
社會自治也是培育民主的土壤。民主的固有含義是人民當家作主,現代社會,民主的含義有所擴張,其不僅限于國家事務的管理,還涉及社會生活自治的方方面面。
在物權法起草過程中,一個爭議很大的問題就是如何界定業主大會和業主委員會的團體性質。有人認為小區內不宜設置業主大會和業主委員會,所有小區的事務管理都應由居委會來承擔。我認為這個問題涉及到是否承認業主自治,往更深層次說,涉及到如何通過業主自治體現社會自治。
居委會完全不能替代業主大會和業主委員會。居委會在法律上雖然是群眾自治組織,但它受托行使了街道辦事處的一些公權力職能,這與業主大會和業主委員會的性質完全不同。居委會代行公權力職能,維護的是全體公民利益,而業主大會和業主委員會維護的是業主利益。業主自治是構建和諧社區、解決糾紛的最佳方式。我國城市居民大多居住在小區中,粗略計算有近5億人,人與人之間也難免發生一些摩擦和矛盾,居委會人員往往編制有限,如何處理眾多的業主糾紛?更何況大量的事務是業主間的私人利益,不涉及到公共利益,怎能請求居委會進行公共管理? 既要保護業主權利,也要尊重業主自治。業主自治要通過召開業主大會、設立業主委員會、制訂管理規約等方式來實現的。
業主自治是社會自治的一種形式。所謂社會自治是指市民社會中的成員通過法定或者約定的程序自主決定、管理共同事務,自我負責的一種治理方式,以業主自治、公司自治、行業自治、團體自治等為表現形式。社會自治與市民社會(Civil Society)的概念是緊密聯系在一起的。在現代社會,實現了國家管制和市民社會自治的有機結合,這是社會治理方式的重大轉變和完善。社會自治本身也是一種社會治理方式,作為市民,個人在市民社會中按私人利益行事,并在平等的交往中形成一些共同的規則,這種平等者之間的關系,發展成為私法關系。這種治理模式的特點在于:一是治理主體和事務的私人性。治理的主體不是公權力機關,而是與相關事務密切結合的利害關系人。二是治理方式的自主性。在社會自治過程中,自治團體的成員可以通過達成一定的決議來調整自身的行為。 三是治理方式的程序性,社會自治通常體現為一些自治團體的團員通過一定的程序形成有關的決議,一旦形成該決議后對全體團員具有約束力,該決議對成員而言就是具有法律效力的行為規范。四是違規行為和治理結果的自負其責性。在我國,一些行業協會、行業組織對于本行業、本領域內部糾紛也應當依法發揮調解和糾紛處理的功能。社會自治必然要求強化對私權的保護。正是在私權得到充分保障的環境下,私人才享有自主決定和自主處理自己社會關系的基礎。
法治社會中要尊重社會自治,預留社會自治的充分空間。其原因主要體現在:一方面,社會自治事務涉及自治主體的私人領域,而每個人都是自己事務的最佳判斷者,也應當對其自主判斷自我負責。另一方面,國家法律不能包辦一切,法律不是萬能的,其無法涉及到社會生活的方方面面。
社會自治需要法治的保障。法律在社會自治過程中的作用也不能被忽視。一方面,社會自治并不是要形成一個外在于法律的獨立王國,它也必須嚴格受法律規范。社會自治中團體規約的效力也是由法律規定的,團體規約并不能與法律平起平坐,其起草程序、具體內容、效力來源等方面都要受到法律的約束和調整。另一方面,違反團體規約產生的法律責任也需要依法進行,不能隨意亂設私刑,也不能通過團體規約強制個別成員從事有違法律和公共道德的行為。
社會自治也是培育民主的土壤。民主的固有含義是人民當家作主,現代社會,民主的含義有所擴張,其不僅限于國家事務的管理,還涉及社會生活自治的方方面面。正是從這個意義上,業主自治也被稱為“社區民主”。市民社會本質上應該是個人依法自主決定的社會,不承認市民之間的等級特權,市民之間可以平等參與,達成共識,這本身就是民主的方式。個人集體決策和安排自己的生活。提倡社會自治實際上也是培育公民意識和參與民主生活的重要實踐。提倡社會自治也是培育公民的責任意識,每個人在社會生活中應該自主負責也應該在關涉他人事務的領域不侵害他人的合法權益,這也極大地降低了政府管理的成本和負擔。
社會管理體制的創新需要培育社會自治,加快形成政社分開、權責明確、依法自治的現代社會組織體制,這不僅是建立市場經濟的基石,也是完善社會主義民主政治的條件。民法需要確認主體的資格、地位及其權利義務,賦予其實現自治的可能性,并對其自治的范圍和方式進行規范,并協調自治與法律強行性規定的相互關系。民法體現的私法自治就是各種自治的基本精神和理念,鮮明地展現了市民社會的基本價值。從這個意義上說,民法是市民社會的基本法。(責任編輯/吳文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