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丨李萬軍
有人說:“牂牁是中國的。”
也有人說:“夜郎是世界的。”
“中國牂牁,世界夜郎。”亦可以說是六枝的。
在很多人眼里,農業才是六枝的發展優勢,旅游歷來都是六枝的“短板”,其實不然。從南向北,一路喀斯特自然風貌、古文化遺址、民族風情和民間文化,猶如顆顆明珠鑲嵌在烏蒙大地,讓六枝特區旅游熠熠生輝、光彩奪目。加之夏季平均14.5℃的獨特氣候條件,使六枝成為天然的避暑勝地。
先從南部的牂牁江看下去。
“夜郎者,臨牂牁江,江廣百余步,足以行船……”司馬遷在《史記·西南夷列傳》中曾對夜郎國作這樣的記載;彝文《水經注》說:“縣故夜郎侯國,唐蒙開以為縣……溫水自縣西北流。”故此有專家認為,夜郎在六枝境內。“牂牁江,即位于今天六枝特區西南部、流經六枝特區毛口鄉一帶的北盤江”這一論斷已成為共識。
從西嘎碼頭出發,在旅游船上沿著寬闊的牂牁江順流而下,一路可以看到滔滔江水從千山萬壑中奔騰而過,沖刷而成的奇巖怪石形成一道道獨特的風景,讓人真正領略到大自然的鬼斧神工。到達毛口碼頭,牂牁江毛口風情小鎮盡收眼底,夜郎后裔的民俗風情會將你帶回那個時代。
在毛口碼頭,從“云上牂牁、郎山岱水”寨門進入文化廣場,右邊墻壁上,可見一長99米、高4.1米體現“耕田、有邑聚”的牂牁古國特征的《牂牁源》場景,再現牂牁古國奇特的歷史、經濟、商貿、軍事、文化、民俗和生產、生活方式等。
“水怪”、夜郎王王子墳、立體式多梯度體育訓練基地……,在牂牁江,每一個景點都有一個神秘的傳說,每一個項目都會讓你在好奇與驚險中得到體驗。
告別了碧水懷珠意潺潺的牂牁江,爬完公路彎彎情悠悠的老王山,就直接進入郎岱。
據《安順府志》和《貴州通志》記載,郎岱古屬牂牁國,春秋戰國至西漢初屬夜郎境地。夜郎國滅亡后屬牂牁郡。現存的郎岱古城建于明朝初年,地理位置十分重要,尤其是打鐵關,不僅有“一夫當關,萬夫莫開”之險,而且是滇黔古驛道的必經之地,相傳夜郎國王曾多次在這里巡查、督戰;平西王吳三桂三上云南也曾經過此地。
行走郎岱古鎮,既能看到明清時期的宗教建筑,也能發現會館、鹽號、馬店等商賈氣息濃厚的遺址。如今,一棟棟古民居、古建筑、古遺址“修新如舊”,不但保護了古鎮,更讓郎岱的旅游增添了歷史韻味。古城中的木城址碑、古城墻、民居、兵役局、觀音閣、江西會館及文筆塔等遺址具有較高的歷史、科學和藝術價值。如今的東山朝霞、南岳飛仙等遠近聞名的“郎岱八景”更是給古鎮增添了無限魅力;為革命播下火種的郎岱“三三暴動”烈士陵園,掩埋了在1949年3月,中共貴州省工委組織領導革命武裝攻打郎岱國民黨縣政府戰斗中犧牲的烈士;特別值得一提的是郎岱聞名遐邇的構醬,在2013年、2014年的深圳文博會上,剛一展出就被一搶而空;在郎岱還有一種特色小吃——郎岱涼粉,如今的郎岱涼粉在縣城在市里甚至在貴陽都有專門店面,成為貴州有名的特色小吃。
看完郎岱古鎮,來到郎岱具有現代城市韻味的“十里長街”。夜晚燈火輝煌的景象會讓你懷疑那不是一個小鎮,而是一個漂亮都市。
在郎岱鎮,還有“全省5個100工程”之一的郎岱農業產業園區,通過建設,郎岱農業產業園區實現兩大突破:一是從“一線蔬菜基地”到“西部領先,貴州一流”示范園區;二是從單一的“蔬菜基地”到核心區和輻射區“兩大板塊”的建設發展。輻射區建成后,年總產值預計將達到40億元,可新增勞動力轉移1.6萬人以上,其中園區直接吸納0.5萬人以上;核心區建成后,農民年人均純收入將達12000元,高于全區平均水平50%以上。
看完郎岱,沿著六郎公路向前行約五六公里,到達位于隴腳鄉的中國·涼都月亮河布依文化生態園。園內,有東水西流的白水河,有布依民族文化保存完整的中國布依第一村,有“聲音活化石”、“天籟之音”之稱的“八音坐唱”,有世界第一大銅鼓、有布依特色小吃“布依八大碗”。此外,還有神秘的布依族祭山、祭水、祭銅鼓……,每一項祭祀活動都帶著對大自然的敬畏,讓你真正領略到古樸的布依族民風民俗文化。
在月亮河,還可感受每年一次的“六月六”布依族小年。每到這一天,成千上萬的布依族同胞聚集在這里,吃粽子、喝米酒、贈香囊……男女青年相互許下美好的愿望。在這里,還可以感受布依族的銅鼓舞,舞蹈以木為支架,把銅鼓用絲線穿著吊在中央,支架以滾動的輪子為腳,銅鼓隨舞而動,再現了布依族悠遠深邃的原始文化。

告別隴腳,行走約30公里就到六枝特區中心城區,區內有桃花公園和九頭山公園,是居民休閑娛樂的好去處。特別是桃花公園,山上綠樹成蔭,山下湖水清澈,山水相依、碧水連天。桃花山上亭臺樓閣,遙相呼應,在亭臺上納涼或小憩,令人神清氣爽、心曠神怡。桃花公園內有一桃花洞,是新舊石器時代文物并存的古人類洞穴遺址,游人常至此懷古覓蹤,增添了無限的神秘氣息。桃花湖邊楊柳依依,在小徑上緩緩前行,看漣漣湖水,聽楊柳竊竊私語,微風習習而來,讓人無比愜意。
和郎岱遙相呼應的是連接川、滇、黔三省的古驛站,素有“小荊洲”之稱的巖腳。這里人杰地靈、人才輩出,“討袁”戰爭與“北伐”的一代名將彭公武是巖腳人,他與朱德、楊森、熊克武等人是云南講武堂同窗。在巖腳境內,有讓人流連忘返的龍溪夜月、迴龍晚鐘等“十大景觀”;有被列為貴州著名傳統特色食品,獲國家地理標志保護的巖腳面條;有轟轟烈烈正在建設中的六枝電廠;還有“修舊如新,修新如舊”的巖腳古鎮和令人向往的木貢溫泉。如今,走進古鎮,青墻黛瓦、飛檐翹角,商鋪店面門頭典雅古樸,頗具歷史韻味。特別是夜晚,走在燈火輝煌的古鎮發展大街,古色古香的建筑引人無限遐想。此外,還有預計年底建成開放的巖腳迴龍溪溫泉度假村。
如果說郎岱和巖腳是一部厚重的歷史文化大典,那么梭戛隴戛箐苗就是一本人類學教科書。
世居六枝北部梭戛鄉高興村的隴戛箐苗系長角苗,屬苗族的一個分支,至今保存著古樸的傳統文化。長角苗清朝遷入六枝,因梭戛交通相對閉塞,民風民俗、經濟社會形態保存完好,是一個難得的、活生生的文化整體。境內的亞洲第一座民族生態博物館聲名遠播,館內收藏了眾多具有箐苗文化元素的器物,保存了長角苗的服飾頭飾、生活用品、節日儀式用品等等。長角苗“文化”里有著平等的原始民主,內涵豐富的婚嫁、喪葬和祭祀禮儀,更有別具風格的音樂舞蹈和精美的刺繡藝術,全方位展示了長角苗的文化與生活。
由于民族文化的獨特性,長角苗在長期的生活中創造了一套較為系統的蠟染工藝技術,紡麻織布工藝技術,挑花、刺繡工藝技術,銅飾技術,搟氈制作技術,蘆笙制作技藝以及頭飾服飾、刻竹記事和結繩記事等多項文化技藝,堪稱民族文化遺產的瑰寶。
長角苗節日眾多,節節相連,終年不斷。如跳花節、祭樹節、祭山節、祭牛節、祭祖節、“耗子粑”節等,其中,最具特色的節日是跳花坡和跳花節、祭山節、祭樹節及“耗子粑”節。無論是信仰多神、崇拜自然、主持宗教儀式,還是祭祖、祭山、打戛等活動,無不滲透著梭戛苗族濃郁的民族特色。
看了梭戛,如果不去與梭戛互為倚角的牛場看看,將是一大遺憾。從高空俯瞰牛場,可以看到烏江上游三岔河與從烏柳流淌下來的懶龍河在平寨處交匯環繞成“島嶼”,這個“島嶼”面積達108.8平方公里,比中國第一內陸島湖南省沅江市境內的赤山島小約30平方公里,是中國西部第一大內陸“島嶼”。“島嶼”內有安健墓、窗子洞、沙家屯、蜂王屯等,電影《云霧山中》就在該地窗子洞取景。
六枝,牂牁的發源地,夜郎國的政治文化中心,這是一塊蓬勃發展充滿希望和亟待開發的熱土。
依托資源優勢,打造旅游升級版。六枝特區正全力以夜郎文化、箐苗文化和布依神鼓文化、木貢溫泉、黔中庫區為載體,傾力打造“一江一館一園一泉一島”旅游景點,努力將六枝特區打造成為人人向往的國際旅游休閑度假圣地。(作者單位:六枝特區宣傳部 責任編輯/哈文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