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丨圖 羅時躍 何興榮 甘文武
江口提出“一業帶三化,三化促一業”發展戰略,依托以梵凈山為龍頭的旅游業,走上城鎮園林化、農業產業化、工業新型化的發展道路。
正月,春寒料峭,桃李競相綻放。江口縣迎來2015年項目建設觀摩會,旨在讓全縣干部拓展視野,促進交流學習,找準差距,快速推進項目建設,助推全縣經濟社會發展新常態。
2014年,全縣GDP預計實現33.32億元,同比增長14.2%;財政總收入完成2.9億元,同比增長20%;全社會500萬元以上固定資產投資完成65.1億元,同比增長22.1%;農村常住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達到6172元,同比增長13.9%。全年接待游客總人數466.47萬人次,同比增長49.3%;旅游總收入36.14億元,同比增長25.3%。文化旅游產業帶動第三產業實現增加值15.11億元,增長17.5%。
這組數據見證了江口縣發展的速度。近年來,江口提出“一業帶三化,三化促一業”發展戰略,依托以梵凈山為龍頭的旅游業,走上城鎮園林化、農業產業化、工業新型化的發展道路。
“搶晴天、戰雨天、點著燈泡當白天。”走進閔孝鎮提紅村烏木之鄉·提溪土司城,一幅幅宣傳標語映入眼簾。
施工現場,一幢幢極具民族特色的建筑錯落有致,將提溪土司城緊緊圍住。木工師傅忙著安裝水車,挖掘機輪番作業,建筑施工隊忙著粉刷、砌墻……處處涌動著搶時間趕進度的建設熱潮。
依托杭瑞高速與安江高速在此交匯,江口著力發展匝道經濟,規劃建設烏木之鄉·提溪土司城,占地面積0.83平方公里,是集特色農產品加工、土司文化、旅游等為一體的新型社區,其中又分為土家民族風情園、移民安置、綠色食品加工、沿河步道觀光等7個區。
項目自去年5月啟動實施以來,目前已完成土司廣場、土司大門建設,正在進行生態移民房外墻裝飾,田園風光、水體景觀等正在建設中,已完成投資約4100萬元。
“烏木之鄉·提溪土司城項目以土司文化為主題,融入烏木之鄉文化元素,將土家農耕文化與建設、烏木元素融為一體。各鄉鎮(街道)加強規劃,找準文化定位并通過點、面結合帶動全縣旅游發展。”江口縣委書記袁剛在項目觀摩會上說。
近年來,江口縣圍繞“梵凈江口·佛光之城”城市形象定位,完成第三輪縣城總體規劃修編工作,聘請同濟大學編制了10.7平方公里的縣城主城區控制性詳細規劃和城市風貌設計方案。并完成縣城綜合防災減災規劃和老城區400畝舊城改造規劃方案,正在編制縣城景觀亮化規劃設計方案。
2013年,江口對縣城進行了新一輪的控制性規劃,從縣城往西南規劃了凱德特色產業園區,實現產城一體;從縣城往北沿太平河方向發展,實現景城一體,確定“城景一體化、產城一體化”思路,堅持“城在景中、景在城中、南高北低、南居北旅”的城市發展理念。
如果說城市是一個生命體,那么,路網就是這個生命體的血脈。
為打通城市血脈,江口縣先后拉通象獅大道、梵凈山旅游大道、小磨王隧道等城市骨架路網。建成梵凈山公園、北門河公園、龍井廣場等一批市政基礎設施項目,快速推進壩上片區、江城國際、江上明珠等項目建設,園林化城市雛形初具。同時,以農村集中建房為契機,各鄉鎮(街道)找準文化定位,形成“一鄉鎮(街道)一品牌”,將地域特色與建筑風格完美融合。
走進怒溪鎮駱象現代高效農業(扶貧)茶葉產業省級示范園區,刻有精美圖案的觀光亭矗立眼前,園區內2條單軌運輸車正在作業,放眼望去,修剪整齊的茶園猶如一張張綠地毯鋪滿整個山頭。
近年來,駱象村通過“公司+基地+農戶”和“合作社+基地+農戶”的方式,采用企業支撐和龍頭牽引帶動茶葉產業的發展。目前,全村有規模以上茶園15處,茶園面積1.3萬畝,可采茶園面積7500畝,幼齡茶葉種植面積5000余畝,茶葉成為村民的致富產業。
駱象村村民肖仕明在妻子因病去世后,負債累累。為供兩個孩子上學,2010年肖仕明用政府免費發放的茶苗和肥料,在自留地上種了幾畝地的茶。2014年,茶園進入采摘期,僅賣4次明前茶就收入3000多元。
2013年,以駱象茶園為核心區,以太平、壩盤、德旺、閔孝、民和12萬畝茶園為輻射區的“江口縣現代高效農業茶葉產業示范園區”被列入“全省100個農業示范園區”。此外,烤煙、葡萄、水產養殖等農業產業在全縣遍地開花,形成“山上栽果栽茶,山下種菜種瓜”的產業發展格局。
“全省100個農業示范園區”殊榮的獲得,凝聚了江口廣大干部群眾的智慧和汗水,為全縣發展茶產業注入強勁動力,更加堅定了發展茶葉產業的信心和決心。
“通過觀摩,要加強對茶產業發展的規劃和技術指導,不斷提升茶葉品質,不斷挖掘茶文化,做大做強茶產業,讓群眾增收致富。”江口縣委副書記、縣長黃霞說。
2014年9月,江口成為全省10個取消GDP考核的縣之一,與其“一業帶三化、三化促一業”的發展戰略不謀而合。
保住青山綠水是政績,是榮耀,更是全縣干部群眾的共識。
2011年,該縣按照“產業聚集發展、產城一體發展”的總體要求,規劃建設面積11.3平方公里的凱德特色產業園區,努力打造新型工業產業體系和城市新型功能區。園區按功能布局分為產業聚集中心、物流倉儲中心、公共服務中心。產業聚集中心位于園區中部區域,主要發展特色食品、生物制藥、特色旅游工藝品及新型建材;物流倉儲中心位于園區南部區域,主要發展科技研發、信息服務、產品質量檢測、文化創意、物流倉儲等現代服務業,同時承擔園區文化、教育、衛生等服務功能;公共服務中心位于園區北部區域,主要布局行政配套、公共服務,系產業集聚區、物流區與縣城的連接區。園區引進了一批旅游特色產品加工、仁發山野菜、生物苗藥、玉帶石加工、好巧婆風味食品加工、格耐詩太陽能、一人服裝等無污染企業,圍繞梵凈山做足旅游特色產品加工“文章”。

江口縣委書記袁剛(前排左一)、縣長黃霞(前排右一)率觀摩團觀摩魚良水庫建設現場。

寬敞干凈的梵凈山旅游大道
此外,立足石材資源優勢,江口縣在怒溪鎮規劃建設石材產業園區。2013年,江口大地石材落戶石材產業園區,占地面積100余畝,總投資3億元,分三期建成礦區石材開采、廠區流水線建設等。目前已投資1.2億元,完成麻陽溪村石榴花200余畝的礦區開采基礎準備,4條生產線的廠房搭建和場地硬化等,2014年8月8日,第一條生產線開始投產試運行。
江口縣石材資源豐富,主要有國畫石、大理石、紫袍玉帶石等,其中怒溪鎮的“黑金剛”大理石探明儲量約10億立方米,預計可持續開采50年。目前,用“黑金剛”大理石加工的五金工具、住宅家具、家具飾品等銷往廣東、深圳、上海等地,產品供不應求。
據介紹,園區將通過以商招商模式,擬新征地300畝,完善相關功能設施,引進大理石其他附屬加工企業,形成“一體化加工、一條線發展,一個園區、多種配套,一種產品進,多種產品出”的發展模式,降低發展成本,提升產業集聚,把石材園區打造成全縣工業龍頭企業。(作者單位:江口縣委宣傳部 責任編輯/哈文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