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丨李萬軍
六枝特區用改革的精神、思路和辦法破解發展難題,以改革創新促發展、促民生改善、促作風轉變。
六枝特區把深化改革創新貫穿于經濟社會發展和社會民生改善的各個領域各個環節,用改革的精神、思路和辦法破解發展難題,以改革創新促發展、促民生改善、促作風轉變。
2014年初,六枝特區宣傳部干部到牛場鄉箐腳村與當地群眾開“院壩會”,將特區黨委、政府的決策部署灌輸給群眾,群眾也把想發展,盼發展的愿望與干部交流,政策與愿望的碰撞,增強了群眾致富的積極性,如今該村很多返鄉農民工回鄉創業發展。
如何更好地服務群眾,進一步找準服務群眾的最佳結合點,打通服務群眾最后一公里?
2014年,六枝特區結合群眾路線教育實踐活動,在全區推行“民聲政談”活動。一年來的實踐充分證明,通過“民聲政談”搭建平臺,切實為群眾解決了不少困難和難題,辦了很多好事和實事,深受群眾歡迎和好評。
龍場鄉紅旗村第七村民組村民龔英說,他所在的村由于山高路遠、耕地少,村民們大都外出務工或做副業。他家的經濟收入主要依靠販牛,但因為缺乏資金面臨嚴重虧損。這時,區、鄉干部來到村里開展“民聲政談”活動,他在“民聲政談”上反映了這個困難,希望提供提高信貸額度解決資金來源問題,立即得到有關部門的支持,很快解決了資金難題。現在,他家的販牛生意已經有了起色。對此龔英深有感觸地說:“要是沒有‘民聲政談’,今年家里的生意肯定虧大了?!?/p>

六枝特區落別鄉“民聲政談”活動現場,群眾踴躍參與,積極咨詢。(王良豪/攝)
六盤水市人大常委會副主任、六枝特區黨委書記高玉林在接受采訪時表示:“‘民聲政談’就是要改變當前我們一些黨員干部脫離群眾、懶散漫浮的不良作風,讓老百姓敢講真話,讓干部看到自身不足,切實改進工作作風?!?/p>
在“民聲政談”推動下,六枝特區一系列宣傳文化、基層組織、黨風廉政、服務民生、服務發展的改革悄然興起,各項工作得到長足推進。
“民聲政談”的推行,還得到了各級部門的充分肯定,同時得到《人民日報》、《內參選編》等媒體的高度關注,刊發經驗給予推廣。
在全國先進文明村寨之一的郎岱鎮阿樂村瓦罐窯組,64歲村民楊坤學由于身體不適打電話到郎岱鎮便民呼叫中心辦公室請求幫助,不到半小時,負責服務該村的鄉村干部便騎著摩托車把油和大米送到楊坤學家里。
“一個電話打過去,急事就能得解決。”當地群眾高興地說:“郎岱鎮便民服務中心真便民?!?/p>
如何做好創新驅動?
特區政務服務中心主任周平凹認為:“把服務做精,把程序化簡,是創新驅動的關鍵環節。千方百計改掉不適宜經濟社會發展的方式方法和制度措施,是創新驅動的出發點和著力點。”
一方面要在提升軟實力,打造硬環境上下功夫。周平凹說:“2014年,六枝特區積極完善政務服務中心服務范圍,在19個鄉鎮建立了服務大廳,對內部審批職能進行了調整。同時,組織開展縣級政務服務事項清理工作,將縣級行政許可事項進行精簡,優化行政審批事項審批流程,減少辦事環節,壓縮辦理時限。2014年,全區承接上級下放審批事項28項,行政審批、服務事項辦理時限壓縮率達53.39%,優化減少審批環節124個?!?/p>
隨著特區政務服務事項的改革,拉開了全區創新服務的序幕。全區19個鄉鎮均全面開展創新服務。為提升服務效率,郎岱鎮開通了便民呼叫中心系統,形成群眾企業高度認可的高效便捷的數字化服務通道。
與郎岱鎮“數字化服務”相類似的還有落別鄉的“連心干部”等,鄉村干部經常深入群眾家中、企業工地積極提供服務,給予力所能及的幫助。
另一方面是精細化服務、點對點服務。如在招商引資工作中,六枝特區嚴格按照“一個項目一個班子一套人馬”,積極為企業入駐排憂解難。
2014年初,六枝特區嘉年華企業有意向投資5億元建設一個功能完善的農貿市場,為使該項目盡快落地,特區專門成立工作組進行前期工作,不到半年時間,項目范圍內近百戶居民全部拆遷,為項目迅速開工打下基礎。
由于服務的精細化,促進全區招商引資工作取得明顯成效。一年來,引進重大產業項目122個,全國百強企業中國石油入駐六枝建設LNG(24)加氣站。
2014年,全區共招商引資到位資金257.37億元,新引進項目204個總投資821.04億元,榮評全省發展與效率十佳縣。
此外,引進人才也是六枝特區創新驅動的一大特色。一年來,全區共引進各類人才914名,他們在煤礦、安監、醫藥等行業充分發揮各自特長出智獻策,為全區經濟社會發展發揮積極作用。
幾年前,六礦瑞安水泥有限公司頻臨倒閉,百十號工人面臨生計問題。日前再來到該公司,眼前的景象可以用繁榮來形容,工人們燦爛的笑臉說明了公司目前良好的發展狀況。
位于六枝特區木崗園區的六礦瑞安水泥有限公司,曾經因生產工藝落后,設備老化陳舊,能耗高,環境污染嚴重,生產效率低下而裹足不前。
為解決這一問題,特區黨委、政府積極引進海螺集團對六礦瑞安水泥有限公司進行重組和技術改造,使六礦瑞安水泥有限公司設備得到更新,產能規模得到擴大。2014年,投資6.7億元的六礦瑞安水泥4500噸/日干法水泥生產線建成投廠,產品如今在市場上供不應求。
與六礦瑞安水泥有限公司一樣的還有因“退城進園”而被稱為轉型發展典范的宏奇制藥廠,六枝宏奇制藥廠前身位于六枝特區中心城區休閑廣場,是1996年六枝特區招商引資的世行貸款項目,當時投資970萬元,于2012年建成投產,每年完成稅收340萬元。
2011年,宏奇制藥廠因廠房小,生產產品單一使發展受到限制,此后,宏奇制藥廠積極響應六枝特區黨委、政府“退城進園”的號召,搬遷至木崗園區B區,通過兩年多的努力,如今藥廠已發展成為貴州省高新技術企業。目前,藥廠在全國共有一級經銷商100多個,銷售終端近萬個。由于產品療效獨特、質量過硬,贏得華潤三九集團親睞,雙方正在合作洽談中。
對老企業進行重組,加速新陳代謝,提高生產能力和市場競爭能力,是六枝特區轉型發展的重點。同時,加快農業產業轉型發展仍是六枝特區轉型發展的重頭戲。
老企業得到提能,新企業得到提質,推動六枝特區的工業發展邁上新臺階,2014年,全區完成工業投資65億元。
六枝特區煤炭資源豐富,據探測貯量達33億噸,但隨著產能的轉型,煤炭產業前景受限,如何使煤產生最大產值?六枝特區提出“要立足煤又跳出煤,用好用足政策,選準選優發展路徑,全面推進傳統煤炭產業向煤電焦氣化轉型升級,延長產業鏈、增加附加值,發揮資源最大效益。”
按照這一思路,六枝特區一方面進行煤礦企業兼并重組,發揮“聚拳效應”,另一方面著力培育壯大煤炭產品深加工,推動煤炭產值的提升,開拓循環經濟發展新路徑。
2014年,路喜園區年產300萬噸的重介洗煤項目建成,投資16.8億元的煤焦化項目2#爐具備烘爐條件……標志著六枝特區邁出循環經濟發展第一步。
以煤作為循環經濟發展支點的還有2014年開工建設的六枝煤電一體化循環經濟項目,該項目以煤為原料進行火力發電,用產生的粉煤灰渣生產水泥、環保砌墻磚塊等產品,最終實現進去的是煤炭,生產出來的全是產品。
此外,與六枝煤電一體化循環經濟示范園區相配套落地的華潤20萬噸啤酒廠、日產4500噸的干法熟料水泥以及醫藥等項目的建成,必將改變傳統煤源的用途,推進其傳統生產方式的轉變,將煤“吃干榨盡”。
路喜園區、巖腳工業園區的快速推進,促進“資源型城市”跳出“資源陷阱”,加快六枝特區循環經濟發展進程。(作者單位:六枝特區宣傳部 責任編輯/哈文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