黃晏君
(哈爾濱日報報業集團 黑龍江 150018)
近來,一些新聞媒體在案件報道中對犯罪嫌疑人犯罪過程及隱匿過程披露過于細致,有的還大量報道犯罪過程,血腥場面,違反了媒體不能報道犯罪細節的職業規范和新聞紀律,無疑也挑戰著媒體人的職業底線和良知。
比如:2014年6月28日至7月初,包括多家電視臺和紙媒在內的一些媒體在報道中披露云南昆明一起殺人縱火案和作案人自殘的細節,一些電視臺還播放了大量血腥畫面。27日晚,昆明街頭發生一起縱火殺人案,婦女史某將汽油潑向丈夫情人,當場點火致丈夫情人死亡。隨后史某喝下劇毒農藥,并用刀猛刺自己腹部,自殺未遂。從一些電視臺報道的畫面可以清晰看到:史某先與丈夫情人發生肢體沖突,接著從路邊取過一只白色塑料桶,走到其身后,將桶中汽油傾倒在對方身上,將之點燃。現場立刻騰起四、五米高的火焰,將史某丈夫情人包裹其中,當場燒死。該報道中案犯手段殘忍,場面血腥,令人發指。這一完整的犯罪過程和諸多細節使許多市民看后一時感到極度恐懼,令人震驚,使社會一度產生諸多不穩定因素和連鎖的負面效應。人們擔心類似這一現象是否還會發生,這種悲劇在現實生活中是否會被他人效仿。
再比如:2014年7月15日,廣州一輛301路公交車行駛時起火燃燒,造成2人死亡,25人受傷。某都市報兩天后在其網站上報道這一事件時,詳細展示犯罪嫌疑人的作案工具和手段,極有可能加重社會恐懼并誘發新的犯罪。這篇通訊寫道:“在做裝飾工時,油漆工容易接觸到一種易燃物品——香蕉水”,“香蕉水很容易就能在裝飾市場上買到,150元一罐”。接著文章又詳細介紹:“香蕉水又名天那水,是無色的透明易揮發的液體,其蒸氣與空氣接觸可形成爆炸物混合物,遇明火、高熱物能引起燃燒爆炸。與氧化劑可發生反應,若遇高熱,容器內壓增大,有開裂和爆炸的危險。”如此細致的介紹,無異于在推介一種犯罪物品的來歷和功能,形成具有負面效應的教唆作用,極易誘發新的犯罪。
另外,2014年9月2日凌晨,哈爾濱市延壽看守所的三名逃犯殺害一名獄警出逃一案,一些新聞媒體在報道事件經過的同時,對于案件所涉及的一些背景資料介紹得過于詳實,將當時延壽監獄看守所的管理現狀暴露無遺,同時還詳細介紹了監獄管理中的工作輪班情況、警服所掛位置以及當班獄警除副所長之外均不攜帶任何警械等細節,這些不但可能成為其他在押犯人再次越獄的反面教材,也會給一些別有用心的境外媒體和機構對我國監獄管理存在的問題以口實,造成不必要的負面影響。
凡此種種,在媒體競爭日趨激烈的今天,許多媒體在編采制作新聞稿件時都想盡量精彩,想吸引更多讀者眼球,這無可厚非。但是不能因為想要吸引讀者就將犯罪細節和殘忍手段以及犯罪過程描繪得淋漓盡致,非常詳細,大有教唆犯罪之嫌,也有違新聞報道的初衷和新聞人的職業操守、職業規范及道德底線。
國家新聞出版總局在《廣播電視宣傳管理手冊》和《新聞出版保密規定》中也有相關要求和規定:“新聞中不得出現暴力、恐怖畫面和聲音,”“不得報道容易誘發犯罪的情節和言行,不得對犯罪過程、細節、手段和技巧做過多過細描寫,不得渲染兇殺、暴力、色情、恐怖等情節和場景。”
為了杜絕此類事件的發生,新聞人在日常工作中應該注意以下幾個方面:
首先,必須在日常新聞工作中高度重視并遵守新聞的職業操守。記者和媒體都應嚴格遵守不報道犯罪細節的職業規范,對于容易引起社會恐慌和誘發不穩定因素的內容不予采寫制作,嚴格遵守《廣播電視宣傳管理手冊》和《新聞出版保密規定》。
其次,各媒體編輯部要嚴格把關。堅決杜絕新聞記者在稿件中出現的暴力、恐怖畫面和聲音,對于容易誘發犯罪的情節和言行及犯罪過程、細節、手段和技巧等所做的過多過細的描寫,必須堅決刪除,毫不手軟。
第三,啟動問責機制。對于在媒體公開違規報道案件犯罪細節和引發社會不穩定因素、造成恐慌的新聞稿件,有關部門應該予以責任人相應處罰,并追究相關記者、編輯和有關媒體領導的責任,必要時可給予責任人警告等處分直至清除新聞隊伍。
第四,各新聞媒體對于剛剛進入新聞行業的青年記者、編輯要給予定期培訓,加強新聞職業規范和新聞紀律的教育,強化責任意識,做到保證不采寫、不編播、不報道案件的犯罪細節和有關暴力、兇殺、色情、恐怖等內容的稿件,嚴格遵守新聞紀律、堅守新聞人的職業底線和新聞宣傳管理的有關規定。■
《新聞宣傳文件資料匯編》中共黑龍江省委宣傳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