陳 瑩
新媒體時代廣播的互動轉型初探
陳 瑩
(作者單位:廣州市花都區廣播電視臺)
近年來,隨著科學技術的飛速發展,傳統的廣播互動已不能滿足人們的需求,隨之而來的是微博、微信等新媒體。新媒體時代的到來推動了廣播傳媒另一個質的飛躍,使得廣播節目與民眾間的聯系更加緊密,極大地豐富了節目內容和廣播傳媒形式。本文主要對新媒體的概念進行闡述,淺析新媒體時代的廣播互動轉型。
新媒體時代;廣播互動;轉型初探
在新媒體的推動下,廣播互動由單一的電話、短信等方式,轉變為以微博、微信等為主的新媒體廣播互動。新媒體互動融合了視頻、圖像和聲音等元素,以快速、便捷的互動形式,打破了時間和空間的限制。新媒體有優質的資源共享及多渠道的傳播方式,能使更多聽眾參與到新媒體廣播的互動中,延長了廣播互動的時效性,讓用戶能夠更加便捷地收聽和觀看廣播節目。
傳統的廣播互動方式較單一,一般是通過電話、短信等方式實現廣播互動。而新媒體時代的到來,極大地拉近了聽眾與廣播節目的距離,聽眾可以通過微博、圖文網絡直播、微信、博客以及BBS論壇等形式,主動參與節目廣播互動,改變了人們的思想觀念和表達方式;同時,聽眾能夠在廣播節目中表達自己的觀點并參加話題討論,實現了廣播與聽眾的互動[1]。新媒體廣播互動是一種形式多樣的互動方式,通過多渠道的互動,擴大了廣播傳媒的影響力,為人們的生活添加了色彩,滿足了聽眾的情感需求,使信息傳播更加快捷,為知識的傳播及新聞的播送做出了巨大的貢獻。新媒體廣播互動因多形式的互動節目,極大地滿足了不同層次聽眾的互動要求,提高了廣播傳媒在普通民眾間的地位,為廣播傳媒的長遠發展奠定了堅實基礎。
新媒體的出現,使廣播互動淡化了傳播者與收聽者間的關系,讓廣播互動變得更加生動、親切,強化了廣播互動節目的影響力,促使聽眾更好地參與廣播互動。隨著聽眾對廣播媒體關注程度的提高,廣播媒體應更多的注重自身的節目內容及節目效果,為聽眾傳遞高質量的媒體信息,并針對不同的收聽主題,優化節目形式,讓廣播節目更加多元,能夠滿足不同聽眾的需求,提高廣播媒體的影響力。
2.1融合新媒體的廣播互動
廣播互動轉型的關鍵是要融合多元的新媒體,借鑒新媒體信息傳播的高速性、便捷性和共享性等特征,讓更多聽眾參與到廣播互動節目中。融合新媒體的廣播互動包括社交軟件的廣播互動及原互動形式上的改革創新。
第一,社交軟件的廣播互動可以通過微博互動,擴大廣播節目傳播范圍,利用微博的雙向互動和聽眾的回饋,對互動話題進行有針對性的深入挖掘,增加互動探討的深度,使廣播節目報道的話題討論更加精彩。
第二,在原互動形式上的改革創新,可以通過邀請權威嘉賓參與節目直播互動,增加廣播節目的真實感、親切感,讓聽眾進行雙向信息交流,提高聽眾對話題的認識,并提高明辨是非的能力,讓廣播節目達到輿論引導的作用。此外,可以通過熱線電話互動的方式,讓聽眾與廣播節目主持人進行一對一的溝通互動,使聽眾能夠表達自己真實的想法,增強廣播節目的娛樂性、實用性和專業性,激發聽眾的參與熱情。
2.2強化廣播媒體的育人作用
廣播節目對人的意識和思想有重要的啟示作用,因此,在新媒體時代下,廣播節目還要通過不同的互動形式,增強節目的育人作用;提高廣播節目的感染力,幫助聽眾樹立正確的價值觀念,讓廣播媒體成為人們生活中不可或缺的媒體形式,使廣播傳媒獲得長遠發展[2]。強化廣播媒體的育人作用,不僅能夠提高人們的收聽興趣,增加廣播節目內容的思想深度,讓互動節目更加有意義,而且能夠充分體現出廣播節目的影響力,在無形中增加節目的競爭實力,成為聽眾依賴的廣播節目。
2.3找準廣播媒體的互動形式
廣播媒體要想在新媒體時代得到成功轉型,不僅要在節目中融入新的媒體形式,還要找準廣播互動的要點,根據聽眾的情感需求、知識需求和新聞需求等設置互動環節,讓不同層級的聽眾都能積極主動地參與廣播節目互動。雖然在新媒體的推動下,聽眾可以通過微博、微信等方式向廣播平臺實施發布各種信息,但由于新媒體信息的快捷性和共享性,也會使信息真假難辨、魚龍混雜,誤導其他聽眾,影響廣播信息的真實性和可靠性。因此,在新媒體時代下,廣播互動要加強對信息進行真偽識別,并加強媒體記者的力量,篩選有用信息、核實虛假信息,既要立足于廣播平臺的互動性,又要保證互動信息的真實可靠。廣播互動可以通過新聞評價的方式,用正確的言論引導收聽者的思想和意識,有效提高廣播媒體的感染力,用深度、正確的思想來影響聽眾。
廣播互動要在新媒體時代的背景下實現轉型,就需要通過多元的廣播傳媒形式,利用微博、微信等社交軟件,并在原廣播互動形式上進行改革創新。另外,新媒體廣播互動轉型還需要針對不同的聽眾群體,制作不同的節目互動,充分發揮廣播傳媒的育人作用,并保證信息的真實、可靠,結合自身的傳媒優勢,尋得長遠發展之道,促使廣播互動能夠成功轉型。
[1]來穎亮.對全媒體時代專業廣播轉型的思考[J].新聞窗,2015(1):82-83.
[2]劉薇,王磊.全媒體時代廣播編輯的轉型突破[J].新聞傳播,2013(2):6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