陳林浩
廣播文藝節目的現狀與創新
陳林浩
(作者單位:衡水廣播電視臺)
廣播文藝節目作為老百姓生活娛樂的一個重要組成元素,受到老百姓的喜愛與關注。廣播文藝節目的種類豐富,花樣繁多,向廣大聽眾傳遞信息的同時也傳遞著快樂。伴隨著經濟社會的不斷發展,廣播文藝節目也應朝著多元化方向轉變,內容需要與時俱進,不斷創新,與時代發展和人民生活同步。本文立足當今廣播文藝節目的現狀,分析了廣播文藝節目的創新發展路徑。以期為相關人員提供一些借鑒,促進我國廣播文藝節目的不斷創新發展。
廣播;文藝節目;創新
廣播節目是人們日常生活的一部分,文藝節目更是廣播節目的主體,廣播文藝節目種類繁多,不僅包括歌曲、小品、戲曲等,還包含各類影視劇,內容的廣泛性奠定了其在人們生活中的主體性地位。隨著時代變遷以及社會發展,網絡技術和科學技術都在不斷進步,信息化時代的到來加快了媒體發展步伐,因此,廣播文藝節目也面臨著威脅與挑戰。當今,網絡空間越來越寬泛,加上智能手機普及,越來越多聽眾可以根據自己的喜好以及時間安排自由收聽喜歡的歌曲,收看喜歡的小品等媒體節目。而對日常生活中固定時間段播放的廣播文藝節目的關注程度大大降低,甚至失去了興趣。廣播文藝節目作為娛樂生活、放松身心的重要的傳播載體,應緊跟準時代發展步伐,勇于迎接挑戰,不斷進行創新,讓廣播文藝節目的面貌煥然一新,以實現可持續發展。
2.1結合聽眾喜好,不斷貼近群眾
廣播文藝節目的收聽主體是廣大人民群眾,關注群眾的喜好可以在很大程度上提升節目收聽率。因此,廣播文藝節目的創新發展需要貼近人民群眾的生活,符合廣大群眾的需求,選擇一些與現實生活比較貼近的話題,例如,在一些文藝談話節目中,盡量以生活中的內容以背景,拉近廣播文藝節目與聽眾之間的距離。與此同時,廣播文藝節目更是大眾審美情趣水平的一個集中體現,貼近群眾并非無條件地迎合大眾口味,而是有選擇地去滿足大眾需求,盡量做到取其精華,去其糟粕,做大眾精神生活的引導者,向大眾傳達一些積極向上的文化內容,不斷凈化文化氛圍,無形中既拉近了與群眾的距離,又提升了大眾的文化審美水平。
2.2迎合時代發展,積極應用新媒體
網絡與媒體的不斷發展,雖然對廣播文藝節目的發展是一種威脅和挑戰,但是從另一方面來說,也是一個難得的機遇。因此,廣播文藝節目應積極借助網絡媒體這一順風車,通過網絡平臺密切與聽眾之間的聯系,過去的廣播文藝節目沒有與觀眾互動的平臺與機會,廣播電臺無法聽取聽眾的反饋,聽眾也缺乏一個表達想法與意見的平臺,雙方的交流存在較大障礙。然而,隨著網絡媒體的發展,在線溝通交流都變得十分便捷,與此同時,廣播電臺不僅可以與聽眾進行互動交流,還可以利用網絡平臺進行同步更新。假如聽眾錯過了當期的直播,也可以進行后續觀看,加以彌補。這對于聽眾來說,不僅能夠更加便利地收聽廣播文藝節目,還能更好地感受到廣播文藝節目創新發展的態勢。
2.3結合地域特色,打造精品欄目
目前,生活中的廣播文藝節目類型十分廣泛,但缺乏有特色的欄目內容。地域間差異致使地方文化特色多種多樣,因而,地方節目特色成為吸引受眾眼球,抓住受眾心理的突出優勢。尤其是地方廣播文藝節目更應利用當地的優秀文化特色資源,不斷進行改良創新,與此同時,結合當地實際情況,打造當地的特色精品欄目,由此發展起來的廣播文藝節目不僅是對中華民族傳統特色文化的一種延續,還是提高收聽率的一個創新之舉。這樣一來,廣播文藝節目在向受眾傳達豐盛的地方文化的同時,還加深了地方群眾對當地文化的情感。因此,挖掘地方文化特色,進行文化創新整合對促進廣播文藝節目發展具有重要意義。
廣播節目的目的不僅在于娛樂,更重要的是服務生活。一直以來,廣播文藝節目是人們關注的焦點,只有人們的精神生活得到滿足與升華才能夠促進社會穩定發展,而發展好廣播文藝節目可以更好地豐富人們的精神文化生活,保障國家安定團結。廣播文藝節目的創新發展是一個不斷探索的過程,并非一朝一夕就能夠完成發展目標,需要廣播媒體長期堅持不懈,共同努力,面對當今新媒體形勢的沖擊,能夠迎難而上,不斷進行創新,讓廣播文藝節目在實踐中日趨完善,獲取新的面貌,從而滿足人民群眾的精神文化需求。
[1]李杰.廣播電臺音頻節目制作的現狀及發展方向[A]//中國新聞技術工作者聯合會五屆二次理事會暨學術年會文集(上篇)[C].2010.
[2]楊育彪.朔州人民廣播電臺新聞綜合廣播、交通文藝廣播開播亮相[N].朔州日報,2011-08-05.
[3]劉璋.近代上海民營廣播電臺行業及其行業組織研究(1922—1949)[D].武漢:華中師范大學,2012.
[4]于欽彥,楊育彪,蔣倩.試論當代廣播文藝節目的創新發展[J].山東視聽:山東省廣播電視學校學報,2010(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