徐雅金
論稅收政策視閾下的新聞出版產業激勵
徐雅金
(作者單位:江西省健康教育與促進中心)
本文主要研究稅收對新聞出版行業的激烈作用,從理論分析和經濟分析兩方面出發,詳細闡述公共產品理論、產品的生命周期以及公共財政理論等三方面;并細致地分析了稅收政策的調整對產業發展的推動作用。主要闡明兩點,第一,稅收的調控政策可以激勵新聞出版產業的發展,第二,政府根據行業的發展情況做出適度調整,激勵我國新聞出版產業快速前行。充分證明政府的稅收宏觀調控在新聞出版行業中的地位舉足輕重。所以,稅收政策要大力完善以及改進,進一步推動行業的蓬勃發展,以滿足百姓的文化需求。
稅收政策;新聞出版產業;公共產品
1.1公共產品理論基礎
公共產品就是我們日常所說的公共用品,主要是指整個社會的共同消費品。因而,在使用上會產生非法競爭,在收益方面會產生非排他性的公共產品或者服務。根據公共產品理論,公共產品有兩類:純公共產品、準公共產品。準公共產品主要包括教育、出版、公園等產品,其位置是介于政府提供的純公共產品以及準公共產品兩類之間。準公共產品具有精神產品的主要功能,其提供方主要是新聞出版商提供的各類出版物,這是一種非營利性、非排他性的準公共精神產品,這類產品需要政府和市場給予生產和供給。企業和政府作為市場供給雙方,都要有公共服務的動力,政府和市場雙方提供新聞、出版等領域的準公共類產品,就需要政府運用財政、稅收、金融等相關的宏觀調控政策給予鼓勵和輔助,這樣才能體現出政府對出版產業等方面的積極調控能力[1]。
1.2產品的生命周期理論
以產業生命周期理論為依據,任何一個產業其自身的成長、成熟和衰退等生命成長重要周期,都需要經歷產業的開發期、引進期和成長期等幾個關鍵階段。根據資料顯示,我國在“十一五”期間,營銷的收入從2006年間逐年遞增,已經漲幅到2010年的1051億元,5年間其遞增幅度超過50%,我國的數字出版行業已經成為我國新聞出版行業新的增長點。新聞出版中持續逆勢增長的良性發展態勢,也會取得比較顯著的發展成就。但是,就當前趨勢可以看到,我國的新聞出版產業因為整體發展態勢呈現出弱、小和散的局面,其具體表現為產業規模小,產品(服務)的總體數量單一化,產業結構相似性較高,并且其集中度低,資源的整體配置不夠合理,加之市場情況下的條塊分割,導致資源的過度分散,不能適應新聞出版的整體創新,最終引發需求增長的緩慢、產業整體利潤較低,嚴重會出現虧損、產品的整體研發投入不夠、弱化市場競爭[2]。
1.3公共財政理論
公共財富主要是以國家和政府為主體的經濟分配活動,其關鍵性的作用是滿足人們日益增長的物質文化需求。根據公共財政理論能夠了解到,財政政策的主要部分是稅收,稅收的主要作用是發揮其公共管理職能、調控重要的產業結構,關鍵性的政策扶持實施是作為稅收的優惠扶持。因而,政府需要積極回應不斷增長的公共服務要求,推進公共創新機制,可以借助稅收優惠服務中的稅基式減免、稅率式優惠等稅收調控手段實施各項措施、調節生產者、經營者的市場經濟活動,進而有效地調節產業經濟運行。
2.1公共財政支出
2.1.1體現出的問題
當前,我國現行運用新聞出版產業財政支出政策在激勵內容的方式和手段上都存在諸多新問題,表現為以下幾方面:第一,政府一直穩步地投資公益性的新聞出版事業,并且增長態勢逐年上升;但是,忽略經營性的新聞出版產業財政的投資力度和補貼力度,導致城鄉新聞出版業的財政投入不夠均衡;第二,現行的鼓勵新聞出版的手段和方式趨于單一,常用方式是財政補貼,政府公共撥款,沒有綜合性地運用財政的預算和國債等多項鼓勵手段,因而缺乏政府自身的宏觀調控發展理念,體現出財政分權下的不夠完善和不夠規范;另外,現行的財政激勵分管范圍過于狹窄,政府大力扶植圖書、期刊這類傳統的出版產業,但是對于新興的網絡出版等方向的內容扶植力度較低;甚至沒有任何扶植,讓其自生自滅。
2.1.2解決措施
首先,繼續加大公共財政收入,努力優化原有的財政政策方式。投資范圍更要趨向于城市周邊,努力向大中城市,如鄉村、農村等地區延伸,基層圖書出版發行建立網絡化報刊補充發行模式,并且給予一定的財政補貼和財政支付支持政策,這將為多層次和多形式的報刊補充提供強有力的財政資金保障力度。其次,完善財政補貼,財政補貼是政府宏觀調控的主要手法,主要能夠發揮財政的導向性以及示范性作用,在增強其激勵能力的前提下,要對公益性、權威性以及意識形態性的黨報和黨刊提供低利息或者補貼利息貸款;有效地創新財政激勵模式,實現政府財政采購機制,通過政府的集中采購,將采購的資金編入到年度財政預算中,購買的報刊產品需要集思想、藝術、觀賞為一體,滿足群眾精神文化需求,將書刊送到基層,滿足人民群眾的物質生活需求。
2.1.3擴大政府財政獎勵范圍
當前,我國新聞出版領域中設立:中國新聞獎、國家出版基金、長江韜奮獎等獎項。但是,根據中國出版事業蓬勃發展的大趨勢可以了解,我國當前的這些獎項不能適應行業的發展要求,在產業發展過程中政府的扶植力度偏低。針對這一情況,需要進一步完善國家科學技術學術著作出版基金以及國家在物質和精神上對優秀的學術著作發展予以支持。
2.2開展稅收優惠政策
第一,完善現行的出版產業稅收的優惠。實行“營改增”主要是準許購買版權特許使用,其增值稅的進項稅要在稅收中全額扣除,減輕納稅的負擔;我國一直致力于走出國民,文化外交戰略法是我國文化貿易戰略的重要組成部分。所以,在執行文化產業特種經驗稅收減免的基礎上,可以對企業引進的外國出版物給予免征關稅的待遇;另外,“引進來”,必然要“走出去”,鼓勵我國本土產業參與國際競爭,對于出口的報刊圖書實行17%的全額退稅待遇。調整新聞出版的具體產業結構,努力引導財政資金的科學流向,要針對具體情況如單位不同、地域不同的報刊實行差別化營業稅稅率。差異化的稅收是根據地方的經濟發展情況進行的稅收政策,以避免各地情況不一,但是稅收額度相同,進而降低當地新聞出版企業的稅收負擔,讓新聞出版產業公平競爭,激勵新聞出版產業飛速發展。第二,增加新興出版業的稅收政策,隨著信息時代的發展,我國的數字化新聞出版新興業態發展強勁,但是在該領域的稅收扶植一直都是空白。鑒于此,政府需要以現行稅法為主要依據,針對高科技產業和軟件產業的相關優惠政策,研發新興新聞出版行業的發展,在自主創新、成果轉化等方面給予更多的優惠和鼓勵政策,讓其發展得更快更好。
通過觀察我國當前的發展現狀,該產業既是弱勢產業也是優勢產業,弱勢表現在當前政府重視力度較低。所以,整體扶植力度不到位,很多網絡數字方面的新興領域還沒有進入發展的朝陽態勢,優勢是還有一定的發展空間,如果調整產業發展機構,將會成為今后國民經濟新的增長點。所以,要積極探尋政府稅收宏觀調控支持和鼓勵我國新聞出版業的發展,對此采用的支持和鼓勵政策帶動該行業的發展,并且行業發展中需要用好和用足當前的稅收政策,積極配合政府各項舉措,推動新聞出版以及整個文化產業健康有序的發展。
[1]楊京鐘.稅收政策視閾下的新聞出版產業激勵研究[J].出版發行研究,2012(8).
[2]楊京鐘.我國新聞出版產業發展的財政政策激勵[J].現代出版,2013(4).
徐雅金(1982-),女,江西宜春人,本科,中級編輯。研究方向:出版系列編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