徐中華
同題報道時代下媒體深度報道的比較研究
徐中華
(作者單位:吉林省電視臺)
在這個競爭成為平常事的大數據時代,電視媒體的生命力已經大不如從前,只有認真反省自己,做到知己知彼,才可以在同質化信息泛濫的今天寫出脫俗的新聞報道,才能夠脫穎而出,變為該行業的領頭人與佼佼者。因為科技的發展,傳統的媒體行業越發不被大眾看好;但是,電視臺的新聞報道比起網絡消息也有自己的優勢,在多數傳達方式中,深度報道的突出特點是符合人們需求的,它能夠揭露事實,讓大眾與媒體間建立一個互信的關系,這才是媒體存在的意義。
同題報道;深度報道;問題研究
對新聞事件資源的深度了解是新聞報道活動與新聞媒體行業前進的核心理念,是屬于新聞報道方進行主動內容安排和確定傳播范圍的一項整體工程。通過對不同主體進行研究,可得出能夠詳細展現的新聞內容,從不同視野去發現、分析、代替、規劃和傳播,達到新聞增值的效果,使傳播更加高效。在新聞標題、內容搭配、分析策劃等方面展示出特色的媒體會贏得大眾的歡迎與喜愛。從報道的內容上可以知道,深度報道的意義在于跟蹤報道和深度挖掘事件的起因。
1.1有大部分受眾群體
在20世紀,人們獲知新聞事件的主要方式就是電視新聞。傳統的媒體行業我們不能否認具有受眾群體這一事實,這就是傳統媒體行業不會被打敗的原因。在媒體競爭異常激烈的今天,新聞報道具有同質化的特點,而且其易被復制的特點是媒體行業發展遇到的一個瓶頸。當然,這是過度依賴自己的報道內容所造成的。對于電視媒體行業來說,想要獲得更多的優勢與新興媒體競爭,必須把重點放在個性化的內容體系建設上,并對事件進行深刻解讀與剖析,進而贏得受眾群體更多喜歡。
1.2與新媒體相比所具有的優勢
無論哪一個行業,創新都是行業得以生存的根本,也是能夠具有活力的因素之一。傳統媒體行業比新媒體行業的創新機會更大,就像是對于一個體育賽事的報道過程中,可以適當地增加對比賽的預測、提供賽事背景、對結果進行適當分析等,這是新媒體報道很難做到的,這也是電視媒體的福音。現在,快節奏生活使我們對于圖片更具敏感性,所以電視報道應該避免太單一的界面,強調圖片地合理使用,這樣可以大大提高觀眾的興趣。
2.1人員素質低下
大多數電視臺不景氣的原因是管理的落后,編輯們只是單純地使用數字,簡單地描寫現實,并且不能在問題中進行反思,也不懂得向專家討教,最后也做不出來百姓易懂的報道。同時,做出的深度報道滿足不了人們情感的需要,新聞報道沒有人情味、不夠感性、內容簡單,不被人們看好。其實,好的有品味的報道是需要煽情的,寫一個比較有情感的文案會達到事半功倍的效果。在準備上,要充分考慮各種情況,全面立體展示新聞的要義,使報道在大體上就具有一定的氣勢,展現出一個逼真的情境,而電視媒體很少可以做到這一點。在現今這樣一個新媒體占主導地位的環境里,對報道的深化應該遵循具有一定創新性的客觀規律,從傳播思路、報道所采用的模型上進行不斷創新,使媒體行業能夠走出誤區,重新審視自己。媒體報道最重要的功能就是內容的真實性,只有電視媒體才能做到這一點,這是其專業性的體現。我們正處在一個碎片化閱讀的時代,而這是傳統媒體崛起的一個契機,因為可以抓住日漸成熟的新媒體在深度報道上面的弱勢,找到自己的突破口,把深度報道當作自己基本的工作內容,把重點放在描述重大的新聞和社會潛在威脅、深度闡述事件發生的背景與結論、進行追蹤報道上。致力于帶來高質量的新聞報道,去彌補自身的不足,提高自己的市場占有率。因此,提高傳統媒體在職人員的素質是其得以占據有效市場的必要因素。
2.2資源有限
由于電視臺資金的限制,以前引以為傲的信息量已經成了一個羈絆。但現在網絡上的各種APP已經顛覆了這一理念,大量自媒體層出不窮,很多網站都在被認為是落后的媒體形式,逐漸退出市場,媒體的信息傳播也主要依靠網絡,已經不看發行量指標了。電視臺在這種環境下,如果在資源上沒有優勢,那將會輸得很慘。目前的情況是,記者們在某領域屬于半個專家,缺少具有全面知識的人才。要知道,一篇有深度影響的報道需要對多個學科知識的綜合運用,使分析更加具體全面,做到在內容上的思想升華。跟蹤報道的核心是報道的實質,想要完成一個好的深度報道,就要對新聞事件進行跟蹤與研討,以揭開大眾對該事件的疑惑,達到對深度報道實質與深意的探索。這些目標與記者們的素養息息相關。
媒體行業的優勝劣汰,不管是網絡媒體,還是電視媒體,只有積極應對才是最適當的。電視媒體要想做好深度報道必須確定自己的定位,對事件進行合理設置,做好創新工作,最后使報道具有存在的意義。作為一名合格的電視媒體人,要對采訪的環境有清楚的了解,外出采訪時使用一個化名,找到適當的時機,做到隨機應變,以防帶來生命危險。
[1]楊曉晨.傳統媒體人的新媒介素養——以新媒體時代深度報道的出路為例[J].青年記者,2014(8).
[2]胡翼青.論深度報道的整合[J].廣播電視大學學報,2001(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