薛飛揚
論人類學紀錄片中的文化反思及其傳播價值
薛飛揚
(作者單位:西南交通大學)
人類學紀錄片不同于一般的紀錄片與紙質著作,它是以影視的方式和效果將正在消失的文化記錄保存下來的形式。本文將立足于人類學記錄片的本質,對人類學紀錄片中的文化反思及傳播價值進行思考探究。
人類學記錄片;文化反思;傳播價值
文化作為一個民族的非物質遺產是一個民族真正的核心力量,它是民族創新發展、追本溯源文化是一個民族終身的印記,它會在傳承中吸精取髓成為民族堅不可摧的精神力量,它同樣也會在遺忘和扭曲中化為虛無,一個沒有文化傳承的民族最終會被歷史淹沒。
1.1人類學紀錄片中所蘊含的文化內涵
人類學紀錄片,顧名思義在人類學與紀錄片是密不可分的。人類學紀錄片是在電影誕生之后為研究人類學而出現的一種記錄方式,經過專業學者考察,人類學紀錄片是理性的、現實的,與文字報告或者宣講等傳播形式相比人類學紀錄片更加真實直觀,具有震撼人心的力量。人類學紀錄片的存在是為了保留人類的文化并且“向屬于一種文化的人們解釋屬于另一種文化的人們的行為”[1]。
1.2類學紀錄片對文化的整合傳承
按照人類學紀錄片的作用可以體現在三個方面:,首先,是為了向研究人類學的專業學者提供具有研究價值資料的記錄片段;其次,是作為普及或者用來長期播放具有教導意義的課程教學片;最后,則是由具有權威性電視臺播放或者為研究人員提供學術交流的作品。
2.1特色民族文化的消失融合
人類學紀錄片在1985年才傳入中國,許多少數民族的文化已經逐漸在時代的發展中被融合,繼而無法將最為真實原始的一面呈現出來,也正是因為這一點,在國家注重文化傳承之初,得以保留的民族文化特色便成為了無價之寶,它體現的不僅是一個民族的特色和內涵,而且其中更蘊含著一個民族發展的歷史歷程。而當傳統的民族文化與現代現象出現沖擊碰撞時,是選擇保留原汁原味的真實民族文化還是加以修飾迎合市場無疑成為一個艱難的選擇。各民族之間的文化傳統都因民族歷史而存在差異,無論是語言、宗教信仰還是民族風情都別具一格。傳承的前提是保護,只有在少數民族文化得以完善妥存的基礎上人類學紀錄片才有真正的實際意義。
2.2人類學紀錄片在時代背景下的反思
人類學紀錄片需要根據不同民族的特色有重點的進行表述,它會對民族文化加以整合,將最真實全面的民族風貌進行還原。在現代背景引起的諸多現實問題面前人類學記錄片與政治、經濟、時代變遷之間的關系必須重新反思梳理。首先要明確的是,人類學紀錄片必須是真實的,但是自古以來,人類發展必然會受到多重因素的制約,人類學記錄片亦是如此。然而在市場經濟體制逐漸完善的現代社會,物質化的生活觀念開始受到人類越來越熱烈的追捧,而真正的文化則在時代發展的潮流中逐漸失去自身原有的內涵和本質[2]。
2.3少數民族文化的真實性缺失
少數民族文化是民族文化研究的一項重要內容。中國的少數民族分布各個地區,在當今社會他們仍保有民族特色的生活習慣與語言特色。
3.1保留民族文化的多樣性
中國是由56個民族共同組成的,早就在先秦時期少數民族便已經開發并生活在中國范圍之內的廣袤地區,縱觀中國歷史,少數民族都曾在不同時期成立個自己的政權,不斷擴大華夏民族的地域版圖,發展經濟和社會文明,并且在長期的積淀中他們的文化都富有了與眾不同的鮮明特色。在元朝時期中央王朝開始與各族交好他們為中華民族的統一,各族之間分分合合但是始終團結統一,共同為中華民族的建立打下了堅實的基礎。人類學記錄片的出現則可以將各民族的特色加以完整性的還原保存[3]。
3.2展現富有特色的藝術價值
人類學紀錄片會對研究對象有一個較為長期的跟蹤記錄,更為重要的是它可以作為原生態的民族文化資料留給后代。各民族之間的文化都有與眾不同的藝術價值,正因為這些文化的交融和差異才能夠造就中華民族的多姿多彩。
3.3引領社會價值
民族文化是不可復制的,其所包含的歷史意義也是無法估量的,在信息快速發展的現代社會人類學必須借助類似人類記錄片這一的工具使民族文化得以傳承。在全球一體化進程的影響下,現代社會的變化日新月異,許多傳統而富有特色的民族文化甚至來不及保存便已經被融合甚至消失。一個沒有特色的民族是沒有生命的,而一個沒有文化的民族則是可悲的。
人類學記錄片以最直觀的形式將人類文化的變遷鮮明的保存下來,在這個物欲橫流的社會它需要做不僅是傳承,還要引起人類的反思和自省。
[1]楊恩東.論人類學紀錄片中的文化反思及其傳播價值[D].長沙:湖南師范大學,2012.
[2]施為民.民族地區非物質文化遺產傳承人電視紀錄片的創作與傳播[J].楚雄師范學院學報,2013(2).
[3]王華.在攝影機與少數民族之間發現中國——中國少數民族題材紀錄片生產與傳播研究(1979至今)[J].新聞大學,2014(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