宋祥璞
探索“互聯網+”時代下廣播電臺播出技術的發展之道
宋祥璞
(作者單位:長春廣播電視臺)
“互聯網+”時代下如何推動媒體融合發展將是今后一個時期媒體業必須適應的“新常態”。傳統媒體和新興媒體深度融合,充分利用好“互聯網+”,推動在內容、渠道、平臺、經營、管理等方面的發展,保障廣播電臺高質量的播出工作,已上升為國家戰略。
互聯網+;播出技術;發展之道
云計算、大數據、互聯網等新一代信息技術已成為國家戰略性新興產業的重點,為了解決各行業信息化發展瓶頸問題帶來新機遇。“互聯網+”代表一種新的存在形態,“+”是什么?“互聯網”加一個傳統行業,代表了一種能力,或者是一種外在資源和環境,是對這個行業的一種提升。“‘互聯網+”是一個趨勢,加的是傳統的各行各業,加娛樂產生網絡游戲;加零售產生電子商務;加金融,讓金融變得更有效率;加媒體產生網絡媒體。
習近平總書記強調,要推動傳統媒體和新興媒體在內容、渠道、平臺、經營、管理等方面的深度融合,著力打造一批形態多樣、手段先進,具有競爭力的新型主流媒體,建成幾家擁有強大實力和傳播力、公信力、影響力的新型媒體集團,形成立體多樣、融合發展的現代傳播體系。
“互聯網+”時代下如何推動媒體融合發展將是今后一個時期媒體業必須適應的“新常態”。中國的互聯網領域,存在明顯的人才、技術短板。尤其是在擁有世界水平的科學家、網絡科技領軍人才、卓越網絡技術工程師、高水平創新團隊等方面,我們的差距是明顯的,需要始終保持“加速度”的追趕態勢,才不至于落后。“互聯網+”媒體融合發展已上升為國家戰略。“互聯網+”時代下廣播電臺播出技術仍需探索其發展之道。
廣播電臺播出技術具有它獨特的優勢。無線傳輸技術以簡單的步驟輕松打破了屏幕之間的界限,實現小電臺多網絡互聯互通一鍵分享等功能。但它仍具有信息給受眾不深刻的印象,內容保留性差,選擇空間小等問題。因此,聽眾只有在聲音中尋求各種形象的建立。
信息現代化和均衡化構建了無線傳輸。在本系統中采用了播出工作站數據庫多指向技術,數據庫多指向技術及網絡狀態智能判斷技術。利用MS_SQL的數據復制技術,本地數據與節目服務器數據庫數據實時相同,將輸入的模擬信號做A/D轉換后,再按預先定義的方式輸出。以“互聯網+用戶思維”和網絡為載體,建立與聽眾互動的平臺——在線解答、對話、溝通,以聽眾為中心,促進節目精細化管理的學生品行評價平臺。
組播技術是IP網絡數據傳輸三種方式之一,它解決了廣播傳輸的數據包,傳輸過程的準確性和低效率問題。自主架構論壇式MOODLE交流平臺,以互動性強的欄目構成E-learning環境,實現對網絡節目功能開發、在線學習交流和在線互動的支撐。發送和接收數據。服務端的服務總帶寬不受客戶接入端帶寬的限制。避免組播的缺點,與單播協議相比沒有糾錯機制,現行網絡雖然都支持組播的傳輸,但在客戶認證、QOS等方面還需要完善。
現在的傳播技術加入多播組、發送數據、接收數據以及從多播組中離開幾個方面,通過多個單次分組的投遞完成,識別組播地址,通過單獨的連接傳遞分組的拷貝,直到每個接收方均收到一個拷貝為止。
在現存的網絡中,想要相同數據流的客戶端加入相同的組共享一條數據流,就要發揮組播技術的優點。
4.1跨越時空的傳播
在時間方面,由于計算機強大的記憶功能,其廣泛的信息傳播全球覆蓋,世界聯通。廣播和互聯網互動,徹底克服廣播節目線性流動運作,“稍縱即逝”的缺點。就傳統廣播而言,在互聯網上,聽眾錯過了收聽時間,可以“逾期選聽”;沒有聽清楚,可以按動鼠標器再聽一遍;遇到不感興趣的內容,也可以自由選擇“快進”收聽或另行選擇收聽別的節目。
4.2實時交互的傳播
傳統廣播節目是你播什么我聽什么,廣播和互聯網互動,能夠讓聽眾享有充分的主動性。聽眾在網上可以按照自己的意愿選擇節目。“互聯網+”的加入,使廣播建立在互聯網上,帶來更好的交互性。
4.3傳送錄音的傳播
在互聯網上傳送數字音頻信號,通過互聯網將制作完成的錄音報道傳送到電臺。
傳送過程中它的優勢就是操作方便,費用節省;且在不失真的前提下,提高了錄音報道的音質。“互聯網+”的加入,使廣播傳送錄音新聞報道成為可能。
廣播電臺最寶貴的資源就是大量音頻資源,網上傳播具有得天獨厚的優勢。增強廣播電臺網站的市場化運作,充分利用廣播電臺的各種資源,使網站運作成為廣播電臺新的經濟增長點。
“匯天下之精華,揚廣播之特長”,讓我們在“互聯網+”時代下,探索廣播電臺播出技術更好的發展之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