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 要:微電影作為一種新興事物,在先進的技術、社會的需求和廣告效應的推動背景中應運而成,在其發展過程中,表現出了獨有的藝術特點,受到了廣大觀眾的認可與熱捧。充分利用新媒介的優勢條件,且受到來自投資商的推動,形成了的良性的傳播模式,創造了巨大的傳播效果,為廣大觀眾提供了前所未有的視覺感受。
1 微電影產生的背景
事物的產生和發展都依賴于一定的社會背景。微電影的出現也是如此,它的發展離不開一定技術基礎、社會需求和廣告營銷等因素的推動。
1.1 技術基礎
傳統影視攝影與制作局限于專業領域,專業的操作流程和復雜的拍攝技術是平民無法觸及的。隨著互聯網時代的到來,我國的網絡技術得到了迅速發展,為影視攝影拍攝與制作平民化奠定了基礎,隨手拍成為了大眾生活的一個部分。基于一定的技術支撐,影視拍攝與制作的人群在不斷擴大,影視創作的平民化、大眾化時代逐漸到來,人們可以利用手邊的DV攝像機、單反相機等拍攝生活中的點滴。微電影在此背景下應運而生。
1.2 社會需求
隨著城市化進程的不斷推進,人們的生活節奏逐漸加快,休閑的時間呈現出了“零散化”的特點。20分鐘公交車時間、10分鐘早餐時間……這些零散的時間被忙碌的人們拿來休閑娛樂,由于時間的短促,不足以欣賞一部電影或一期娛樂節目。微電影的特點恰好能夠滿足人們的需求,逐漸為大眾所接受和追捧。
1.3 廣告營銷的推動
影視元素不可避免地與商業元素聯系在一起,從微電影的發展來看,也是如此,商業元素的參與成為了推動微電影產生和發展的必然。隨著人們意識的覺醒,品位的提升,加之對廣告播出的一些限制,提高廣告的效果,吸引眾多觀眾的眼球成為了廣告商面臨的難題。此時,微電影的出現為廣告商提供了營銷新思路。將微電影與廣告有效地結合,不僅可以減少大眾的逆反心理,同時也不由自主地接受了廣告訴求,使大眾與廣告商達到了雙贏的局面,可謂一舉兩得。
2 微電影的藝術特點
微電影是一種藝術的表現形式,同時也是一種文化的存在。微電影的藝術特點包括多元化的敘事表達、平民化的互動影像和商業化的價值取向。
2.1 多元化的敘事表達
微電影與影院放映電影的最大區別在于時間較短,在故事情節的選擇上更加注重對故事的細小敘事,注重生活化的表達和小人物、小細節等方面,這也體現了微電影中“微”字的特色。每一部影片除了有完整的故事情節之外,主題鮮明,同時能夠真切地反映現實社會,觸及每一位平民的內心世界。微電影的敘事表達有很多種,例如情感敘事、結構敘事、音樂敘事等。如微電影《老男孩》主要通過“青春”與“夢想”兩大主題來吸引眾多觀眾的眼球,這兩大主題恰是人們難以釋懷的回憶。該電影巧妙地利用了由“情”入戲的表達方式;在結構敘事上《老男孩》為了展現80后的生活環境,巧妙地利用了一套藍色的校服、一部舊款游戲機、一個體育課用的大喇叭……幾乎沒有利用人物的表演,但卻達到了預期的效果。《老男孩》中輔以音樂與劇情的配合,《花仙子》《小芳》等音樂的出現,不僅制造了娛樂效果,同時也利用了音樂敘事的手法勾勒了故事發生的時代背景。
2.2 平民化的互動影像
隨著互聯網時代的到來,網絡不再像傳統的媒介一樣,它具有互動性的特點。網絡作為一種新時代的媒介,不受時間和空間的限制和約束,轉變了傳播者與受眾的關系,使他們成為兩大獨立的信息主體。
在此背景下,“拍客”“隨手偶得”等草根制作人的數量在逐漸增多,他們在專業上不及電影制作人的水平,但其拍攝的微電影卻真實地反映了人們的生活,深受大眾的喜愛。微電影《大村姑》由真實的故事改編而成,故事中講述了6名農村婦女追逐夢想的故事,基于小人物的視角講述了一段小人物的真實故事。《普通人》《盛世漂泊》等微電影都以小人物為題材,反映了人們的平凡生活。這些影片體現出微電影對老百姓簡單的生活和平凡的人生更多的關注。
2.3 商業化的價值取向
廣告營銷的推動是微電影產生的主要背景之一,使微電影在表達藝術的同時不免帶有商業化的價值取向。微電影也為整個廣告業帶來了新的出路。廣告商將廣告植入微電影中,不僅贏得了消費者的認可,同時也達到了盈利的目的。如微電影《你能型》的投資商為潘婷投資人,《一觸即發》的投資者是汽車凱迪拉克的投資人……這表明微電影已經成為廣告投資商的載體,成為廣告投資商比拼的主陣地。微電影雖然表現出了商業化的價值取向,但仍然覆蓋不了其故事情節和現實性等藝術特點,許多微電影以社會、人性等作為影片主題,在一定上減少了廣告的實用主義。
3 微電影的傳播機制
3.1 微電影的傳播要素
微電影在傳播過程中是由多個傳播要素共同組成的,主要包括傳播環境、傳播者、傳播內容、傳播媒介、受傳者和反饋等。傳播環境不僅包括媒介的環境也包括受眾的心理;傳播者是指傳播行為的發起人;傳播內容是傳播者發起的利用一組有意義的符號傳達的信息;傳播媒介在微電影中主要指新媒體;受傳者是指接受信息的對象;反饋是指受傳者接受信息后所做出的回應。
3.2 微電影的主要傳播模式
根據不同的劃分法,可以將微電影劃分為不同的傳播模式。本文以傳播媒介與形式的不同進行了劃分,并介紹以下兩種主要傳播模式。
3.2.1 媒介互助傳播模式
隨著微電影中傳播途徑的增多,傳統媒介和現代媒體之間可以形成良好的聯動效應。媒介互助傳播模式在利用人與人之間、組織以及網絡虛擬社區之間進行傳播的一種模式,這種模式不僅可以使現實社會與虛擬社會更好地實現互動,同時也增強了傳播效果。
3.2.2 整合互動傳播模式
廣告營銷推動了微電影的產生,微電影在藝術特點上又表現出了商業化的傾向,由此可見,微電影將網絡平臺作為其傳播的媒介,又通過各種社交網絡平臺得以傳播,各大廣告商、投資商借助傳統媒介形式對其進行傳播,于是形成了一種整合性的互動傳播模式。整合性的互動傳播模式是針對參與的投資者的營銷類型的微電影而言的。該傳播模式中商業投資者的加入為其取得良好的傳播效果增加了砝碼。
3.3 經典案例分析
《把樂帶回家》是2012年百事公司的春節賀歲系列的微電影,整部影片以“情”入戲,感人至深,在網絡上上映后點擊率達到3000萬次。
微電影《把樂帶回家》的傳播內容主要以“回家過年”為情節,影片首映后在各大網站、微博等新媒體中同步上線,在網絡中傳播速度較快。有效地利用了各大傳播媒介,擴大了該影片的傳播范圍,取得了良好的傳播效果。驚人的點擊率和過高的評論是觀眾對該影片的直接反饋。該影片的主題得到了廣大觀眾的一直好評和贊同,這部微電影巧妙地借助了新媒體的優勢形成了良好的互動。該影片被剪輯成小片段后在地方電視臺進行了播放,體現了上文中所提到的媒介互助傳播模式,同時該影片的投資方百事公司在該影片播放的全程過程中都進行了百事的營銷活動,利用重復出現的“把快樂帶回家”等臺詞傳遞了百事的精神理念,所以也體現了上文中提到的微電影的整合互動傳播模式。
不論從理論上還是微電影的傳播效果上來看,微電影具有了一般電影所不具備特點,雖然微電影的規模仍處于初級階段,但其不可阻擋的發展趨勢會贏得更長遠的發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