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 要:社會輿論對于構建和諧社會十分關鍵,新聞媒體在社會中承擔著重要作用,新聞傳媒與和諧社會建設是互相促進,相輔相成的關系,和諧的傳媒與和諧的輿論是社會主義和諧社會的重要組成部分。本文闡述新聞傳媒在構建和諧社會中的責任,并探討了新聞傳媒如何營造和諧社會輿論環境。
我國的新聞媒體作為黨和政府的喉舌,在加快構建社會主義和諧社會進程中發揮著積極作用,而這也是本文研究的關鍵所在。
1 新聞媒體在構建和諧社會中的責任
1.1 新聞媒體要兼顧社會各階層的信息需求
新聞媒體要為人民服務,要為民眾提供真實有效的新聞信息,使民眾對新聞事件有一定的認知,再者,新聞媒體要承擔起時代賦予的使命,將維護社會公平正義放在重要位置,要在人民群眾和黨、政府之間充當橋梁作用。新聞媒體要綜合考慮各方面因素,在新聞報道過程中要準確反映不同部門、不同地區甚至不同階層的利益。在新聞報道題材、報道對象的選擇上,在報道內容的側重上,以及在報道密度的決定方面,要多方面權衡,盡可能滿足社會各個階層人群對信息的需求。 [1]
1.2 新聞媒體要正確處理好各種社會關系
和諧社會的根本從某種意義上來說是各種社會關系的和諧。因此,和諧需要溝通順暢,互相理解。新聞媒體通過報道政府發布會,采訪各階層代表人物、深入基層,通過新聞事實加強政府與人民群眾的關系,通過交流來緩和矛盾、化解矛盾,從而達到上下一致,共建和諧社會的目的。
新聞媒體具有的及時性和真實性特點,要求其在最短時間內發布各級政府機關的政策,為加強人民群眾與政府機關的聯系創造條件。同時,當社會發生重大事件的時候,新聞媒體有責任及時地予以報道,但在報道中要冷靜、理智,不要追求聳人聽聞的細節,不要煽動觀眾的情緒。新聞媒體在報道中,如果能闡明信息的意義,并根據新聞事件發表自身的見解,將其中正確的社會價值觀全面表現出來,就能起到協調各種社會關系的作用,進而為社會做出更大的貢獻。
1.3 新聞媒體要成為社會公平正義的表率
公平、正義是和諧社會的標準,因而新聞媒體在忠于職業道德和職業操守的前提下,要對社會的正義事件進行宣傳報道,只有這樣才能成為社會公平正義的表率,推動社會的和諧。例如,各媒體對武警鄭益龍舍己救人的事件進行報道,為社會提供正能量的同時,使民眾對這個事件有所了解,從而產生情感共鳴。人們不但緬懷這位英雄,還有人希望助養鄭益龍的兒子。新聞媒體對這一事件的報道,在社會形成了向先進人物學習的良好氛圍,弘揚了社會主義道德,有利于和諧社會的構建。
2 新聞傳媒如何營造和諧社會的輿論環境
和諧社會是一項復雜的系統工程,涵蓋了社會的方方面面,而社會輿論作為和諧社會的重要組成部分,尤其是在新形勢下,新聞媒體報道的新聞事實影響著民眾的思想觀念、價值取向,因此構建和諧的輿論環境對構建和諧社會十分關鍵。
2.1 明確定位,緊跟社會主流意識
隨著我國經濟的迅猛發展,社會正處于轉型時期,因此社會上的意識形態,人們的價值取向、道德標準、思維方式呈現出多樣化、多元化的特點,使局面復雜多樣?;诖?,新聞媒體如何在新形勢背景下明確定位,準確找尋自身所處位置,進而在這個基礎之上引導社會主流意識,為實現和諧社會的目標而努力。當然這需要人民群眾與黨和政府形成共同的信念,齊心協力去完成。因此,新聞媒體要發揮出黨和政府喉舌的作用,積極宣揚正確的價值觀,引導民眾認可社會主義意識形態,進而營造一個和諧的社會氛圍,最大限度激發社會活力,在保證新聞媒體效用最大限度發揮的同時,為營造一個良好的輿論氛圍而努力。
2.2 堅持正面宣傳報道為主
輿論引導必須在大力發展主流思想文化的同時,加大一元化指導思想的引領力度。因此,新聞媒體必須在社會新聞、文體新聞等諸多方面與民眾密切聯系,為社會提供正確的價值觀,將報道貫穿于正面導向的始終,在各種新聞報道中要注重倡導社會公德、家庭美德和職業道德等,積極倡導人與人之間建立和諧的人際關系,為營造全方位、多領域的輿論氛圍奠定堅實基礎,作為新聞媒體,要積極深入基層去發現真、善、美,將普通人的事跡聚焦放大,使其影響更多的人。
2.3 關注“困難群體”,化解社會矛盾
當前我國的社會經濟發展過程中,產生了若干社會矛盾,比如出現了城鄉經濟發展差距加大,貧富差距拉大,生存環境惡化等問題。這些矛盾需要及時認真地予以協調和解決,倘若這些矛盾得不到解決,其產生的后果將不可估量,因此,新聞媒體要多關注社會弱勢群體,利用新聞媒體傳播面廣,信息傳遞速度快的特點,努力幫助他們排憂解難。
3 結語
新聞媒體在構建和諧社會的過程中有著不可推的責任,新聞媒體要積極營造和諧的社會輿論環境,促進我國和諧社會構建的順利進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