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 要:隨著新聞媒體報刊如火如荼的發展,各種出版物形形色色,內容也豐富多彩,而且通過各種不同的形式展現在我們面前,無論是傳統的報刊、雜志、書籍,還是新興的電子書閱覽器,都在不同程度上滿足了人們對閱讀的需求。與此同時,隨著人們知識水平的提高,對閱讀的要求也越來越多,其內容的好壞對讀者也有很大的影響。書是人類的精神食糧,是人類進步的階梯,因此出版物的質量至關重要,既要保量,更要保質。而現在出版界浮躁已成風氣,“無錯不成書”成常態,更有一些書籍內容不健康上進,不能給人以正面引導。因此,出版界杜絕浮躁至關重要,哪怕產量跟不上,也不能為了出版而出版。
1 出版界浮躁現象種種
出版界浮躁現象表現在很多方面。(1)最典型的現象是輕視案頭工作。很多出版人談起策劃眉飛色舞,唾沫橫飛,做起編輯加工卻一目十行甚至一目百行,不屑一顧,或者就是手無加工之力,讓好好的選題輕易敗壞在自己手中。(2)不重視作者素質水平。很多出版社并沒有很好的作者資源,拿到了一個好的選題,找不到合適的人創作,結果內容被一群低水平作者胡亂編寫。(3)好大喜功。不少出版社認為,圖書出版一定要大而全,形成陣列,才好銷售,好評大獎。于是,動不動就有“大全”“系列”“文庫”“圖庫”“集成”等出籠,排著隊與讀者見面,讓讀者不知從哪看起,也不知自己最需要的是哪一本,有的就掏出腰包把所有的購買回去,最后發現是一堆的垃圾。也有精明的發現其中的亂象一本也不購買。最終結果往往是讓出版社的倉庫爆棚。(4)跟風出版,低水平重復。一家出版社出版了一本養生的書得到暢銷,馬上就有無數出版社跟風出版,一時間養生叢書鋪天蓋地,讓讀者眼花繚亂無從選擇。類似的選題重復出版數不勝數。反正大家都是一窩蜂而上,爭搶同一塊蛋糕。(5)大搞虛假宣傳。一本書出籠后,請所謂的“高手”寫書評,昏天黑地云里霧里地進行一番吹噓,或在網上作虛假評價迷亂讀者的判斷力。最后往往被讀者發現圖書內容與宣傳完全不符,買后大呼上當,反而敗壞了出版社的名聲。(6)抬高書價然后大打折扣制造銷售噱頭。這已經是營銷的潛規則。這樣做讓出版社和書店歡喜,苦了讀者它不管。(7)為評大獎、得到資金扶持拉關系,走后門,辦法層出不窮。
2 杜絕浮躁,才能使出版社健康發展
產生出版社這些亂象的根本原因是浮躁。而浮躁是利益趨動所致。我國出版行業并不缺少好的制度、好的選題,缺少的是良好的心態。當然市場經濟的浪潮帶來的污泥濁水沖擊著整個社會,也包括出版社,任何一個出版人只要稍稍放松對自己的要求就會被卷入這污泥濁水當中。利益的趨動如此強大,如何在這種大環境中保有一顆純潔的心靈,始終牢記文藝創作為人民服務的宗旨是衡量每一個出版人的砝碼。在浮躁的社會保持平靜,扎扎實實地提高自身修養,切切切實實地為讀者創造優秀的精神食糧才是出版人的最終目標,也才是出版社得以長足健康發展的根本保證。任何急功近利短視的行為都只會造成一時的繁榮昌盛而不是長遠的進步。因此,杜絕浮躁,是出版社健康發展的關鍵所在。
3 杜絕浮躁應采取的措施
3.1 提高出版人的從業素質
隨著出版物的大量增加,越來越多的人投入到出版行業中,為了保證出版物的質量,提高我國整體出版水平,編輯者的職業化是很重要的一環,對編輯人員進行從業培訓,不僅要提高技能,更要提高職業道德水平,根本上來說是提高從業者的文化道德水平。習近平總書記在文藝工作座談會上指出,文藝是時代前進的號角,最能代表一個時代的風貌,最能引領一個時代的風氣。實現“兩個一百年”奮斗目標、實現中華民族偉大復興的中國夢,文藝的作用不可替代,文藝工作者大有可為。廣大文藝工作者要從這樣的高度認識文藝的地位和作用,認識自己所擔負的歷史使命和責任,堅持以人民為中心的創作導向,努力創作更多無愧于時代的優秀作品,弘揚中國精神、凝聚中國力量,鼓舞全國各族人民朝氣蓬勃邁向未來。出版是文藝工作的載體,同樣肩負著這樣偉大的歷史使命,只有心存使命感的人才能遠離浮躁而保有一顆平和純凈的心,才能創造出對得起廣大人民群眾的精神食糧。
3.2 完善監管機制
從加強制度建設入手,嚴格執行圖書出版編審制度,從源頭把關,嚴格篩選圖書選題。建立專題審讀制度,力戒粗制濫造抄襲他人;嚴格執行圖書編輯出版流程和圖書分級管理規定,處罰違規收取出版費行為;嚴格執行新聞出版行業資格準入制度,將編輯人員的工作業績與職稱評定、編輯資質認定、績效考核等掛鉤。加強專項審讀力度,及時提出審讀意見,提高出版物監督管理水平。建立圖書出版評估退出機制,明確退出程序,對不負責任,無社會責任感又無市場生存能力、發展空間狹小、競爭乏力的出版社堅決予以退出,實現出版的優化配置。對不合格從業人員堅決不予錄用或解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