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 要:隨著社會經濟與科學技術的發展和進步,世界電影工業也有了空前的發展。今天的電影從西方的好萊塢,到亞洲的日本、印度、韓國,在色彩的運用上均是日益成熟的。在彩色電影的范疇下,色彩作為一種非常重要的視覺元素和畫面語言,無論是在現實主義風格的影片中,還是在形式主義、表現主義風格的影片中,都有著廣泛且深入的運用,發揮著非常重要的作用。本文以影片《布達佩斯大飯店》為例,主要通過對影片的內容、影片色彩的運用及特點等方面的分析,探討影片中色彩運用的藝術價值。
隨著電影工業的發展和人們對精神生活需求的日益提高,電影被越來越多的人作為一種精神文化生活來追求和感受,追求視覺享受,感受電影魅力。談到電影的視覺享受,不得不談在電影創作中有著廣泛運用和重要意義的色彩。隨著電影藝術百余年來的發展和成熟,電影色彩已經成為了一種具有重要藝術價值和獨具魅力的藝術表現形式 [1],它同時凝結著影片中最深刻的思想和最深沉的情感。
1 影片內容概述
影片《布達佩斯大飯店》講述的是一個四層結構的套層故事,但設置并不復雜,主要故事發生在第四層,偶爾切回到第三層,并且其他層的故事不推進也不發展,只是作為講故事的視角切入。影片圍繞著一位帶著傳奇般色彩的酒店禮賓員和他的年輕門生展開。故事發生在20世紀30年代到60年代的歐洲,這位傳奇的酒店大堂經理與他年輕的門生意外卷入一場家族遺產之爭,隨著一幅名畫的藏與追,經歷了愛情、兇殺、越獄以及戰爭的考驗,最終將這些經歷和財富留給了一位作家。
2 影片中的色彩運用分析
在影片中,導演韋斯·安德森充分利用和發揮了色彩的再現和表現功能,讓色彩不僅深入參與到了影片的美術設計當中,包括再現昔日歐洲不同年代的環境情調、人物服裝設計以及人物性格的象征;同時色彩也配合著影片畫面三種不同的長寬比例構成了影片內部各層時空不同的視覺體驗和敘事結構。
2.1 色彩通過影片美術設計再現舊日歐洲環境和建筑
影片的美術設計和畫面色彩整體偏紫色和粉紅色,大面積鮮艷色塊及色差用在場景還原上,造成強烈的視覺感受。電影攝影師宋超曾說過:“電影場景和色彩極具魅力,是他們給予了影片時代的特征。 [2]”在飯店大廳的環境再現時,導演將橙色布滿了整個大廳,其墻壁是橙色的,大理石也采用了接近橙色的材料。前方的服務臺、地毯等都是橙色的風格,給人以強烈的視覺沖擊,同時也有種夢幻的意味。
2.2 色彩通過服裝設計表現人物形象
影片在人物服裝設計時充分地考慮了色彩的象征性和表意性。如古斯塔夫的服裝設計成白色襯衣,灰色長褲,黑色領結,紫色的連衣外套,像燕尾服一樣風度翩翩,象征高貴;而門生的衣服設計是全紫色的上衣和褲子,紅色襪子,頭戴有“LOBBY BOY”的英文字樣,這顯得他的地位更加卑微;“打手”喬普林身著黑色皮質大衣,手上帶有骷髏的金屬質感的飾品,這種色彩和細節的設計突出了“打手”心狠手辣的形象。總之在表現正面人物形象的時空環境里設計了紫色的服務員制服、粉紅色的蛋糕包裝盒、粉紅色的飯店大廳、墻壁,甚至連野外的雪原和天空也是粉紅色的,影調也更為明亮;而在表現反面人物形象的時空環境里,代表“邪惡”一方的迪米崔及與D夫人家族一切相關的人物和險惡場景都以黑色作為象征,影調也顯陰暗,這讓觀眾在體驗畫面視覺變換的同時更好地理解影片中的人物性格和形象。
2.3 色彩配合著影片畫面不同的長寬比例參與時空結構敘事
任何一部電影的色彩呈現除了導演的創作要求之外最重要的就是影片的美術和攝影。電影《布達佩斯大飯店》的美術和攝影可謂功不可沒。影片采用了不同的畫面比例來呈現不同年代的場景,80年代用學院寬銀幕,60年代用寬銀幕,30年代用彼時盛行的標準比例,這三種畫面比例的相互轉換配合細微的色調變化,既帶來了感觀上的區隔和豐富,也讓三段故事呈現得更加精致多彩。
3 總結
電影評論家路易斯·雅各布斯曾說過,“當色彩與影片的主題相關聯時,可以立即使觀眾產生共鳴,進而活躍氣氛、塑造人物、豐富內涵” [3]。電影《布達佩斯大飯店》就是這樣的影片,其色彩設計和運用是獨具導演韋斯·安德森個人風格又非常成功的,不僅通過電影美術設計最大限度地、藝術性地再現了早期歐洲的現實環境,而且通過服裝道具的設計將色彩表意性與人物形象塑造緊密地聯系在一起,色彩還在一定程度上配合電影畫面三種不同的長寬比例形成了影片的敘事時空,用一個層層嵌套的方式來呈現,增加了故事的時間維度和傳奇色彩,最終豐富和提升了影片敘事的藝術性和趣味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