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 要:如今電子技術已經(jīng)廣泛運用到電視媒體領域,比如虛擬演播室、圖像傳播、電視攝像、鏡頭設計、拍攝、剪輯、配音等,幾乎涵蓋了新聞制作的所有過程,可以肯定的說,電子技術的運用,提高了電視媒體的傳播質量,使許多生澀難懂的畫面通過電子技術手法表現(xiàn)出來,給受眾以強烈的沖擊力、感染力,使畫面變得更生動。但是不得不承認,電子技術的應用也帶來了一些負面效應,比如說畫面造假、張冠李戴、隨意PS畫面等,這些都影響了電視新聞的真實性,本文結合新聞采訪、制作經(jīng)驗,探討如何在廣播電視新聞中合理運用電子技術。
電視新聞的魅力就是可以再現(xiàn)新聞事件的發(fā)生、發(fā)展、變化過程。隨著科技的迅猛發(fā)展,運用電子技術,通過電視屏幕,形象地向觀眾傳遞新聞信息已經(jīng)成為電視媒體的一種傳播手段,但同時也不得不承認,由于電子技術運用不得當也帶來了一定的負面效應,比如說造成電視新聞節(jié)目的真實性及可靠程度降低等。那么,在電視新聞節(jié)目中合理運用電子技術是對每一個新聞從業(yè)人員提出的要求。
1 必須堅持新聞真實性的原則
真實是新聞的生命,沒有真實,新聞就失去其存在的價值,因此,堅持新聞真實性是由新聞工作者的職業(yè)道德所決定的,是報道新聞事件的基本原則。電子動畫技術再高明,制作出的畫面再生動,再逼真,也不能代表新聞事件的事實,一定要謹慎地將其運用到電視新聞節(jié)目中去,而且必須堅持做到以下幾點。
1.1 實事求是
新聞的本源是事實,新聞是事實的報道,事實是第一性的,新聞是第二性的。如果運用電子技術從某種興趣出發(fā),給新聞加入“趣味性”或“藝術性”而新聞事實本身并不存在,這樣的“新聞”只是主觀臆造的產(chǎn)物,而不是真正的新聞。利用電子畫面,代替新聞本身運用在電視新聞節(jié)目中,這就是捏造事實,就是無中生有,是憑空虛構,有違新聞規(guī)律。
1.2 新聞報道要選擇有典型意義的事件
新聞不僅要真實地反映客觀存在,還要能動地指導實際;不僅要客觀地反映事實的外部現(xiàn)狀,還要反映事實的內部狀態(tài),反映其內在的本質;不僅要反映事實的個別現(xiàn)象、個別方面,還要反映事實的總和及其關系,揭示事實真相。這個要求對于時效性很強的電視新聞來說,無疑是很高的,但是電視新聞所擔負的責任決定其必須堅持這個要求,必須朝著這個方向不懈努力,竭力在最大程度上接近、達到這個要求。
1.3 新聞工作者必須有實事求是的工作態(tài)度
必須尊重客觀事實,一切從實際出發(fā),深入調查研究,反映事實真相,必須講真話,講真理,敢于為真理而戰(zhàn),提倡什么,反對什么,旗幟鮮明,立場堅定,自覺抵制有償新聞。
2 合理運用電子動畫技術,避免新聞失真
電子技術在電視新聞節(jié)目中的合理運用,對一些新聞節(jié)目確實起到了增強直觀感的作用。如中央臺在做三峽工程報道的時候,就把三峽水庫運用電腦技術全景展現(xiàn)在電視屏幕上,和三峽大壩實景交叉播出,以增強節(jié)目的現(xiàn)場感。但是,雖然電子動畫技術的直觀、形象、生動得到了受眾的普遍認可,但是它不能作為新聞事實來代替新聞事件本身。合理地運用電子技術一定要注意以下幾個問題。
2.1 不能擺拍
擺拍是前期采訪錄制過程中最容易出現(xiàn)的,即使在前期的采訪攝錄時有假的鏡頭,那么在后期制作時也必須舍棄,不能一錯再錯。
2.2 不能補錄
在后期制作中,有時由于報道的需要再做一些補充錄音、錄像是可以的,但一定是在不表示特定的時間、空間、事件、情節(jié)的情況下,如突發(fā)事件或特定的情況下發(fā)生的音響、情節(jié)、動作等是不能再現(xiàn)補錄的,如在某一個突發(fā)新聞事件中人物的講話同期聲不理想,在后期的制作中就不能再請當事人重講一遍,因為真,實的現(xiàn)場不在了,再怎么補錄也不可能再現(xiàn)真實,所以,這種情況,寧可不出同期聲也不能補錄。
2.3 不能“移花接木”
首先這種做法違反了新聞的真實性原則,如將張三的講話移接給李四,用李四的畫面配張三的聲音,領導本來沒到現(xiàn)場,后期ps畫面等,這些運用電子技術都可以做到,但是嚴重違反了新聞的真實性原則,這就是造假,要堅決杜絕。
3 堅持新聞真實性原則、避免新聞失實
首先,電視畫面不同于廣播及其他平面媒體,它具有聲畫并茂的特點,視覺性強是其一大優(yōu)勢,鏡頭的組接運用對電視新聞的真實性起著至關重要的作用,因此,電視新聞工作者決不能憑空想象,隨意拔高,把事物絕對化、片面化。沒有畫面憑想象制作動畫來填充,這些都是在新聞中亂用電子技術,只能影響新聞的真實。新聞記者要嚴格區(qū)分新聞和文學作品的關系。電視新聞不能搞“合理想象”和藝術加工,要用新聞記者的公心和責任來報道新聞事實,不能用文藝創(chuàng)作的方法來報道新聞,致使新聞真假摻雜失去公信力。
4 總結
電視新聞工作者必須有實事求是的工作作風,來不得半點投機取巧,不能有絲毫的想象和主觀臆斷,新聞工作者在接受新生事物的同時要尊重新聞規(guī)律,科學合理地運用日新月異的電子技術,把真實優(yōu)美的電視畫面呈現(xiàn)給電視觀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