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 要:在新媒體不斷發展并日趨成熟的今天,海量信息得以實時傳播,信息的爆炸也使新聞采編的工作被不斷強化。本文通過對新聞采編概念及作用等內容的簡要概述,深入分析新媒體的發展對新聞采編工作的影響,并通過相關文獻及具體實例探究采編工作的發展變化。
在高新科技迅猛發展的今天,信息量呈指數級增長,新媒體的發展也帶來了新聞采編工作的新高度。傳統的新聞采編工作在新媒體發展的帶動下注入了不少新鮮的活力,獲得了更多更好的契機,但同時也帶來了前所未有的挑戰。在新媒體時代背景下,新聞采編工作不再止于信息的采集和意義的探究,而是更加注重于對信息的融合與加工。如何在做到新聞真實性的同時,提升新聞的質量與價值,對新聞采編工作提出了進一步的要求。總而言之,新媒體的發展壯大在給傳統媒介帶來競爭與壓力的同時,也打破了傳統新聞采編工作的局限性,使其得以進一步發展。
1 新媒體時代給傳統新聞采編工作帶來的危機
1.1 采編工作者的身份危機
隨著經濟的不斷發展,高新科技的不斷產生,新聞傳播的主體和途徑不再局限于傳統媒體,社會大眾能通過手機、平板電腦等電子設備,利用網絡平臺積極地參與新聞的傳播。而在新媒體日益發展的今天,新聞采編人員不斷增多,信息交流的方式趨于復雜,一時間有不少新媒體傳播公司拔地而起,爭先恐后地為大眾傳播時事。然而這些公司大多缺乏相應系統的管理經驗,加之新聞傳播方式的多樣化,對傳統新聞采編工作的認同度逐漸下降。在新媒體環境下,人人都是記者,人人都是自媒體,可以利用有效的傳播方式,輕松地采制信息、傳播新聞,沒有專業的審核和嚴格的把關,通過電腦或手機就可以進行操作,將新聞傳播到不同的地方。但是,傳統的新聞從業者要按照機構內部的嚴格程序進行操作,要求權利和責任相一致 [1]。總而言之,由于新聞傳播主體的重心從新聞工作者向社會大眾的轉移,使得新聞采編工作承擔者范圍大大擴展,對于新聞采編工作者帶來了一定的危機。
1.2 信息真實性與時效性危機
真實是新聞的生命,是新聞采編工作的第一準則。新媒體時代的到來不僅使信息以迅速有效的方式得以傳播,也帶來了虛假信息公然傳播且迅速擴散的巨大漏洞。許多別有用心的人正是利用了新媒體傳播的便捷性以及現下社會大眾輿論的巨大影響力來制造虛假信息,以達到摸黑、欺詐以及炒作等個人目的。這就要求新聞采編工作者不僅能夠提高信息采集速度,更要深入挖掘新聞故事,了解事實真相,對于信息的真實性嚴厲把關。
此外,新媒體由于不受時間空間等客觀因素的束縛,對于傳統媒體造成了莫大的危機。在信息高速傳播的現今社會,人們早已失去了安然等待通過千里外的驛站傳來消息的耐心。人們對于信息的即時獲取和新聞內容的反饋提出了更高的要求 [2]。傳統媒體的發布過程繁復雜冗,已經無法滿足社會大眾對于信息獲取的更高要求。而新媒體由于其自身特點產生的較強的時效性,以及信息的互動性和反饋性倍受大眾的青睞。例如1999年5月8日北京時間凌晨5時45分,以美國為首的北約悍然轟炸我國駐南使館。新浪網在當日清晨6時24分對此事發布了網上快訊,6時40分又作了詳細報道。而《人民日報》則是8日上午9 時44分通過網絡版發布這一消息的。
1.3 新聞道德觀傾斜危機
由于信息量的爆炸性增加,許多網絡媒體為博得公眾眼球盲目地跟風炒作,許多媒體不深挖事實真相,盲目跟進事件進程,不僅容易錯誤誘導大眾輿論,使新聞喪失原有的公信力,更有可能影響事件的進程。由于對時效性與話題性的盲目追求,使得新聞的真實性正逐漸遠離。在這種情況下,客觀公正等新聞的核心價值觀受到極大的挑戰。一項調查數據顯示,當前人們對媒介的信任度較低,信任度主要分布在40~60%之間,僅有21.4%的居民對媒體有60%以上的信任度,43.5%的調查者認為現今新聞的透明度不高,34.4%的受調查者認為現今新聞顛倒黑白,極不透明 [3]。
此外,由于在新媒體環境下,新聞的接收渠道眾多,廣大群眾通過不同形式的轉述很難對同一新聞形成較為統一的看法。由于大眾作為新聞傳播的主體并不具備新聞從業者的專業素養,許多信息都是根據個人興趣加以描述,觀點看法時常會出現偏頗。其次,信息化時代的降臨,使得眼球化、輿論化等非主流經濟躋身主流道路,部分媒體為博得公眾眼球蓄意使用偏激的言辭或觀點來操縱輿論導向以達到炒作的目的。在這種大環境下,新聞道德觀傾斜事件時有發生,新聞價值也隨著受眾的關注度而改變甚至下降。這些不良的現狀嚴重影響了媒體的公信力,并對媒體的信譽造成了極大的負面影響。新聞采編工作者應該始終堅持客觀公正的傳遞信息,挖掘新聞故事的價值,有效地引導公眾走向正確的輿論道路。
2 新媒體環境給新聞采編工作帶來的有利影響
2.1 打破傳統媒介生存環境單一的壁壘
信息時代的到來,令信息得以快速有效地傳播。大量信息實時有效地在社會大眾間流傳。而這種信息的爆炸使得公眾對于傳統新聞單方面傳輸的接收方式提出了不滿,人們期待參與到新聞傳播的過程中來,并對新聞的內容進行互動和反饋。
新媒體的發展使得信息載體趨于多樣化,它不僅在技術上不受時間空間等客觀因素的限制,而且具備實時交流反饋的交互功能。這一功能使公眾不僅能夠準確迅速地接收信息,更能夠積極地參與新聞的發布與傳播。與此同時,新聞采編工作者也能夠通過圖像、文字、視頻、音頻等方式靈活地為受眾還原新聞背后的事實真相,有效改善了傳統媒體信息的單向傳播以及傳播形式上的枯燥單一。
2.2 對新聞內容提出了更高的要求
由于新媒體發展帶來的信息資源形式的多樣化,使新聞采編工作者的工作難度進一步增加,這就對新聞采編工作者的信息采集、整合等能力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加之,信息量的不斷增加導致大眾已經不再滿足于傳統新聞枯燥無味的傳播形式以及死板的表達方式,為了滿足大眾對于新聞趣味性、新穎性、話題性的更高訴求,對新聞采編工作者靈活運用各種信息資源等能力也提出了更高的要求。這些變化在為社會大眾提供便利的同時也進一步增加了新聞采編工作的難度,使新聞采編工作更加復雜。
3 采編工作的發展變化以及今后的發展道路
新媒體時代的降臨給新聞采編工作帶來了巨大的變化,無論是信息的采集還是整合、傳輸,都對新聞采編工作者的工作能力提出了較高的要求。因此,新媒體時代的新聞采編工作者不僅需要具備信息的采集、編寫、整合等基本工作能力,更應該具備對于新聞內容價值的良好判斷力,對于新聞背后事實真相的執著的挖掘能力,以及優秀的文案策劃能力。新聞采編工作者不僅要做到在大量原始信息中認真篩選出值得大眾接收的信息,以滿足社會大眾對于時事熱點關注的需求,還要做到對于信息的深度挖掘和理解,以確保受眾的接受程度以及正確的輿論導向。
4 結語
總而言之,提高新聞采編工作人員的專題策劃能力是各類新聞媒體在媒體融合背景下提高自身競爭優勢的重大舉措,同時也是其努力的方向。最后,新聞采編工作人員還應進一步提高綜合新聞采編業務技能 [4]。新媒體時代的到來使得新聞采編工作者的任務量不斷增加,在一定程度上提升了新聞采編工作者的業務能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