廣播電視是黨的重要宣傳陣地和工具,是黨和政府聯系人民群眾的紐帶,廣播電視村村通工程是農牧區廣播電視事業發展的載體,是黨和政府在農牧區建設公共服務體系的德政工程,是黨在新時期新農村文化建設的一號工程,是民心工程、文化工程和政治工程,是黨中央為解決偏遠貧困地區廣大農牧民群眾收聽收看廣播電視難問題的重要舉措。
“十一五”期間,中央和自治區共投入新疆村村通工程建設資金2.5184億元,完成了14 513個20戶以上已通電自然村盲村廣播電視的覆蓋,分兩期為55萬余戶農牧民家庭安裝了村村通直播衛星接收設備,使全疆邊遠農牧區和山區的近200萬群眾能收聽收看到50余套高質量的數字廣播電視節目,并包含有多套少數民族語言廣播電視節目。
為切實保障村村通設備質保期后運行維護管理工作的有序開展,按照建養并重的原則,應將工程建設完成后的維修服務工作放在第一位,自2011年起中央財政每年撥付全疆村村通維護專項資金2 516萬元。村村通維護專項資金撥付的力度大,涉及的點多面廣,尚屬首次。隨著全疆村村通維護工作的不斷深入,如何使這部分涉農惠農的專項資金高效使用,保證用戶受益,在實施過程中如何積極有效地防止專項資金被截流和挪用,同時合理科學地使用村村通維護專項資金,確保資金的安全和提高資金的使用效益,已逐步成為村村通維護工作中須要關注的重點問題。
1 村村通維護專項資金管理和使用存在的問題
1.1 村村通維護專項資金下撥籠統,人員培訓及監督管理力度不夠。一是資金下撥有時一筆包含多項資金,部分縣市廣電對到位專項資金的金額、使用科目、摘 要:等不清楚,對使用項目缺乏認識和支撐依據;二是專項資金管理使用培訓學習制度不完善,財務人員變動頻繁,專業不精等問題突出存在,對村村通維護工作認識不足,在專項資金支出過程中受人為因素影響增加;三是審計和考核制度不完善,審計依據模糊,考核無章可循,增加了專項資金專項審計難度,考核力度不夠,相關人員責任心不強。
1.2 村村通維護專項資金支出范圍模糊。由于不太清楚專項資金的支出范圍,專項資金支出科目劃分籠統、不完善,無統一規范標準,財務人員對部分項目的支出也不清楚應劃歸到哪些科目上;此外,部分縣市村村通維護專項資金與其他廣電工程(如大喇叭工程、戶戶通工程、無線大功率覆蓋工程)專項資金集中使用,混合支出,無法將村村通維護專項資金支出清晰地區分開來。
1.3 專項資金財務管理制度和規定不夠完善和健全。各縣市專項資金使用時,部分未能嚴格執行財務支出和銷賬制度,采買支出,個別無請示報告及購置明細清單;部分縣市未對村村通維護專項資金設置獨立科目,使用單獨的賬套裝訂成冊,財務審批流程也不太合理規范。
2 村村通維護專項資金管理和使用意見建議
按照《財政部廣電總局關于印發<中央補助地方西新工程專項資金財務管理暫行辦法>》文件精神。
2.1 規范村村通維護專項資金使用可支出項目,對各縣(市)維護工作高標準、嚴要求,專項資金須嚴格使用到位,用于村村通維護工作支出,同時,結合工作實際出臺《新疆廣播電視村村通運行維護專項資金管理使用暫行辦法》。
2.2 依托管理辦法,建立村村通維護專項資金收入、支出、結余財務規范制度,設立專戶管理,應與其他支出區分開來,確保專款專用,封閉運行。村村通維護專項資金支出時,以預算為原始憑證審核原則,以合同協議作為支出的重要依據和約束,同時,建立規范的審批流程。
2.3 要加強財務人員村村通維護專項資金管理和使用培訓工作,進一步提高財務人員的財經紀律意識和業務工作水平,管控好資金流入流出的源頭。財務人員是一個單位資金和事業運轉的心臟,對專項資金的使用和管理負有最直接的責任,是合理使用專項資金的智囊團,是正確使用專項資金的方向盤,要不斷提高財務人員綜合素養,確保專項資金專款專用,提高資金的使用效益。
2.4 加強地州廣電局對轄區各縣市村村通維護專項資金管理和使用的指導和督查力度;強化自治區廣電局對各縣市村村通維護專項資金的監督和掌控力度,并將村村通維護專項資金的管理和使用納入全疆村村通年度考核工作中,讓指導、督查工作常態化,讓考核、獎懲工作制度化,不斷優化村村通維護專項資金管理的操作流程,強化專項資金使用的監督管控,加大專項資金的財務制度化建設,著力打造專項資金的良性運轉模式。
總之,為保障全疆村村通工程的長期通、優質通,要不斷加強村村通維護專項資金的使用和管理,掌控好資金的話語權、公信力和領導力,引導各縣市廣電部門,按正確的規范,合理的制度,在各上級廣電部門的監督下陽光、良性運轉。建立年度考核機制,逐步轉變村村通專項資金使用中不好的作風,扭轉挪用、亂用、不敢用的現狀,力爭做好全疆村村通維護服務工作,使廣大偏遠山區農牧民群眾得到實惠,真正受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