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 要:隨著農村地區經濟水平的提高,人們對精神文化的追求也逐漸提高。農村地區廣播電視“村村通”工程,正是為了更好地滿足人們的精神文化需要而建設的惠民項目。本文主要對廣播電視“村村通”工程的管理與維護做了相關分析,希望可以對農村地區廣播電視的發展起到一定的積極意義。
農村地區的發展,需要經濟和文化的均衡發展。社會主義和諧社會是一個文化繁榮發展的社會,其中農村地區文化的建設發展,對于提高我國社會整體的文化水平,有著非常重要的影響。因此,加大農村地區的基礎文化設施建設,加快建立傳輸快捷、覆蓋面較廣的廣播電視傳播體系,對于豐富農村居民的精神文化生活,有著非常重要的意義。但是,由于目前農村地區在管理廣播電視“村村通”方面的經驗、技術缺乏,因此,在實際項目工程建設過程中,還需要進一步完善管理,提高廣播電視的維護水平,進而保證廣播電視“村村通”工程的正常運行。
1 廣播電視“村村通”工程的維護
1.1 做好電源的維護,保證正常供電
廣播電視需要穩定的電源,可以說,穩定的電源是廣播電視“村村通”工程正常運轉的基礎。因此,對于維護技術人員來說,要為廣播電視選擇高質量的電源,從長期考慮,既要保證電源的穩定,又要保證在出現故障時,維修簡單,能夠及時解決問題。
1.2 定期檢修放大器的防雷設施
一般來說,農村地區的廣播電視網絡,其線路干線使用的是架空線路,在村與村相會連接的過程中,處于露天的距離較長。在這種情況下,就需要做好線路的防雷工作。維護技術工人,在夏季多雷雨季節,要定期對線路的放大器進行維護檢修,發現受雷擊而損壞的放大器時,要及時處理,更換新的設備。從一些實際經驗來看,維護技術人員可以通過如下幾種措施,來進行維護。第一,在架設電纜的鋼絞線上每隔一定距離安置接地網;第二,選擇適當型號的放大器;第三,放大器外殼接地,固定在鋼絞線上。
1.3 認真檢測配發的天線饋源極化形式
如果在安裝調試好衛星地面站之后,衛星電視的接收信號弱,并且電視圖像畫面不清晰,在這種情況下,需要對配發的天線進行適當的維護。一般來說,主要是對天線的仰角、方位角、極化角、焦距等,做一些微調,并對其各種參數進行檢測,發現存在問題,或者相關檢測參數存在較大差異的,可以進行更換。
1.4 確定鄰頻系統55O MHz
考慮到分配網絡小、住戶較集中、放大器數量少以及資金等因素,通過微波天線接收下來的17CH、18cH、19cH、20cH4套電視節目直接進人網絡,而沒有解調與重新調制到300 MHz以內再進行傳輸,所以電纜的衰減損耗、均衡計算及放大器的選擇等均應以550 MHz系統來考慮。
2 廣播電視“村村通”工程管理
2.1 加強組織領導,確保責任落實
對于農村地區廣播電視“村村通”工程的管理,首先需要上級的廣電部門做好管理,從上至下,設計一套科學的組織管理系統。在管理系統內,對于管理工作,做出明確的職責劃分,強化責任落實,建立穩定的管理運行機制,推動農村地區廣播電視文化事業的健康發展,提高垂直管理效率。
2.2 自動化運行的管理
廣播電視“村村通”工程在建成之后,其自動化運行的水平,會隨著相關測試工作的完成而不斷提升。這就需要相關的管理部門,加大對自動化運行的管理水平,安排專業的維護技術人員,定期對關鍵的系統、網絡連接點進行維護。對基層技術人員,要進行專業技能的培訓,提高他們處理故障的能力,優化管理維護流程,提高相關維護工作的準確性。
2.3 因地制宜,采取多種技術手段綜合覆蓋
根據當地的實際情況,可采用有線電視光纜聯網、MMDS、地面衛星接收小前端和無線覆蓋相結合的方式。例如,采用以無線方式為主導,結合“村鍋”“村網”、有線聯網進行綜合覆蓋,注意以減輕建設單位和農戶的負擔。
2.4 加強監管,保證各項管理工作的落實
確保村村通、長期通,確保“村村通”發揮長期效應,防止出現返盲現象,建立長效機制是關鍵。推行縣(區)對鄉鎮的廣播電視垂直管理,落實服務機構和維護人員,保障維護經費;建立專人負責機制,實行績效掛鉤,年終考核;保證優質服務,及時掌握村民的需求動態。
3 結語
在國家不斷加大對農村地區政策扶持力度的今天,農村地區廣播電視事業的發展,迎來了新的發展機遇。建設好廣播電視“村村通”工程,提高廣播電視節目的覆蓋率和傳輸效率,為農村居民提供優質的精神文化資源,對于豐富人們的精神生活,提升農民的素質,有著非常重要的作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