張光齡
(甘肅省廣播電影電視總臺(集團) 蘭州 730010)
對農廣播的發展主要分為以宣傳教育為主、由宣傳教育向農業信息服務轉變、以農業信息服務為主體的三個階段。建國初期的中央人民廣播電臺就有對農廣播節目,當時的節目定位和受眾群主要鎖定在對農民的宣傳教育上。隨后,隨著社會的發展,農民素質和需求的提高,對農廣播的形式也逐漸從宣傳教育向農業服務方向發展。適用性和實用性更強。可以在一定程度上開拓農民的視野和豐富農民的知識技能。至2004年,開始出現針對新時期農民的新需求在原來提供科技信息的基礎上更深層次地提供了致富服務信息,通過解讀政策信息,培養農民的前瞻性意識。兼顧了娛樂性和科技服務性,深入淺出地將最新的農業信息提供給農民朋友①。
近年來,隨著國家對“三農”問題的重視,專業對農廣播站的數量較以前有所增多,目前我國大部分省市縣級對農廣播已增加至20多家。但其發展速度仍然跟不上現代農村和農業的發展。一方面,隨著社會的進步,農村經濟的發展,農民觀念的轉變,農村文化有了新的導向。新時期的農民開始形成了市場競爭的意識,積極主動地從各種途徑尋求致富的信息和方法,而目前的對農廣播節目難以滿足農民多方面的信息要求。“三農”建設使農村的基礎交通設施和現代化的通訊設施得到了極大的改善,農民可以通過手機、電腦等多種媒體途徑獲取信息。此外,現如今的農村經濟呈現多元化發展趨勢,單純的對農廣播類型不能滿足農村經濟多元化的發展②。
目前的對農廣播節目信息傳播效率極低,廣告時間過長、節目重點不突出、基礎設施跟不上等多方面的因素造成了信息傳播的低效率,傳達的信息不能被農民接受和吸收。廣播節目的新穎性不夠和基礎設施的不完善等導致了覆蓋面不足,節目時間設置不合理導致了受眾群的流失。
從我國的整個新聞業來看,農業類的節目本來就不足,直接導致了對農廣播信息資源的匱乏。從節目的制作成本上來看,整個領域信息資源的匱乏也間接造成了對農廣播節目的制作成本增加。同時也造成了對農廣播的廣告創收減少,而對農節目經費的提供很大程度上依賴于廣告的創收,這種惡性循環直接造成了對農廣播節目的運營窘境。另外,從對農廣播節目的推廣力度上來看,也存在經費不足的問題③。
對農廣播只有真正在內容上實現突破才能收獲更多的聽眾。大部分的農民對信息的需求是一致的,比如重要的時事新聞、天氣預報、種養殖方法和信息、農產品價格預測和市場規律④等都是農民關注的重點,對農廣播的節目內容設置也最好圍繞這些方面展開,將最新的信息資訊及時提供給農民朋友,對農業產業鏈進行全方位多角度的信息服務。
對農廣播時間的安排應該按照播種收獲等時令來進行,例如在農忙時安排些娛樂性的節目使農民身心能夠得到放松,而在農閑時則可以傳播些種養殖技術和其他的農業知識,增強農民的農業技能,在收獲季節播放農產品供需信息和市場價格等方面的資訊,幫助農民選擇合適的銷售渠道。
品牌節目的制作可以帶動整個對農廣播的發展,建立長期的資源優勢。整合現有資源,發揮自身的優勢制作品牌化的對農廣播節目,實現對農廣播事業由現在的粗獷型向集約化轉變,以適應現代化的媒體環境和新時代農民的需求。
我國是農業大國,但如今的農業仍然沒有徹底擺脫落后的局面,農村的經濟、文化發展水平直接決定了對農廣播節目質量和節目覆蓋率。只有政府加大對農廣播的投入和支持力度,不斷完善對農廣播硬件建設,才能保證對農廣播的高品質運營和快速發展。
我國農村經濟、文化都面臨著新的發展形勢,城鄉差距日益縮短,農民素質日益提高,市場經濟的新信息沖擊迫使對農廣播面臨新的機遇和挑戰。新時代對農廣播應該從農村的實際情況出發,從農民的實際需求出發,轉變發展理念,拓寬發展思路,明確自身的定位和責任,將對農廣播發展成新農村的新型媒介,為農村的發展注入新的生機,使對農廣播和農業發展走上可持續性的新旅程。■
注釋:
①金震茅.經濟發達地區對農廣播節目的現狀、特點及發展對策[J].中國廣播電視學刊,2006,(2).
②俞席文,彭紅平.以農為本關注“三農”——試談新時期對農村廣播的傳播服務[J].聲屏世界,2004,(5).
③何瑛.重視對農廣播節目[J].新聞前哨,2005,(6).
④袁軍,王宇.對農廣播的變革和發展[J].中國記者,2010,(4):84-8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