張 娟
(江西省公安消防總隊 南昌 330029)
一是最大限度地融入到地方性法規。結合當地人大正在起草或修訂的法律法規,對擔負社會管理功能的《條例》、《管理規定》、《實施細則》等都要盡可能體現消防宣傳教育內容。如《物業管理條例》、《工商個體戶條例》等。從而為開展全民消防宣傳教育提供法律上的保障。二是最大限度地融入到國民經濟和社會發展總體規劃。積極爭取黨委政府的重視支持,將消防宣傳教育工作納入到當地戰略性、規劃性文件當中去,納入到政府民生工程范疇,保障消防工作與國民經濟和社會發展相適應。三是最大限度地融入到社會管理體系。比如,可將消防宣傳教育納入到規范社會行為的“文明創建”活動,納入到化解社會矛盾、保持社會穩定的“社會治安綜合治理”行動,并增強評比權重,通過“多方發力,齊抓共管”實現消防宣傳教育全民化。
要本著“專管成線、群管成網、縱橫交叉”的原則,建立健全消防安全宣傳教育執行體系。一是要做到“專管成線”。依靠各級政府、村(居)民委員會的統一組織、統一領導、統一管理和實行一級抓一級,一級對一級負責的方法,實行消防宣傳教育的逐級負責制,確保消防宣傳教育常態化運行。二是要做到“群管成網”。各部門要在各自的職責范圍內,調動行業、系統、直屬單位乃至群眾參與消防宣傳的積極性,形成“部門帶動系統行業、單位帶動個人”的宣傳模式,在全社會營造重視消防宣傳教育的氛圍。三是要做到“縱橫交叉”。要建立完善防火安全委員會和消防工作聯席會議制度,召開由相關職能部門領導參加的消防工作成員單位聯席會議,及時研究解決消防宣傳教育工作重大問題。
要開展好全民消防宣傳教育,必須要有一套完善的監督促動機制和制度,推動各級、各部門履行職責。一是建立群眾監督機制。在街道、鄉鎮、社區、農村和社會單位建立由群眾組成的監督小組,監督小組負責向轄區負責實施的部門或上級政務督查部門提供當地開展消防宣傳教育的情況,并反映群眾的意見、建議。二是落實跟蹤問效制度。上級政府和行業主管部門要將消防宣傳教育與其他業務工作進行同步跟蹤,同步問效。在要求基層上報情況、統計數據時,要將消防宣傳教育開展情況納入其中。三是堅持定期考核制度。提請當地政府將全民消防宣傳教育納入對下級政府和各職能部門目標考核體系、領導任期目標和政務考核的重要內容,將消防宣傳教育工作和所取得的社會效益,作為評先、評優、評職和提拔任用干部依據。
要動員廣播、電視、報刊、網絡和移動通信服務等部門、企業履行社會職責和義務,大力開展消防形象宣傳、消防知識普及宣傳和火災隱患曝光。在消防部門形象宣傳上,著重于宣傳消防部門的性質、職責、執法理念以及有關需要公開的警務信息;在消防知識普及宣傳上著重宣傳消防法律法規,消防工作路線、方法和有關政策,特別是要大力宣傳涉及群眾生命財產安全的防范火災、消除火患、逃生自救和互救等知識;在火災隱患曝光上要敢于動真碰硬,對久拖不改的火災隱患,敢于曝光具體部門、具體社會單位和具體責任人,以震懾消防違法行為。
依托消防隊(站)、博物館、科技館、防災教育中心、文化館、學校等建設消防科普教育場館,并逐年提高投入,提升硬件檔次;依托社區、農村文化活動室建立消防宣傳教育室,將消防宣傳陣地前移到社會末梢;加大消防宣傳進景區、進公園的力度,擴大消防宣傳輻射面;充分利用火車站、汽車站、商場市場等場所大型電子屏幕、樓宇視頻、戶外LED顯示屏和公交車、的士等交通工具移動電視插播消防公益廣告和消防知識短片,在全社會形成高密度宣傳氛圍。
在社會單位層面,大力培養消防安全明白人。要在每個系統、行業培訓消防工作“明白人”,每個社會單位培訓一至兩個消防管理和建筑消防設施“明白人”,使之成為本系統、行業和單位的消防安全“帶頭人”。在社會層面,充分發揮消防志愿者的作用。志愿服務作為一種有效、便捷的社會動員方式,正在成為危機預防、危機應對、危機保障等社會應急機制方面的重要建設力量,越來越得到社會各界的認可。應廣泛發動消防志愿者在宣傳和普及搶險救災知識、舉報和消除火災隱患、災后救援等方面的作用,形成消防安全知識有效傳遞。
以文化促進觀念的轉變。通過創新消防安全文化,在政府和社會單位營造安全是基礎、安全是責任、安全也是效益的共識,實現消防安全“要我抓”向“我要抓”的觀念轉變,不斷強化領導人的消防安全責任意識;以文化促進管理的轉變。在單位內部,通過宣傳、教育培訓、建立制度、認真落實、開展活動、采取激勵措施等方法來轉變員工的消防安全價值觀,從而降低人為造成的火災事故發生率;以文化促進行為的轉變。立足于貼近實際、貼近生活、貼近群眾,不斷創新一批富有時代特點、主題鮮明、內容豐富、形式新穎消防文藝節目,不斷提升消防宣傳產品的沖擊力和感染力,促進社會公眾更多地關注消防、支持消防并參與到消防。
要將黨校、行政學院等教育培訓機構作為向領導干部開展消防宣傳教育的重要陣地加以建設。一是設置消防課程,把消防安全知識作為教育培訓內容,開展理論學習,交流研討等活動;二是在消防部門設立黨校社會實踐教學點,通過參觀消防站和消防重點單位、實地排查火災隱患、參加滅火演練等活動,增強領導干部對消防工作的認識;三是在學習或生活場所,提供消防讀物,懸掛消防標語,展示消防安全應知應會的內容。通過這些方式提高領導干部對消防工作的感性認識和理性思考,從而為實現消防工作社會化夯實基礎。
建立以“所、委、辦、隊”(公安派出所、村(居)民委員會、綜治辦、消防志愿隊伍)為載體的消防宣傳教育網絡。實現以公安派出所為主導的“搭車式”宣傳,以村(居)民委員會為紐帶的“捆綁式”宣傳,以綜治辦為主體的“專門性”的宣傳,以消防志愿者為基礎的“面授式”宣傳。通過有效的消防宣傳教育形式和手段,使每個家庭做到“兩懂三會”,即“懂家庭火災危險性、懂基本消防常識,會報警、會撲救初起火災、會自救逃生”,同時要加強對農村留守婦女、兒童和孤寡老人等群體的宣傳服務,結成鄰里守望的幫扶對子,使弱勢群體能得到消防安全保護,提高防范能力
針對員工群體的宣傳教育,要堅持“三個融入”,確保消防宣傳在社會單位扎根。一是把消防宣傳作為本單位事業發展的一種文化進行融入,使員工的消防安全意識得以增強;二是把消防宣傳教育作為本單位管理的一種機制進行融入,使員工在消防安全行為上得以規范;三是把消防宣傳教育作為員工的一種素質進行融入,使員工具備“四個能力”。通過這三個環節的融入,使本單位所有員工懂基本消防常識、懂消防設施器材使用方法、懂逃生自救技能,會查改火災隱患、會撲救初起火災、會組織人員疏散。■
[1]王瑞.論消防宣傳新格局的構建[J].武警學院學報,2008,0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