徐敏輝
(蘭溪市柏社中學 浙江蘭溪 321116)
淺談化學課堂教學中如何激發學生學習興趣
徐敏輝
(蘭溪市柏社中學 浙江蘭溪 321116)
理想的課堂教學是智力因素與非智力因素同步發展的過程。在眾多的非智力因素中,興趣是學生接受教育的感情基礎,是非智力因素中最為活躍的一個,是入門的向導,是學生探求知識,促進思維發展的巨大動力。因此,在教學中應注意對興趣這個非智力因素的培養。如何在教學過程中培養學生興趣呢?本人有以下幾點體會:
由于科學實驗具有形象性、生動性、新穎性和刺激的高強度性的特點,很多科學概念和規律都是建立在實驗基礎上的。中學生比較好動,對實驗有強烈的好奇心,對實驗有濃厚興趣。一方面因為實驗能為學生提供豐富的感性認識,特別是通過親自操作或親自設計小實驗滿足他們的好奇心和求知欲;另一方面在實驗中驗證了所學知識或發現了新知識。使所學知識得以鞏固,從中也能體會到成功的樂趣。
實踐告訴我們,教師在課堂教學過程中,有意識地創設情境,通過提出一些與課文有關的富有啟發性的問題,將學生引入情境之中,容易激發起學習的動機,培養學習興趣。這種方法主要是創設情境,讓學生參與,營造活躍的課堂氣氛,寓教于樂。在教學過程中讓學生的積極參與課堂教學,讓學生輕輕松松的學習,充分體會到學習的樂趣。同時初中的學生的理性認識還比較弱,通過創設教學情景,增加學生的感性認識以增強學生的理解能力。在課堂教學中,可以充分發揮化學學科的特點,加強實驗教學,利用多媒體技術實現聲、像、情、文、圖并茂。如,通過多媒體播放許多奇妙的自然現象,演示“白紙現花”“滴水生火”等趣味實驗,聯系生活實際,讓每個學生自己體會“科學就在我們身邊”。這種“寓教于樂”教學方式,激發學生的學習熱情和學習興趣,讓學生積極主動參與到整個教學過程當中。
課堂提問,是教師教育教學過程中關鍵的一個教學環節。傳統的提問模式是:請同學們回憶一下上一節課我們都學了那些內容?或者是直接問:請說說“什么是┉?”或者“┉都包含了那些內容?”這樣的問法,都是教師主動發問,學生被動回答,學生沒有選擇的余地,一就是一,二就是二,答案死板教條。這樣的提問方式,時間久了,學生也感到乏味,失去了回答問題的熱情與積極性。因此,教師無論教學的整體過程,還是在教學過程中的某些微觀環節,都應十分重視問題情境的創設。
(1)通過演示實驗創設問題情境,引發認知沖突,引導學生積極提問。下面,以我在組織觀察物理變化和化學變化實驗教學為例:我讓學生往試管中澄清石灰水內吹氣。首先引導學生:通過實驗你觀察到什么現象?你能根據這個實驗提出哪些問題?讓學生邊實驗、邊觀察、邊思考。學生回答“溶液變渾濁”。老師追問:“溶液為什么會變渾濁?”“吹入的主要是什么氣體?”“還能用其它方法讓石灰水變渾濁么?”……學生開始積極提問起來。其中一個平時比較調皮的學生觀察到吹入氣體時間久了沉淀會溶解,提出“為什么沉淀還會溶解?”。對此,我特意表揚了這位學生,鼓勵其多動腦,多提問,以增強其學習的興趣。
(2)通過揭示日常概念與科學概念之間的矛盾來創設問題情境。學生在接受課堂教學前已有了一些非科學的觀念,這些觀念可能妨礙學習新知識。例如在學習化學變化時,說道“生米做成熟飯”是什么變化?我并沒有直接說出原因,而是先讓學生回憶米與飯的特征進行比較,讓學生自己提出的問題通過同學之間的相互交流和討論自己解決。通過這些概念和說法的并列提出,加深了學生對概念的理解,激發學生的學習興趣和強烈的好奇心,再引導他們去解決產生的問題。
(3)通過諺語、民俗、典故等設置問題情境。一些當地的諺語、民俗、典故學生耳熟能詳,如“種瓜得瓜、種豆得豆”、“五九六九、沿河插柳”“朝霞不出門,晚霞行千里”把這些生動、鮮活的來自群眾的精粹引入課堂教學,能夠激發學生的學習興趣。在引導學生贊美勞動人民智慧的同時,探究“為什么會這樣?”“一定這樣嗎?”,以培養學生的問題意識,體驗探究成功的樂趣,激發學生的學習興趣。
要使學生對科學學習有興趣,我們必須要精心設計教學過程,使課堂教學具有趣味性,讓學生在學習過程中投入極大的熱情。這就要我們在平時教學中注意積累教學素材,豐富自己的知識。比如在平常的學習化學時,我就開始注重教學素材的積累,就收集了很多有關化學的趣味知識,在教學中就可以隨找隨用。比如在新課教學中我常常采用謎語、故事、趣味實驗導入,在教學過程中我常用討論、探究式和研究性的教學方法,去激發學生的學習興趣和熱情,增強學生的學習主動性。
化學學科的特點是“好學難記”,因此我多采用趣味記憶,把一些枯燥無味難于記憶的化學知識盡可能趣味化,以激起學生的學習動機,創造最佳的記憶心理狀態。如編選歌訣、利用諧音、形象比喻等方法,可以幫助記憶。例如氫氣或一氧化碳還原氧化銅的實驗操作是:實驗開始時,先通氣后加熱,實驗結束時,先停止加熱后停止通氣,因此可會意記作,“氣體早出晚歸,酒精燈遲到早退。”再如記憶一氧化碳性質的謎語是:“左側月兒彎,右側月兒圓,彎月能取暖,圓月能助燃,有毒無色味,還原又可燃。”如從細口瓶中向試管中傾倒液體的操作歌訣:“掌向標簽三指握,兩口相對視線落。”“三指握”是指持試管時用拇指、食指、中指握緊試管;“視線落”是指傾倒液體時要觀察試管內的液體量,以防傾倒過多。化學式的讀寫規律:“先讀后寫,后讀先寫”;量筒讀數:“兩點一線,仰小俯大”;用天平稱量物體質量時:“左物右碼,先大后小”等等。在整個教學過程中,我們老師應該盡量將課堂教學過程生動化、趣味化,建立民主的課堂氛圍,加強師生互動,激起學習動機,培養學生的學習興趣,讓學生在學習過程中體會的學習的樂趣,變被動的學習為主動學習。
總之,新課標要求把課堂還給學生,其實就是把說話的權利,暢想的自由還給學生,而這仍然離不開老師的正確引導、適時點撥。作為老師,也要有更多、更廣的源頭“活水”注入教學之中,使課堂變得生動有趣,才能激起學生的求知欲望和學習興趣。只有讓學生體會到學習的樂趣,培養了學習的興趣,才能變被動學習為主動學習,才會敢說敢問,才會微笑學習,才會享受到學習的快樂,才能真正培養出終身學習的良好習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