張敏花
(河北省無極縣張段固鎮初級中學 河北石家莊 052460)
初中語文課堂中自主學習能力的培養
張敏花
(河北省無極縣張段固鎮初級中學 河北石家莊 052460)
初中語文課堂中學生自主學習能力的培養,是指學生在教師的組織、啟發、指導下,以目標為依據,充分參與學習過程,主動探究、自我發展的課堂教學模式。它具備民主性、開放性、參與性、多維互動性等特征。培養學生自主學習的能力,不僅能培養學生的創新精神和實踐能力,而且對學生的終身學習起到重要作用。
自主 主體 主動 民主
近年來,初中學生在語文教學中的主體地位越來越受到人們的關注。把自學引入課堂教學,并把它當作教學活動的中心環節,學生從一個消極的接受者變為一個積極的探求者,教師由講授知識為重心轉向激勵學生思考、組織和指導學生學習上,把學生當做學習和發展的主體,這樣對培養學生自主學習的能力,提高課堂教學效率,會有著深刻的現實意義。
課堂教學是素質教育的主渠道,每個學生都蘊藏著獨立學習的潛能,教育要以學生的發展為本,突出學生的主體地位。要充分調動學生的主動性,促進學生不斷探索,主動發展。課堂教學的效益體現,不在于教師教了多少,而在于學生學了多少,而學生學到多少,取決于他們對課堂教學參與的主動性,在于他們積極思維的程度,只有讓學生積極主動地學習,充分地思考,教師的努力才能取得效果。
培養學生自主學習的能力,不僅能培養學生的創新精神和實踐能力,而且對學生的終身學習起到重要作用。據國外統計,一個學生從小學到大學所學到的知識,只占他一生應用知識的20%。所以,培養學生自主學習的能力,讓學生不斷地去獲取新知識,使自己所學的知識產生廣泛的遷移,起著“舉一反三”的作用,學生有了自主學習的能力,無論知識周期如何縮短,科學技術的洪流如何迅速奔騰,仍能運用自學能力迎頭趕上,培養學生自主學習的能力,就是交給學生獨立地打開知識寶庫的金鑰匙。
愛因斯坦說過:“興趣和愛好是學習的最好老師,最大動力。”學生有強烈的學習興趣,就會把學習從一件痛苦的事轉化成快樂的事,從“要我學”變成“我要學”。所以在課堂教學中,教師應該更注重的是要讓學生參與到我們的課堂中來,讓學生自己去思考,去探討,去發現知識的奧秘,而教師只要做一個引導者,適當的為學生指引并鼓勵,讓學生在自主的學習中得到收獲,從而也就能慢慢的提高學生的學習興趣。
學習目標是學習的出發點,確立具體明確的學習目標是每位學生的首要學習任務。目標越明確、越切合自己的實際情況,其學習行動的每一次努力越能夠獲得成功。學習如果沒有目標,就如航海時沒有燈塔,很容易迷失了方向。學習目標,是學習中學習者預期達到的學習結果和標準。作為學習者,及早地明確自己應該學會什么,并確信這些內容值得一學,他們就會自覺地、努力地學習。國內外的學習實踐都證明,學習目標具有導向、啟動、激勵、凝聚、調控、制約等心理作用。明確的學習目標比沒有目標對學生學習活動安排、學業成績提高都會產生更積極的影響。一些研究表明,完成同樣的學習任務,如果學習者學習目標明確比沒有目標可以節省60%的時間。有人打過形象的比喻:沒有目標的學習像是飯后散步,有明確目標的學習像是運動會上賽跑。當學習中行為目標十分突出時,對學習困難的學生能發揮最佳的作用。明確的學習目標有時還通過對學生注意的分配以及注意集中的強度產生一定的影響,從而提高學生的學習成績。
思維能力是智力的核心,要培養自學能力,就必須開啟學生思維的心扉,讓學生經常處于積極的思維狀態之中,把所學的知識融會貫通,化“身外之物”為自己的財富。只要我們教師在平時的教學中有意識地對學生進行思維訓練,學生的思維能力就一定會有所提高。
1.訓練思維的條理性
教師在教學中設計的問題要有條理性,要能夠讓學生摸準思路,能夠讓學生沿著幾個連續性的問題把思維引向深處。問題要由易到難,不能出得太大、太空、太繁。要教給學生思考問題的路子。久而久之,學生回答起問題來就會很有條理性。
2.訓練思維的深刻性。
初中學生認識事物往往只看表面,不善于透過現象去抓本質;理解課文,解答問題也往往限于表面意思。只知道作者是這樣寫的,而很少人探究為什么這樣寫……教師要依據教材,設計一些探究性的問題,引導學生學會多問幾個“為什么”,多問幾個“怎么樣”,慢慢地培養學生探究問題的習慣,從而訓練思維的深刻性。
3.訓練思維的獨創性。
多數學生具有從眾心理。他們習慣于使自己的想法同大家一致起來,習慣依據以課本和老師講課的內容為準則,生怕自己的意見、見解同大家發生矛盾。這種從眾心理容易抑制學生的創造思維。所以教師要多鼓勵學生提出各種各樣的問題,讓他們敢于對課文以及老師的話提出疑問,說出自己獨特的意見,營造一種互相爭辯的氛圍;設置一些創造性議題,讓學生求異發散,進行正向、背向、逆向、縱向、橫向、對比等思維活動,引導他們多方面、多角度地去思考問題。讓他們為自己具有發現問題的能力而歡欣雀躍,從而喚起學生獵取新的認識的欲望。
培養學生自主學習的能力,關鍵是讓學生進入主動學習的狀態,那么怎樣讓學生進入主動學習的狀態呢?
要讓學生進入主動學習的狀態,就要使學生明晰地意識到進入主動學習狀態的必要性,當學習某一知識點時,不應該僅僅單純地學習這一知識點,教師要告訴學生這一知識點的作用,意義,它在整個學科知識結構中的地位與作用,如果嫻熟地掌握了它會有什么好處,如果不能嫻熟地掌握它,將會產生什么樣的不利影響,趨利避害是人的本性,當利害關系非常明確地擺在學生面前的時候,相信學生一定會作出正確的選擇。
好的學習方法是成功的一半,學生只有掌握正確的學習方法,才能提高學習效率,在有限的時間內,更好更快更輕松的學習。
首先,課前預習是培養學生自學能力的重要措施。如果學生能夠做到課前預習,那么在接受學習的課堂中,學生自然明白教師所講的內容,自然也就能夠提高學習的興趣了。
其次,認真聽講是吸取知識的重要手段,是取得成功的第一要訣。如果學生能夠在課堂上認真聽講,積極思考,往往對學習起到事半功倍的效果。
再次,做好課后復習是鞏固知識的關鍵。 剛學過的知識遺忘得又快又多,所以,要經常復習,隨著記憶鞏固程度的加深,知識就能牢固記憶,不復習也不會忘記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