胡國艷
(定邊縣職業教育中心 陜西榆林 718600)
淺談高效課堂下的導學案
胡國艷
(定邊縣職業教育中心 陜西榆林 718600)
我校大力推廣高效課堂教學模式,統一使用導學案實施教學,追求高效的課堂,作為一名數學教師,一名課程實施者,就如何打造新課程標準下的“高效課堂”,結合自己的教學實踐中的導學案的教學談幾點膚淺的體會。
數學課程標準指出:“有效的數學學習活動部能單純的依賴模仿一記憶,動手實踐、自主探索與合作交流是學生學習數學的主要方式。”改變傳統的教學模式,使用“預學,導學、互學、評學”的教學模式,使用導學案實施教學,倡導學生自主、合作、探究的學習方式,彰顯了“學生是學習的主人,把課堂還給學生”的教學理念,更多的關注了學生學習的全過程,關注學生學習的有效性。我們使用的小學數學導學案是分課時編寫的,每課時基本分為“學習內容”“學習目標”“重點難點”“學習過程”,其中學習過程包括“預學、導學、互學和評學”四個模式,在此還包括了“獨立學習”“合作探究”“鞏固提升”和“當堂檢測”等內容。
1.促動學生思考學習內容
學生可以根據導學案“學習內容”“學習目標”“重點難點”進行預習,然后根據“學習過程”中的內容有層次地學習教材,完成導學案上的嘗試題,并把自己在預習時產生的疑問在小組內合作探究。
2.充分調動了學生的學習積極性
學生是課堂的主人,導學案是學生學習的載體,利用導學案導學是課堂教學的主線,學生根據導學案中“合作探究”這一版塊的問題,在積極思考,充分討論的基礎上展示自己的學習成果,再加上教師的點撥,從而實現了學習目標。這種模式改變了傳統的教學模式所造成學生被動學習的狀況,使學生在“發現問題——解決問題——掌握知識”的過程中體會到了學習的樂趣,成功的幸福,從而培養了學生的學習興趣,極大的調動了學生的積極性。
3.增強了學生的合作意識
課堂上學生之間相互探討,合作意識進一步增強。“合作探究”的過程中,學生相互提出自己預習時產生的問題,討論導學案上的問題,共同完成學習目標,增強了學生的合作意識。“課前預習”“知識檢測”后,一方面教師把普遍存在的錯誤當堂解答,滿足學生急切知道錯誤原因的心理;另一方面把個別的錯的放給學生,因為課堂時間有限,可以小組討論,做錯的向做對的同學討教,在討教的過程中會的同學會很痛快去講,體驗“成就感”,做錯的同學會認真去聽。
4.培養了學生良好的學習習慣
“課前預習”“知識檢測”的實施,促成學生課前預習、自學的習慣,促成學生提問題的習慣,改變了學生眼高手低的習慣,加強了學生對知識鞏固和掌握。平時學習不錯的學生,有時在當堂測試中也會“馬失前蹄”,每節課都能對他們產生一種誘惑,產生一種緊張,產生一種汲取的動力。
數學課程標準指出:“教師應激發學生的學習積極性,向學生提供充分從事數學活動的機會,幫助他們在自主探索和合作交流的過程中真正理解和掌握基本的數學知識與技能、數學思想和方法,獲得廣泛的數學活動經驗。學生是數學學習的主人,教師是數學學習的組織者、引導者與合作者。”
教師是學生學習的參與者、引導者和合作者是新條件下教師角色的重新定位。利用導學案導學,使教師的教學觀發生了根本性的轉變。每位教師充分利用“導學案”的特點重視學生良好的習慣的培養,鼓勵學生主動學習,堅持學習,獨立完成作業,遇到難題,尋根究底,課堂上小組內相互討論,既促進了學生的學習興趣,又融洽了同學之間的關系,同時,教師更多的是授予學習方法,引導學生解決問題,歸納方法,教師應成為學生學習活動的引導者。
“導學案”的使用,使教師“從師道尊嚴”的架子中走出來,成為學生學習的參與者。課堂上,不再是教師提問題學生回答,而是學生根據自己的學習情況提出問題,教師和同學共同回答,或共同討論問題的解決方法,教師參與到學生的討論中來。
1.學生以完成導學案上的習題為己任,因此拿到導學案后,急于完成導學案上的習題,而不去認真地閱讀教材,不能真正的發現問題,不能真正在小組內展開探究討論,甚至在老師點撥講解時也忙著完成習題,連舉手發言的人也寥寥無幾了,產生了所謂的“假思考”“假探究”“假討論”“假合作”,這樣既不利于大部分學生掌握知識,更不利于提高學困生的學習成績。面對這一情況教師應如何引導?
2.學生自主學習、合作探究學習了,教師的角色發生了轉變,但有時教師覺得難以駕馭,甚至感到不知如何是好。在這種“利用導學案導學模式下,教師該如何更好地實現其主導作用?
3.教師都采用了小組合作交流,共同學習的方式,但在此過程中,很多的學困生在交流中只有聽得份,因為很多知識他們不懂,又不愿意讓別人知道或不想讓別人聽見自己錯誤的想法,于是只聽別人說,自己發表提問的機會很少,學習上很是被動,久而久之,學習越來越落后;而對于那些調皮的學生來說,討論簡直是一種輕松,以此有正當理由說話的機會,說話不少卻什么也沒有學到,學生與學生之間的分化日趨嚴重。教師該如何應對?
1.首先導學案的編寫,不能盲目的加大孩子的學習難度,遵循課程標準的準繩。
有的導學案的編寫,內容豐富,形式多樣,五彩紛呈,這樣就失去了孩子學習知識的準確性,熱熱鬧鬧的學了一堂課,結果習題還做不準確。
2.導學案的編寫,不能脫離教材,應該本著遵循教材的新知識的構建結構,去編寫。無論是教材上的一個圖畫,一個例題,都有其內在的含義,所以在編寫導學案的過程中,一定以教材為主。
3.輕形式,重內容。在集體備課中發現,一些教師對導學案的形式太過于重視而忽視導學案的內容部分,那么這樣的集體備案討論就失去意義。真正的集體備案是要討論出東西,檫出點火花,而不僅僅是表現在形式上的。
總之,我們要高度認識利用導學案導學的意義,不能因為有一些困惑,就動搖了利用導學案導學,追求高效課堂的決心。因為高效課堂的教學模式,真正體現了自主、合作、探究學習這一新的教學理念。我相信,通過不斷實踐,這種教學模式一定會使學生的綜合素質得到較大的提高和發展,為他們今后的學習奠定堅實的基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