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貴波
(黑龍江交通職業技術學院 黑龍江齊齊哈爾 161002)
高職教育的思考
李貴波
(黑龍江交通職業技術學院 黑龍江齊齊哈爾 161002)
本文分析了我國高等職業教育發展的現狀和存在的問題,論述了存在問題的根源,并提出了我國高等職業教育發展的對策。
高等職業教育 現狀和問題 對策
高職教育是我國高等教育的一條主渠道,豐富了高等教育體系,促進了高等教育由精英型向大眾型轉變。
(一)發展的現狀
首先,高職教育體系初步形成。《職業教育法》和《高等教育法》確立了高職教育的法律地位。“大力發展職業教育,投入職業教育,提升并發展職業教育層次”是政府和教育行政部門的共識。近年職業教育被確認為“國家教育事業的重要組成部分”,受到社會各界的認可、接受和重視,其發展速度加快,迎來了職業學校“火爆熱潮”。職業教育辦學方向向就業本位回歸,不再是中職升高職、高職升本科,也不再盲目地轉向普通教育,而是在高中階段教育的基礎上培養高技能國際化可用人才。
其次,人才培養特征逐步明確。教育部《關于加強高職高專教育人才培養工作的意見》將其人才培養基本特征歸納為:“以培養高等技術應用性專門人才為根本任務;以適應社會需要為目標,以培養技術應用能力為主線設計學生的知識、能力、素質結構和培養方案;畢業生應具有扎實基礎理論知識、技術應用能力強、知識面較寬、素質高等特點;以“應用”為主旨的特征構建課程和教學內容體系;實踐教學的主要目的是培養學生技術應用能力,并在教學計劃中占較大比重;“雙師型”教師隊伍建設是提高高職高專教育教學質量的關鍵;學校與社會用人部門結合、師生與實際勞動者結合、理論與實踐結合是人才培養的基本途徑。這便為高職教育指明了發展方向。
再次,發展規模迅速擴大,占高等教育的一半。2005年高職高專招生人數達268.1萬人,是1998年的5.6倍,占普通高校本專科招生數的比例也由1998年的39.8%提高到2005年的53.1%,年均遞增1.9個百分點,在校生人數從117萬增加到近880萬。高職教育成為與人民群眾利益聯系最直接、最密切的高等教育。
(二)存在的問題
第一,辦學目標存在偏差,辦學理念不夠明確。我國高職舉辦形式主要有三種:普通本科院校建置二級職業技術學院、普通專科學校改制、重點中等專業學校升格。這樣的歷史沿革,使某些高職院校不能準確把握職業教育的性質,仍沿襲普通教育辦學模式和思路,將高職辦成本科的壓縮型和中專的放大型。某些高職院校辦學存在浮躁心理,在專業設置、教學過程、教學方法和評價上,向本科院校看齊,沒有把高職教育辦學目標落實到教學實踐中,也沒有突出高職教育的特色。
第二,對高職教育認識不足使其社會認可度不高。“萬般皆下品,唯有讀書高”,現代社會“讀書”指單純做學問。中國人潛意識里將讀書做學問和做工的人分成高低貴賤,做工的藍領階層在中國人心中沒有地位,專門以培養高級藍領為己任的職業教育也就缺乏良好的發展環境。不少人重學術輕應用,重學歷輕能力,重普教輕職教,重“白領”輕“藍領”,視高職教育為“次等教育”,學生們不愿上,家長們不支持,用人單位不重視,社會認可度低,使得高職院校招生難,制約了高職院校的正常發展,阻礙了尊重技術應用型人才社會氛圍的形成。正如潘懋元先生所言:“中國也是很奇怪,人人都要找職業,但職業兩個字出現在校門上就感到不光彩。”[1]
第三,對高職教育不夠重視。政策不到位,經費投入難以保障。國家把資金主要投入普通高等教育,據統計85.2%的高職院校主要經費來源渠道單一,分別為:34.7%的學校主要依賴學費,30.7%的學校主要依靠地方政府撥款,16.8%的學校主要依靠自籌,2%的學校主要來源于中央政府,1%的學校主要依靠企業撥款。其中33%的學校經費投入難以保證。幾乎所有高職院校在師資、實驗實訓條件、實習基地、課程設置、教材建設等方面都存在困難,基本沒有新的財政投入,主要靠收取學費運轉,資金來源單一,缺口較大。而高職教育培養的則是應用性人才,注重實踐性教學,對教學設備仿真性和先進性要求很高,資金來源不足便大大制約高職教育目標的實現。
第一,政府和社會對高職教育的定位模糊。《職業教育法》第十三條規定:職業學校教育分為初等、中等、高等職業學校教育。初等、中等職業學校教育分別由初等、中等職業學校實施;高等職業學校教育根據需要和條件由高等職業學校實施,或由普通高等學校實施。
第二,對高職教育的定義模糊及對政府在高職教育發展過程中的推動和引導作用認識不清。有學者提出高職教育是為了培養高技能應用型人才的觀點。
第三,從事高職教育的人才缺乏。能夠真正滿足社會需要的高職教育人才,往往也是本行業的優秀人才,企業愿意提供優厚的待遇挽留人才,而在企業也更能發揮自己的長處,取得更多成就。
要建立與市場需求和勞動就業緊密結合,靈活開放、特色鮮明、自主發展的現代高等職業教育體系。應采取以下策略:
第一,摒棄傳統觀念,提升思想認識,準確定位,充分認識發展高職教育的重要性。高職教育目標是培養適應先進生產力要求的,高級應用型、技能型的生產第一線人才,具有綜合能力的高素質勞動者。。
第二,爭取政府經費投入,建立多渠道經費保障機制。首先,提高政府對高職教育經費的投入。其次,政府應按教育成本確定經費配置比例,調整普通高等教育與高職教育經費的分配結構,提供公平的教育財政政策,再次,職教經費投入應在政府統籌管理下,鼓勵行業、企事業、社團和公民個人等各種力量辦學,充分調動企業辦職教的積極性。用法律條文明確企業的責任和義務,對企業、個人、社團投資舉辦或捐贈職教實行稅收優惠政策,形成多渠道辦學投入機制。
第三,提高師資素質,壯大“雙師”隊伍,提高教學質量。教師隊伍的強弱直接關系教學成敗,建設一支有質有量的雙師型教師隊伍是切實提高教育質量的根本條件。高職教育人才培養的特殊性,要求教師有扎實的專業理論功底和較強的職業技能,具備教師和工程師的雙重素質和能力。
第四,構建以就業為導向、注重工學結合,院校與企事業單位合作進行人才培養的機制,實施“訂單”式人才培養模式。高職院校人才培養不僅要讓學生掌握科學文化知識,更要教會其掌握實際操作技術和技能。
高職教育要立足于自身特點,以就業為導向,只有重視能力建設和“雙師型”教師隊伍建設,才能充分發揮其基本功能,為社會輸送既有較強的綜合職業能力和基本的科學文化素養,又熟練掌握現代職業技能的高素質勞動者,從而滿足社會主義市場經濟對多樣化人才的需要。
[1]劉曉明論職業教育的思考.職業技術教育2007,(20);
[2]馬慧敏職業文摘2010;
[3]辛會 職業教師的思考問題北京人民大學出版社2011
李貴波性別:男出生年月:1983年3月籍貫:吉林省吉林市;工作單位:黑龍江交通職業技術學院研究方向:焊接學歷:本科職稱:講師
注:文章用于黑龍江省教育廳高職高專院校科研項目結題——項目名稱:故障診斷技術在工程機械上的應用,項目編號:1253505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