胡敏
(寧波市鄞州區東南小學 浙江寧波 315105)
關注學生個性發展 探索音樂天地奧秘
——談小學音樂教學方法初探
胡敏
(寧波市鄞州區東南小學 浙江寧波 315105)
沐浴著新世紀的陽光,新課改的號角吹響了,當我手捧音樂課程標準,驚喜地發現新課標要求我們改變傳統的"唯師是從"、"唯師獨尊"的狀況,構建相互尊重、相互信任、相互理解的平等、民主、合作的新型師關系,關注學生的個性,著眼于每位學生的藝術發展。吮吸著新課改的甘露,我的教育理念有了全新的轉變。新教育體制改革下的音樂教學,要求我們建立寬松、民主、和諧和課堂氣氛,要求我們尊重所有的學生,關注學生的個性發展,使學生在無限歡樂中探索音樂天地的奧秘,在音樂美的藝術氛圍中感悟人生,在師生唱和的交融中完成課堂教學任務,讓學生以迫切的心情期待下一次音樂課的到來。在我們平時的教學生活中如果能拓展音樂教學思路,你就會發現其實新課程里別有洞天。
關注 探索 民主 感悟
德國音樂家、音樂教育家奧爾夫說過:“兒童是音樂活動的源頭,一切音樂活動均產生于兒童的內在需要。”從專業音樂的角度看,小學生的音樂創作可能是幼稚的,但從創造的本質意義來看,小學生音樂的創編與音樂大師的創造有同等重要的價值,但從創編的結果如何并不重要,關鍵在于學生參與音樂創作過程中所表現出來的創新意識和創新精神。在平時的公開課教學中,我發現很多老師在結尾部分往往喜歡讓學生即興創編歌詞。這樣學生的創編思路恰恰是被老師扼殺了。為什么這樣說呢?從拓展我們的教學思路來說。其實,創編活動并不局限于創編歌詞,能夠將短句或歌詞用不同的節奏、速度、力度等加以表現,這也是幾種創編的形式。
健康的音樂對培植高尚豐富的情感,辨別真善美與假惡丑,起著潤物無聲的作用。音樂是一門綜合藝術,它包羅萬象。用音樂可以啟發學生在情感上的共鳴,在其鳴中陶冶性情,升華精神境界。
在平時教學中,我們可以嘗試學科間的滲透和結合,采用多元化教學方式,擴展學生的思維。如欣賞《春曉》這首歌曲時,我們可以采用音樂與文學相結合的方法進行教學。聆聽完曲子后,讓學生進行有感情、有表情的朗讀。一遍、二遍、三遍有層次的領會歌詞里的意境。配上節奏輕聲細語,或是微閉雙眼,搖光晃腦:或是手背身后,來回踱步。學生在吟詩、唱詩的同時也感受到了那動人的詩句。
在教學過程中,圖形譜往往會被我們的老師所忽略掉。在引導學生唱準歌曲的音準時,也許往往只借助于鋼琴或者是錄音機跟唱之類的。一遍不行來兩遍,兩遍不行就再跟一遍,這樣的教學只會使很大部分學生感到學唱歌曲的困難、枯燥,久而久之就失去了學習的動機而失去了學習的興趣。那么當我們被以上問題所困擾時,請你們不妨試試新課程實驗教材所設計的生動形象的圖形譜。比如《布谷鳥》這一課,兩小節的音準問題比較難解決。那么教學書上的圖形譜恰恰能解決這個音準問題。于是那節課上,我充分利用了圖形譜的功能,學生的音準問題自然也就迎刃而解了。從形式上看,圖形譜緊緊貼近歌曲內容,用形象的圖畫展現出來,從內容上看,圖形譜形象的畫面中又蘊涵著旋律的高低、走向、聲音的長短、強弱,使學生在玩中掌握學習音樂的方法,在學中探索音樂的無窮奧秘。
剛剛入學的學生特點是好動,如果一堂課讓學生坐著不動,他們會坐不住的,所以當學生對一首歌基本上能唱之后,就要選擇恰當的動作配合。比如:在教唱《小袋鼠》這首歌時:“小呀小袋鼠,摘呀摘果子,果子放進大袋子,……”我就選擇簡單而又適當的動作,教學生邊唱邊舞,結合“體態律動”,彈2/4拍子的音樂,進行訓練,這時可要求學生在音樂聲做摘果子與放果子的動作。摘果子是強拍,將摘下的果子放在籃子里是弱拍。當我把這首歌的動作全部教完時,學生就完全掌握了歌詞和強弱規律,同時也理解了歌曲的內容。
一首新歌的教學,導入是關鍵。如果有一個好的導入,一下子激起學生學習的興趣,使學生的學習由被動變為主動,教師教起來就輕松多了,學習效果也較好。特別是低年級的同學,對歌詞的理解有時有一定的難度,我就經常根據歌詞,結合課本上的彩色插圖,用生動形象的語言進行故事描述,導入新課,把學生的注意力集中起來。例如,在教《大鹿》這課的時候,我先請全班同學把課本合上,專心地聽老師講故事:“有一天,天氣晴朗,花兒盛開,一只大鹿正在家里,悠閑地吃著青草,大鹿的脖子可真長,一抬頭,就望到了窗外。正在這時候,一只兔子急急忙忙地從森林里跑了出來,邊跑邊喊著:“鹿哥哥,快救救我,獵人近我。”大鹿連忙打開門,把兔子迎進來,然后把門關得緊緊的。兩個好朋友的手牢牢握在一起。同學們都被故事情節深深地吸引住了,整個教室靜悄悄的。我就趁熱打鐵,請同學們討論,聽完這個故事之后,你是怎么想的?大家就七嘴八舌地議論開了。有的說要學習大鹿樂于救人的精神,有的批評獵人亂殺動物等等,大家興致非常高,學習氣氛很活躍,我就對同學們說:“那么我們一起來聽聽歌曲是怎樣表達大鹿和兔子的,然后再繼續討論,好嗎?”大家馬上又安靜地聽歌曲范唱,由于已經對歌曲內容比較熟悉,而且感興趣,所以學起來很快,對歌曲的理解也很快進入狀態。當我問他們應該怎么來唱這首歌時,大家都懂得表示大鹿的形象應唱得較慢,穩重,而表示小白兔的地方應唱得急促,稍快。下課的鈴聲響了,大家才依依不舍地離開教室。用故事導趣,確實起到了不錯的效果。
要上好一節音樂課,只運用幾種教學方法是遠遠不夠的,還需在整個教學手段上、在教學環節的設計和課堂布局上進行精雕細刻。只要教師在教學實踐中多動腦筋想辦法采取多種多樣生動、通俗的方法進行教學,一定能使學生順利而準確地掌握教材中所規定的技能。我們教師要在每個短短的四十分鐘里起主導作用,就必須創造積極的教學狀態,發揮自身素質特長,努力做到“啟發有方、誘導得法。”教師一個賞識的眼神,鼓勵的話語,滿意的點頭,會意的微笑,親熱的手勢,恰似一縷春風,會打開孩子們求知的心扉,給孩子帶來莫大的歡樂和喜悅,讓孩子們敞開思維的大門,插上想象的翅膀。讓我們用心為他們卸下思想的包袱,燃起他們自信的火焰,用親切的語言,用贊賞的眼神和他們面對面的交流,讓他們感受音樂的溫暖,體驗音樂的呵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