蔣麗
(武漢理工藝術與設計學院 湖北武漢 430070)
淺談中國現代行為藝術
蔣麗
(武漢理工藝術與設計學院 湖北武漢 430070)
隨著全球經濟和文化的高速發展,現代行為藝術作為一種新的藝術表現形式進入中國,由于現代行為藝術在展現藝術美的同時,也出現了一些為了迎合某些商業目的或者進行個人宣傳,所進行的"血腥暴力""黃色淫穢"等表現,所以,行為藝術一直被大眾審美所排斥。有些藝術行為甚至在挑戰人類的道德和法律底線,所以我們要正確的理解藝術創新和藝術展示。
現代行為藝術 行為藝術的扭曲 行為藝術和社會道德 反思
行為藝術是歐洲現代藝術形態之一,現代行為藝術是藝術家用特定藝術行為來展示藝術的藝術形式。在改革開放的今天,藝術形式多種多樣,行為藝術做為一種藝術形式進入我們的生活,它不斷的給我們帶來新的藝術形象和視覺沖擊,表達了創作者對生活的理解和對現實的不滿。也經常被用于各種商業宣傳。
藝術來自生活,反映生活。豐富著我們的精神生活的同時,陶冶著我們的情操。藝術比其他學科更貼近人們的生活。行為藝術是創作者借用一定的藝術手段,用運用一定的表現手法,用肢體語言來表達創作者思想或對社會某一現象的看法。創作者用自己特有的藝術表達方式來表達藝術,讓觀眾更直觀,更容易理解。行為藝術本身更注重的是創作者行為本身的意義。
在我國古代,把詩歌、舞蹈、音樂、建筑等都看成是經國大業。在原始社會的部落中,也有穿鼻、文身等行為,具有裝飾人體或圖騰崇拜的意義,他們用這種裝飾人體的方式來贊美人體,是對人體美和生命價值的積極肯定。舞蹈家用身體的動作、舞蹈動作來表現場景或者講述故事經過、抒發情感、創造舞蹈藝術形象。戲劇表演家用,唱、念、坐、打,來講述故事,表達情感,給人帶來美的享受。他們這些藝術行為都產生了積極的作用,讓大眾了解生活的真諦,化解心中的苦悶,陶冶人的情感。
藝術的創作需要自由空間,但是這種自由是受法律和道德限制的寬容。現代行為藝術講究獨創性,指的是藝術家用自己的藝術行為方式展現自己對事物或者社會現象的看法和觀點,表達自己的思想或者觀點。當然是在一定法律限制范圍內,表達作者思想。藝術家的任務是貢獻出“健康”“綠色”“沒有污染的”美味大餐。
許多行為藝術者,為了表現自己作品的獨創性,于是血腥、暴力、在身體上穿孔等血腥的場面都出現了,有的甚至還用虐殺動物的行為來表現他們所謂的行為藝術,他們這時候的表現,已經遠遠脫離了行為藝術本身的表現意義。把藝術推向了法律的邊界,也引起很多大眾的不滿。還有的為了迎合不同的商業目的表演一些黃色淫穢的畫面,為的是博取更多的關注,但實際給大眾帶來的只是恐怖和惡心。雖然被被冠以“藝術”的名義,但沒有什么藝術意義,表現的只是這些藝術者的自虐和與社會隔絕、與人性扭曲的心態。
最近在網絡上看到一則報道,讓我非常震驚。報道的是一場行為藝術的展示現場,一名頗具名氣的行為藝術者當眾表演性愛場面。現場很多記者或者觀眾都在錄制這一場景。我真的搞不懂,他們這樣就達到了一定的宣傳目的?就引領了行為藝術的潮流?還是對觀眾起到了某些教育意義?或許作品的本身也如表演者所說的,是為了喚醒人們拜托物品的過度包裝,但是我覺得更多的是讓大眾看見了,性,這一個因愛產生的行為,在這里被丑化了。更多的是給大家帶來感官上的刺激,誤導了大眾。原來,性行為,可以這樣隨意。對社會風氣造成了惡劣的影響。現代藝術家當中雖然有一些嘩眾取寵、標新立異的人物和作品,但是大部分藝術家的藝術行為和藝術作品都表現著積極向上、健康的藝術精神。
雖然當今社會藝術形式多樣化,但是,當現代行為藝術在我們面前展示的時候,還是帶給我們不小的驚訝。沖擊著我們視覺感官的同時也給我們的精神帶了巨大的挑戰。藝術家用他們獨特的行為藝術展示,向我們表達著一定的思想和社會現象。作為一種新的藝術形式,行為藝術應該用自己獨特的表現形式,來表現生活,體現大眾心聲。行為藝術進入中國也有些日子了,但是放眼望去,如今的行為藝術摻雜了太多的商業目的,嘩眾取寵。打著藝術的旗號,進行著血腥、暴力、色情的表演,為的就是不同的商業目的。比如,大眾都知道的人體彩繪,本該是一項人體藝術與繪畫相結合的獨特藝術形式,而如今,人體彩繪已經成為和洗腳、按摩等并列的娛樂項目,以此攬客。這樣的“人體彩繪”已經已經失去了本來的藝術價值。行為藝術在我國還沒有比較明確的關于行為藝術的法律法規,于是行為藝術在追求自由不受約束的特性的同時與維護社會道德之間存在很大分歧。
由于一大批行為藝術者對行為藝術傳達的曲解,造成了行為藝術在大眾心里審美地位的降低。提起行為藝術,人們自然就會和一些暴力、血腥、黃色等不良場景聯系在一起,也因此飽受社會大眾的排斥。藝術本身寄托了作者和觀眾對美好事物的追求,也讓受眾從中獲得健康、積極的精神動力。大眾必須在精神上同創作者在某一層面上產生共鳴,讓內心的不滿和恐懼在藝術殿堂中得到化解,擺脫消極思想,最終在這場審美活動中內心的壓力和不滿得到釋放。藝術在展現人類的平庸、表達對社會某一現象的不滿的時候,始終不能忘記法律和道德底線。國內的行為藝術者要想真的獲得大眾的認可,那就確實需要進行深刻的反思。思考藝術在我們當今精神文明建設中的真正使命。只有這樣才能獲得大眾的認可,才能在藝術世界中占有一席之地。
作為藝術之一的現代行為藝術,它在表達作者思想,表現作品含義的時候,已經不止是一單純的行為展示。他表現的是現代藝術家對社會,對生活的態度,直接或間接影響著觀眾對事物的判斷。真正的行為藝術應該具有更加接近我們的生活。真正優秀的藝術作品,是藝術家本身把人文關懷和社會環境結合起來,進行藝術創作的,被廣大觀眾所認可的作品。
中國的行為藝術處在發展時期,我們不能一味的照抄西方國家,我們對藝術的學習不是一味的拿來主義,要有自己的分辨能力。在世界經濟和文化一體化的今天,全球藝術相互滲透是很普遍的現象,但是我們也要在學習中不斷創新,走出一條適合中國國情和適應社會發展不同時期的藝術之路。
[1]藍青《從藝術與生活的關系看行為藝術》.全國中文核心期刊藝術百家2011年第7期
[2]張朝輝.當叛逆淪為時尚.第一版.長沙:湖南美術出版社,2006:08.
[3]河清.藝術的陰謀.第一版.桂林:廣西師范大學出版社,200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