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者簡介:萬婧,女,重慶大足人,從事電視產品運營工作。
摘 要:隨著互聯網技術,尤其是移動互聯網技術的快速發展,電視作為資訊類節目傳統王牌傳播渠道的地位面臨著新的挑戰和機遇,本文對新媒體環境下傳統電視資訊節目發展中存在的問題進行了分析,對傳統電視資訊節目優勢進行了闡述,并從電視資訊節目的個性化,節目傳播形態的多樣化以及交互電視新技術發展等方面對新媒體環境下電視資訊節目的發展策略進行了思考和分析。
文獻標志碼:A
文章編號:1674-8883(2015)17-0087-01
自改革開放以來,我國電視資訊節目逐漸走向了發展的頂峰時期,國際大事、國內熱點、本地資訊,傳統電視作為資訊類節目傳播的王牌傳播渠道的地位一直無法撼動。但近年來,隨著互聯網技術的發展,尤其是移動互聯網技術的發展,傳統電視資訊節目逐漸從人們關注的首要位置上退出,遭遇了前所未有的挑戰。但互聯網技術的發展又為傳統電視資訊類節目的發展帶來了新的機遇。
一、傳統電視資訊類節目存在的問題
互聯網時代下,新興媒體的迅速發展,給包括電視資訊在內的傳統電視節目的發展帶來了極大的挑戰。
(1)單向傳播,缺乏互動。人們通過電視收看資訊類節目,只能被動地接受信息,而無法及時、有效地表達自己的感受和意見。與交互性極強的互聯網媒體相比,電視媒體作為資訊傳播的渠道顯得有些單調乏味。
(2)接收不靈活,受播出時間限制大。受電視媒體線性播出特點的影響,人們只能被動接受電視媒體播出的時間、秩序的安排,無法自由選擇收看時間、順序,且一旦錯過,別無他法予以補救。
(3)時效性滯后,新聞變“舊聞”。受制于電視節目制作周期、播出機制的影響,除少數重大資訊采取直播的形式外,絕大多數新聞資訊需要經過固有的加工制作周期才能與觀眾見面,以至于新聞變“舊聞”。
二、電視資訊類節目的特點和優勢
盡管在互聯網技術的沖擊下,傳統電視資訊類節目遭受到極大的挑戰,但作為資訊類節目的重要傳播渠道,電視媒體本身依然發揮著巨大的平臺優勢,而電視資訊類節目在人們的日常生活中也依然發揮著重大作用。
(1)無可撼動的公信力。在盡數新媒體互動性強、傳播速度快、資訊豐富等優點的情況下,新媒體資訊缺乏信源難以考證、網絡推手事件頻出、謠言滿天飛等弊端也無可回避,而這正是傳統電視資訊節目的優勢所在。電視資訊節目是黨的喉舌的重要組成,首要便是堅持正確的輿論導向,各類新聞資訊的發布都經過嚴格的把關,這也是新媒體資訊節目短時間內較難跨越的門檻。
(2)深度資訊挖掘能力。與崇尚短、頻、快的互聯網資訊節目相比,傳統電視在對資訊的深度挖掘上顯現出明顯的優勢。從改革開放以來,電視作為資訊類節目的主流傳播渠道不斷在人才、技術、體制上發展壯大,電視資訊類節目也不再單純注重消息的傳播,對于事件背后的原因、故事顯現出明顯優于新媒體資訊的耐心和深度挖掘能力,這為電視資訊節目積累了不少忠實粉絲。
(3)主流輿論導向能力。在重大輿情事件的處理能力上,傳統電視資訊類節目顯現出比新媒體更強大的優勢。在改革開放初期,百業待興、百廢待舉的年代,傳統電視媒體就開始承擔著社會主流輿論導向的責任,是黨和政府重要的弘揚精神文明、正能量的主要陣地,為社會主義精神文明建設和物質文明建設做出了不可磨滅的貢獻。時至今日,電視資訊節目作為電視媒體的重要組成部分,為傳播社會正能量,在重大社會事件中主流輿論導向發揮了重要作用。
(4)用于龐大的存量用戶。任何事物都有其兩面性,新興媒體交互性強,資訊豐富,對年輕用戶群體而言是他們樂于接受的形式,不僅滿足了年輕用戶獵奇的心理,更使他們的個性思想、言論得以發揮。但這對于對新興事物接受能力低、學習意愿不強的中老年用戶群體而言,傳統電視資訊節目的獨一無二的公信力、權威性,單一傳播、操作簡單等特性卻正好滿足了他們的需求,為傳統電視資訊類節目的發展打下了堅實基礎。
(5)傳統電視媒體強大的傳播能力。盡管互聯網技術在近年來飛速發展,然而終端更換成本、數據業務費用等致使互聯網在我國部分地區尤其是欠發達地區普及率并不高,人們接收外界資訊最主要的渠道依然是電視機終端。黨和國家號召的“村村通”、“戶戶通”工程就是為了打通欠發達地區人們接收外界資訊、貢獻社會主義精神文明建設成果的通道。
三、新媒體環境下傳統電視資訊節目發展的思考
在互聯網技術不斷發展的今天,電視資訊節目不可能再出現一家獨大的態勢,但新興媒體也無法將其取而代之,新興媒體與傳統電視媒體融合發展已成為必然趨勢。
(1)堅持內容為王,打造品牌節目,吸引年輕用戶。隨著人們物質生活和精神生活的不斷提高,人們對電視節目的多樣化、個性化追求越來越高,對資訊類節目的要求也不例外。傳統電視資訊節目,除了保留權威性、公信力、深度資訊挖掘能力等固有優勢外,還應豐富節目形式,細分受眾市場,認真研究年輕用戶群體的需求,打造吸引年輕用戶關注的品牌節目。
(2)借力新媒體,提升電視資訊節目的影響力。面對互聯網等新媒體的發展,電視資訊節目要適應時代的發展,借力新媒體拓展傳播渠道、擴大影響力、提高關注度。例如,通過微博、微信、網絡電視等新媒體手段進行電視資訊節目傳輸,并充分利用短信、微信、微博的互動能力,加強與用戶互動,增加用戶黏度。
(3)創新傳輸方式,注重雙向電視傳輸的優勢。除了在電視資訊節目本身上下功夫,電視媒體本身的技術革新也迫在眉睫。智能電視機的發展將互聯網接入到電視終端,拓展了傳統電視資訊節目傳輸的渠道,但這還遠遠不夠,傳統電視還需在自身功能的延展上下功夫,如擴大時移回看的范圍、加速雙向互動電視業務的發展等。
新媒體資訊節目是時代發展的必然產物,是順應人們要求而出現的新型傳播形式。它一方面給傳統的電視資訊節目帶來巨大的沖擊,但同時也促使著傳統電視資訊節目“被迫”創新轉型。未來,只有將傳統電視資訊節目與新媒體技術充分結合起來,進一步擴大電視資訊節目的影響力和傳輸范圍,才能使得傳統電視資訊節目在互聯網時代的新媒體環境下有更好的發展和出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