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 要:隨著互聯網技術的不斷發展,近幾年來我國已經進入信息時代,中國的網絡空間具有公共性和開放性的特點,創造了網絡公關話語空間,它作為公共領域在虛擬空間的重要表現形式,增強了社會公眾獲取信息和進行聯系的能力,對在虛擬領域建立文化公民身份和認同重構具有重要的作用。本文主要立足于網絡時代下公民產生的新的訴求,著重介紹了網絡公共話語空間中的文化公民身份與認同重構,在新的時期為公民與網絡的關系做出了新的闡述。
文獻標志碼:A
文章編號:1674-8883(2015)17-0252-01
一、引言
公民的文化身份是對公民傳統身份的發展和完善,它超越了民族與國家的空間和時間限制,從公民身份的外延、內涵和深度三個層次對公民的文化身份做出了解釋,它融合了參與、認同、文化等要素,豐富了公民文化的內涵,成為公民與公共交流的一種共同話語體系。認同重構則體現了對公民個體的身份認同,是與公民的心理感受和觀念行為的互動。在網絡公共話語空間中的文化公民身份與認同重建工作,是在新的歷史時期社會進步的一種表現,體現了對公民個體的尊重與認同,促進了社會的進步和發展。
近幾年來我國的經濟快速發展,現在已經步入了信息化的時代,互聯網和電子智能技術不斷發展,新媒體時代已經到來,充分尊重了社會個人的觀點和看法。但由于每天互聯網絡中又會充斥著大量的信息,網民人數不斷增多,忽視個體感受、缺乏對公民身份的認同也是不可忽視的問題。網絡等虛擬空間的發展,為人們創造了一個開放、平等、公開的平臺,在網絡中人們可以自由發言,充分表達自己的觀點,但是也容易使很多人湮滅在網絡之中,忽視了個體的感受。所以網絡作為公共話語空間,使人們主動參與到社會熱點問題的討論中去,進行社會的構建和民主的商談,使每一個社會公眾成為重塑社會意識形態和價值觀念的主體,同時也實現了公民個人的生命價值和社會認同。 [1]
二、網絡時代下對公民生活的沖擊
(一)對主流意識形態產生沖擊
網絡作為一種虛擬的公共空間,具有開放性的特點,只要有網絡,每個人都可以成為網絡的發言人。正是因為網絡具有很強的開放性,各種意識形態、思想觀念和文化都會發生交流,在網絡這個空間平臺共同存在和發展,人們就會受到這些思想觀念和外來文化的沖擊,特別是社會主義市場經濟條件下不良思想充斥著人們的日常生活,在潛移默化中會對社會的主流意識形態產生影響和危害。這些思想會對人們原有的主流意識形態造成沖擊,使人們在生活中變得迷茫,不利于社會主義核心價值體系的構建。
(二)網絡精神被弱化
網絡精神被弱化是因為網絡的虛擬性和自由的特點所導致的,由于網絡是虛擬空間,人們可以自由地發表言論和隨時進行身份的退場。在電子技術的幫助下,公民可以在網絡上自由地發表言論,其中不乏一些消極的言論和負面的新聞,會對人們的思想觀念產生沖擊。此外由于互聯網的匿名性和超時性,在為公民提供新的更加自由的交流方式的同時,也加劇了公民對自身行為的放縱。公民個體意識膨脹、社會責任感缺失為公民文化身份和認同重構帶來了不利影響。
(三)對傳統的價值模式造成了嚴重的沖擊
網絡公共話語空間改變了傳統的組織結構,使公民從集體中解放出來,體現了個人的價值和意義,每個人得到了應有的尊重。在網絡空間活躍的網民容易接受新的思想觀念和價值觀念,并且把這些思想觀念與自己原有的觀念進行比較,往往會對傳統的價值模式產生劇烈的沖擊。而且由于網絡的空間虛擬性,可以使每個網民擺脫身份的限制,不再受到社會關系和人倫關系的制約,并且對傳統的價值模式發表質疑和造成沖擊,這樣不利于文化公民身份的構建,不利于社會主流文化的發展和完善。 [2]
三、網絡公共話語空間中的文化公民身份與認同重構
(一)文化公民身份
文化公民身份就是對多元訴求權利表達的話語支持和幫助。在傳統的公民身份理論中,認為公民身份是由政治、經濟與文化三個方面的社會要素決定的,公民的權利與義務構成了公民社會生活的主要內容,文化公民身份則是對公民身份的文化認同和精神層次的發展,它是一種整體性的公民身份理念,是獨立于傳統的公民身份的。隨著全球一體化和經濟全球化的發展,文化公民身份已經超越了國家和種族的限制,不僅是對國家內部少數民族文化的關注與理解,更是對全球不同文化的包容與排斥,它體現了一種去中心化和開放式的文化構建理念。文化公民身份提倡尊重民族個體的差異,對不同文化、受教育程度的公民給予充分的支持和理解,從而促進公民身份的完善和發展。網絡公共空間可以充分調動社會的影響力和號召力,凸顯個體的意識形態和價值觀念,從而促進公民的自我認同和重新構建。
(二)社會認同構建
社會認同構建是對個體的認同和充分尊重,賦予社會公眾一種定位感,為人們的個性特征建立提供了穩定的支持。認同總是需要與外界進行聯系,因為認同時需要得到社會和他人的尊重和認識,在自我反思和對比的過程中,確定自己的社會地位和人際關系。在網絡公共話語空間中的文化公民身份,社會認同的構建需要從兩個方面進行,分別是個體的社會化和內在化兩個方面。從個體的社會化這一方面來看,網絡公共話語空間把個體帶入公共領域和社會關系的網絡中,它可以反映出實際的社會權力,并且會通過公共溝通得到合法化的資源;從內在化這一方面來看,個體對自身進行身份重建和認識,形成自身正確的價值觀念和社會觀念,在網絡公共話語空間中充分發揮自身的優勢,表達自身的觀點和看法,促進文化公民身份的形成。
四、結語
經濟的發展和社會的進步,必然會使我國的文化發生一定的變化。經濟的發展并不一定會帶來文化的進步,如果沒有堅持主流文化,也會對文化產生消極的影響。網絡公共話語空間作為虛擬的話語空間,是充分尊重社會個體價值的體現。網絡公共話語空間中的文化公民身份與認同重構,不僅關系著網絡空間和文化公民身份的形成與發展,同時也對社會主義核心價值體系具有重要的影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