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者簡介:苑寧(1990—),女,山東煙臺人,中央民族大學新聞學專業研究生,研究方向:新媒體。
摘 要:互聯網是當今社會知識傳播的重要渠道,良好的知識傳播網絡能夠形成良好的知識傳播氛圍。2009年6月,社會化問答網站Quora在美國硅谷成立,2012年估值已達4億美元。迄今為止,Quora只在中國下了兩個蛋,左邊的蛋取了Quora的形,名曰知乎,右邊的蛋得了Quora的意,叫做果殼。本文從社區特點、用戶比較、傳播策略等三個角度,對知乎和果殼進行對比研究,以期對國內知識型問答社區提供啟發和借鑒經驗。
文獻標志碼:A
文章編號:1674-8883(2015)17-0258-02
一、知識型問答社區概述
知識問答社區是基于交互式知識分享社區發展而來的,用戶搜索根據自己的需要提出的問題,其他用戶使用自己的知識和經驗來解決這個問題。常見的交互問題,回答、評估、評論、投票。其運行機制對用戶的問題進行分類,通過問題積分,標題和激勵獎勵用戶回答問題的列表,并邀請與合作機制的引入來自各行各業的專家來回答這個問題。
國內現有的基于知識的問答社區主要是百度,新浪愛問知識,知道幾乎網,果殼網。百度知道百度公司,為用戶提供一個互動的網絡產品。百度知道是基于對知識問答平臺的搜索引擎,通過整合系統,以鼓勵用戶創建了答案。新浪愛問知識為依托門戶網站新浪網建立知識問答平臺。新浪網首次在國內推出這一互動問答的形式。
知乎網作為網絡問答社區,由來自各行各業的精英組成了不同的“圈子”,他們分別擁有自己擅長的話題和關注的話題。并且在知乎網中用戶可以通過關注人和事這兩個不同緯度來更好地發現內容。他們可以關注其他用戶、問題和主題,形成他們自己的利益。與國內其他知識問答社區運行機制是一個重要的區別,知乎網介紹了維基百科社區精神。每個用戶都可以要求完美,所以提出的質量問題。知乎網絡系統和不鼓勵用戶采納最佳答案受訪者獎勵積分和系統,獎勵機制在知乎用戶提供高質量的答案成為意見領袖的一個主題,將自發地邀請其他用戶意見領袖參與自己的答案。
“果殼”主要為城市青年科技群的一個網站,并提供負責任、有一個通用的技術主題內容。通過螺母,可以關注感興趣的人,閱讀他們的推薦,也將有意思的分享給感興趣的,按照不同的主題的興趣,喜歡準確閱讀的內容,并與網友交流;在“問答”果殼困惑你的科技問題,或提供的答案。堅果殼網絡現有的三個主要部分,線程,集團和問答,通過專業技術團隊負責編輯。堅果殼媒體否則閱讀“貝殼閱讀”品牌,負責主編的書籍。堅果殼網絡擴展這個模型用戶生產內容和Web2.0時代的權力下放和傳統媒體的內容,編輯位置,使用科學技術內容的組合問題公共生活的方方面面。創新的科技傳播形式是果殼網成功的重要因素。
二、社區特點比較
(一)知乎比果殼內容更寬泛
知乎根據內容分類問題分為不同的主題,主題涉及人文、科學、藝術和其他領域,與話題,詳細分類、主題結構之間是明確的。例如,“媒體”,包括社交媒體、互動媒體、新聞與傳統媒體。如中央電視臺21日的主題。網站內容分類廣泛、有趣。此外,實用性,內容分類及用戶的廣泛參與。
果殼深耕泛科學行業,提出“科技有意思”的口號。果殼網現有三大板塊:科學人、小組和問答,由專業科技團隊負責編輯,另有三大重點產品:MOOC學院、知性社區、研究生APP。其內容主要分為科技、人文、娛樂、生活四個板塊,除了科技之外,其他小組都是出于好玩,這也印證了果殼的主題,凡是有意思就可以。知乎關注者多或答案多的板塊,覆蓋相對較為全面且非常細致,而果殼更傾向于工科理科醫科等等,科學類的問題相對知乎比例更大。
(二)相比于知乎,果殼借助新媒體發力
除了網站本身,堅果殼網絡充分利用豆瓣、微博、微信傳輸平臺的集成。在這些平臺上,堅果殼網絡形成自己的傳輸矩陣。例如,在新浪微博上,除了螺母網站管理員賬戶,它還有果殼問答,謠言,堅果殼氣質賬戶,如有針對性的傳播。此外,移動終端配置與客戶和公眾,對于新聞敏感性,堅果殼多次可以抓住熱點。盡管知乎也推出了“知乎日報”移動端APP,為用戶提供每日精選資訊類服務,推送站內最新精彩問答,但其在媒體化的道路仍需進一步探索。
三、用戶的比較
(一)知乎更重社交化,強調意見領袖
知乎的“關注模式”類似于Twitter、微博這類社交網絡,催生了各個領域意見領袖的涌現和成長。剛開始,提問者是誰并不重要,重要的是問題本身。但提問之后的回答還是得通過社交機制來產生,人與人之間形成關注,才會發現問題和答案。而關注度較高的答案其回答者就會成為意見領袖。不同于微博與傳統意見領袖,社會身份并非是知乎意見領袖的決定因素。知乎特有的投票機制和關注模式催生了大批草根意見領袖,使負責人的態度、積極主動的參與以及專業優質的答案成為判定知乎意見領袖的關鍵。
(二)果殼用戶傳受合一
果殼用戶地顯著特點是無論是誰傳球,而且傳播者,轉換兩個角色重疊。果殼網有很強的社會屬性,它采取UGC(用戶到生產內容)模式,組,測驗和日志通道的其他內容是由用戶貢獻的,和用戶生成的內容占了很大的比例,數量專業的編輯獨立性超過了原先的含量比果殼網。對于果殼網的用戶,他們不只是瀏覽互聯網閱讀文章簡單地說,只是作為信息的被動接受者,但可能會“主題帖”、“集團”、“日志”,并發表文章,評論欄目、感情或在有爭議的話題,事件表示懷疑,批評和別人討論,交流,這必然會成為他們溝通過程中傳播者的來源。
四、傳播策略的比較
(一)知乎借助問答互助平臺進行多渠道傳播
知乎的初心是“將持續產生高質量、可沉淀的信息,并讓有價值的信息和人都關聯起來。”圍繞這個初心,知乎基于問答互助平臺進行多渠道傳播。為了提高知乎的用戶水平,乎延長釋放乎移動客戶機。乎基本符合乎網頁版本的客戶端,支持注冊用戶提問回答也可以不注冊用戶瀏覽。《乎釋放后再乎日報》網站微博,微信公眾傳播。知乎社區不僅提高自己的產品質量內容、和公共賬戶,同時用戶和內容所屬領域的專業平臺也將選擇二次傳播好的內容,此外,其他媒體和組織可以選擇優秀的問答進行傳播。
(二)果殼依靠媒體著力打造自己的傳播矩陣
果殼網通過豆瓣、微博、微信等新媒體形成了自己的傳播矩陣。此外,網絡還積極開展各種各樣的果殼線下活動。例如,紅燒@萬能青年、堅果殼課程,2013年菠蘿科學等等,通過這些活動,提高水果殼網絡與用戶和用戶之間的通信和用戶交互,提高用戶黏度。同時,線下活動進行經常和網絡媒體整合,達到了傳播渠道的多元化,以提高傳播效果。
五、小結
知乎和果殼都是國內最為成功的兩個知識問答型社區,綜上分析,其都有各自的特點的優勢,盡管知乎比果殼內容涉獵的范圍更廣,其用戶涉及各行各業,但是果殼深耕科技領域,擁有忠實的用戶群。知乎和果殼同樣重視用戶,它通過社交化進行用戶與用戶之間的連接,強調意見領袖,又區別于傳統意義上的意見領袖。果殼采用UGC模式,讓用戶來創造大量內容。以平臺起家的知乎越來越媒體化,從媒體出身的果殼開始努力搭平臺,其傳播策略都從自身的優勢出發,多渠道進行傳播,也都取得了一定的效果。
隨著互聯網的不斷發展以及人們對知識的渴求,知識型問答社區擁有廣闊的市場和良好的發展前景。通過對知乎和果殼兩種問答社區的對比研究,以期對國內網絡問答社區以借鑒經驗。知識型問答社區需要清晰定位自身的社區特色,找準明確的用戶群,打造適合自己的傳播矩陣,突出網絡媒體個性化互動優勢,滿足用戶的使用需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