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 要:廣播電視編導專業對學生的理論知識和實踐能力都有較高的要求,當前我國高校該專業培養方法不能夠滿足社會對人才的需求,也對學生的發展產生了不利影響。本文分析了當前廣播電視編導專業存在的問題如專業設置不合理、課程與實踐脫節等,提出通過確立正確的培養目標、強化實踐教學、加強校企聯合等措施提高學生的綜合素質,促進廣播電視編導專業的發展。
我國廣播電視編導專業歷史悠久,隨著相關技術的進步和發展,當今社會對廣播電視編導專業的從業人員專業素質和綜合能力要求越來越高,這也對高校的人才培養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如何調整高校的廣播電視編導專業建設方向,滿足社會對該專業的要求,是每個廣播電視編導學院應該思考的問題。我國現行的廣播電視編導專業在專業建設上還存在較多的問題,限制了專業的發展,對人才的培養也起到了不利影響,這些問題是亟待思考與解決的。
1 當前廣播電視編導專業存在問題
1.1 課程設置不合理
目前國內的廣播電視編導專業在課程設置上基本相同,主要以通識課、專業課、教學實踐幾個方面為主,其中通識課包括計算機、英語、體育和政治課等方面的內容,缺少藝術相關課程。專業課的內容較為落后,難以適應當前時代發展的需求,一些新的技術理念也沒能夠引入專業課教學之中,教學視野較為局限。教學實踐方面課程的設置偏于理想化,在實施過程中,預想的教學效果常常難以實現。課程設置作為人才培養的重要環節,將會對學生的知識體系和專業能力產生直接的影響。當前不合理的課程設置,給該專業的教學效果帶來了明顯的負面影響。
1.2 課程與實踐脫節
廣播電視編導專業作為一門應用型很強的學科,其內容、理念和技術會隨著社會的發展不斷變化,學生不僅需要具備良好的理論基礎,還要有很強的動手能力和實際操作能力,這一點也是當前的高校教育模式下的畢業生所不具備的。目前,國內的廣播電視編導專業的教育模式較為呆板,沒能給學生提供足夠的實踐機會,教學內容局限在書本上,導致學生無法將專業知識轉化為實踐能力。授課內容的落后與陳舊也使得學生畢業后面對新的工作內容和工作方式無法快速融入其中,限制了學生的思想,對學生的未來發展極為不利。
1.3 教師結構和素質需要提高
教師的素質與教學效果有直接關系,電視編導專業的老師不僅需要深厚的理論知識,還需要有豐富的實踐經驗和較強的動手能力,這一點是當前很多高校廣播電視編導專業教師不具備的。當前高校教師由于長期處于一線教學崗位,教學任務較為繁重,沒有時間進行自我提高與學習,自身的能力也沒有精力去打磨,這是導致教師素質不高的原因之一。同時,高校的教師選拔機制也在一定程度上影響了教師的素質,有一些從業人員擁有扎實的理論基礎和豐富的從業經驗,但由于缺少必要的學歷和職稱,常常被高校拒之門外,無法到高校任教,這也是高校的損失。
2 廣播電視編導專業建設策略
2.1 根據社會需求確立人才培養目標
人才的培養應該與社會需求相符合,培養的內容應該包括專業知識、實踐能力以及創新理念三個方面,課程的設置要充分考慮專業的定位以及人才培養的方向,重點培養學生的學以致用能力,圍繞廣播電視編導專業需要的素質和技能,構建多層次的課程體系,使得學生有機會了解并參與到電視節目制作的整個流程中。
2.2 強化實踐教學
電視編導專業對實踐能力要求很高,課程的實踐性和應用性能夠很好地培養學生的實踐能力。在具體教學過程中應該提高對實驗課的重視,采用循序漸進的方式,從基礎性實驗過渡到驗證性實驗,最后進入創作性實驗,通過大量的實驗課程,改變學生對專業的認識,培養學生的實踐能力和創新能力,以便解決工作中遇到的實際問題。
2.3 加強社會聯系,走校媒聯盟之路
要培養廣播電視編導專業的高級人才,必須走出一條全新的道路。許多院校建立的連橫、內陪、外引的方法很值得推廣。連橫即與媒體聯系,聘請專業人員作為兼職教師,建立穩固的兼職教師隊伍;內陪即選派專業教師去媒體掛職鍛煉,在專業崗位上進行鍛煉提高;外引則是引進具有豐富實踐經驗和掌握先進技術及理念的人才,來充實教師隊伍。雖然這一方法早已公認,但具體實施的力度還遠遠不夠。
3 結語
廣播電視行業發展迅速,這對從業人員的專業素質和綜合能力要求越來越高,在這種社會背景下,高校應該根據社會需求,改變傳統的教學方式,注重對學生實踐能力和創新能力的培養,通過科學的課程設置,在保證學生具有扎實的理論知識的前提下,給學生提供足夠的平臺展示自我與鍛煉自我,進而培養出專業知識豐富、實踐能力強的綜合性人才,給廣播電視編導行業的發展做出貢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