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 要:互聯網時代,信息傳播的方式和量級也產生了巨大變化。而正是在這種信息傳播方式下,廣播電視編導專業正面臨突圍與轉型的雙重困境。在這個信息傳播迅速、資源海量的時代語境下,只有深入了解互聯網的特點,通過對電視編導的理解及認知來實現傳統電視與互聯網的有效對接。本文試從廣播電視編導專業的人才培養模式及與互聯網對接的課程建設方面,淺談廣播電視編導專業的突圍與發展。
近年來,隨著互聯網技術的不斷突破,以及互聯網使用普及率的大大提升,它不但對人們的生活產生巨大影響,也通過對網民生活習慣的影響,進而改變其信息獲取方式及瀏覽方式。對于媒體而言,特別是以報紙、電視節目為主導的傳統媒體,所受沖擊力巨大,波及范圍也極為廣泛。廣播電視編導專業正處于一個新舊交替的時代周期,如何與網絡媒體相互融合,形成新的媒介模式,對于實現媒體轉型具有重要的現實意義。
1 網絡技術對傳統廣播電視專業的影響
網絡媒體尤其是網絡視頻網站的蓬勃發展,對于傳統媒體而言,顯然扮演了闖入者和攪局者的角色。在我國,由于傳統電視行業的特殊地位,其在市場環境下,對于技術手段及節目制作的思維模式并不是特別敏感。然而,當互聯網視頻橫空出世之后,其廣泛的受眾群體、數量龐大的粉絲人群以及新穎的節目制作和別開生面的表現形式,都對傳統思維模式下的廣播電視新聞制作形成壓倒性的優勢。
而網絡廣播電視類媒體的不斷發展,實際上也是對傳統廣播電視節目制作方式乃至營利方式的顛覆:首先,作為網絡媒體,以海量信息為基礎,通過鏈接外鏈的方式,實現了對相同信息的聚合。在信息展播方式上,形成了對同一題材不同角度的持續性報道。相較于傳統的電視節目,在傳播速度上更具快捷性和持續性。隨著當前即時社交工具的出現,可以通過客戶端對相應的現場事件進行展播。這種持續性、全景式的視頻制作使觀眾的觀賞體驗更為舒適。在這種嶄新的視覺模式沖擊下,形成了對觀眾人群的分化和分流。尤其是作為以電視廣告為主要收入模式的電視,影響很大。
另外,特別值得一提的是,傳統廣播電視新聞教育環境下的電視專業人才,在網絡環境當中,也表現出相當的不適應性,這尤其體現在當前廣播電視制作的方式及模式上。其思維模式無法融入到互聯網環境當中,電視制作的思路太過局限于閉合式的傳統環境,對于開放性和互動性了解的不足,導致其在電視節目制作上呈現出相當的短板和劣勢。
2 以互聯網思維為突破口,實現廣播電視專業的轉型升級
網絡媒體的興起對于互聯網媒體而言,其實是一柄雙刃劍。一方面,其對傳統的傳播模式及制作模式甚至是營利模式都產生了顛覆式的影響。這種持久而強烈的影響給傳統媒體的發展模式帶來了巨大的沖擊。但從另一方面而言,又為媒體轉型提供了嶄新的樣本和契機。毋庸諱言,互聯網語境下的廣播電視節目制作在互動性、娛樂性乃至傳播的交互性上大大超過傳統媒體,而這也恰恰是當前觀眾所鐘愛的模式。
當前,實現傳統廣播電視行業的轉型升級及突圍,必須借助于網絡的東風。對于傳統媒體而言,公信力和認可度遠遠大于新興的網絡媒體。實際上,二者之間,并不是單純的零和博弈,而是具有相當大的互補性。如何實現優勢互補,將雙方優勢集合起來,形成更具競爭力的媒介新形勢,對于推進媒體的轉型具有現實性的意義。首先,作為傳統媒體的從業人員,要加強對網絡的學習及運用。特別是要學習網絡視頻節目當中,對于娛樂、互動和開放的視頻制作環境的打造。其次,積極打造傳統電視從業人員的互聯網思維,通過對其互聯網思維模式的建立及訓練,促進對電視節目制作模式的轉換。技術上的影響只是一時的,思維上的影響卻是持久的。只有實現傳統媒體人互聯網思維的構建,才能推動其思維模式的轉型升級,從而將互聯網思維與傳統電視節目制作相互融合,形成具有市場競爭力和觀眾好評的新型作品。第三,在廣播電視編導人才的培養上,要注重對其動手能力尤其是實踐技能的培養。積極建立校臺合作的實習基地制度,為廣大廣播電視專業的學生提供優質的實習機會,同時積極吸納其中的優秀分子,建立起后備人才隊伍。而高校在進行專業課程教學時,要充分結合當前的技術發展趨勢與語境,加大對學生互聯網思維教育的發展與延伸。特別是在娛樂性強的節目制作上,要充分發揮青年人的特點,以受眾的模式進行積極思考,才能推進其發展和演進。
3 結語
在新媒體迅速崛起的時代,對培養廣電編導人員的應用型高校而言,要改變傳統的教與學的人才培養模式,在重視培養學生熟練掌握傳統廣電編導專業知識的基礎上,應該不斷加強其對于新媒體的應用能力和實踐能力。這既是提高學生培養質量的要求,也是媒體融合時代廣電專業適應新媒體所帶來的挑戰與變革的必然要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