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 要:廣播電視新聞工作在新時代背景下正面臨新的挑戰,敢于創新是實現新聞工作再次發展的關鍵。本文分析了廣播電視新聞工作面臨的新挑戰,提出了新時代背景下做好廣播電視新聞工作的策略。
1 廣播電視新聞工作面臨的新挑戰
廣播電視新聞是傳統媒體的重要傳播利器,在引導輿論、弘揚社會正氣方面發揮著重要作用。廣播電視新聞節目也是廣大觀眾喜愛的電視節目,對人們日常的生產、生活有著重要影響力。但隨著科技技術的快速發展,廣播電視新聞工作也面臨著新的挑戰。
1.1 觀眾獲得新聞資訊的途徑越來越多。過去,廣播電視是人們獲得新聞資訊最快最有效的途徑,正是這個原因廣播電視逐漸取代了報紙的新聞傳播力。但到了現代社會,計算機、互聯網技術的快速發展,人們獲得新聞資訊的途徑越來越多。不僅如此,在互聯網的影響下人們獲得新聞資訊的時效越來越短。例如,騰訊新聞利用彈出的小對話框,可以在一秒鐘內將一條新聞傳遍大江南北。這樣的時效性是廣播電視新聞媒體很難達到的。新媒體的出現是廣播電視新聞工作者面臨的一個新挑戰。
1.2 觀眾對新聞內容質量的要求越來越高。隨著經濟發展,人們生活水平越來越來高。在現代社會背景下,觀眾整體的文化層次在不斷提高,觀眾對新聞內容的深度和寬度的興趣度在不斷提升。這同樣因為在現代社會背景下,觀眾獲得新聞資訊的途徑更多了,簡單的新聞資訊已經不能滿足人們的需要,觀眾們不僅希望知道發生了什么新聞,更希望知道為什么會發生,發生后怎么處理等。國內新聞觀眾越來越成熟,是廣播電視新聞工作者面臨的另一個新挑戰。
2 新時代背景下做好廣播電視新聞工作的策略
做好廣播電視新聞工作對保障社會穩定發展有重要意義,廣播電視必須堅守傳媒陣地,確保為社會營造一個良好的輿論環境。面對新環境下的新挑戰,只有創新才能為廣播電視新聞工作贏得更多的市場和關注。本人結合自己在新聞工作崗位的工作經驗,對廣電新聞工作的創新策略提出以下幾點建議。
2.1 重視“互聯網+”“全媒體融合”等思維模式的學習和應用。當今,互聯網已經發展成為人們生活中必不可少的組成部分,它對傳統行業的沖擊已經顯而易見。李克強總理提出了“互聯網+”的概念,積極號召社會大眾開展互聯網模式創新。作為新聞工作者必須看到互聯網對傳統新聞業務的沖擊,重視對互聯網思維模式的學習和應用。新媒體的出現已經分流了一部分觀眾,而且這部分觀眾數量還在增加。新媒體還可以實現與觀眾更加活躍的互動。例如,通過建立新聞節目的微博、微信平臺,觀眾可以隨時對新聞內容展開討論。在互聯網環境背景下,新聞媒體已經發展進入全媒體融合的新時代,在這樣的背景下新聞工作創新必須具有全媒體意識。
2.2 重視新聞內容的延伸。在激烈的社會競爭背景下,廣播電視新聞媒體曾經的優勢在于媒體壟斷優勢,如今這個優勢在逐漸失去。但另一方面,在各種媒體大放異彩的今天,廣播電視媒體在新聞采編、節目制作方面的積累和專業度是任何新媒體無法取代的。例如,抗戰勝利70周年閱兵活動這樣大型活動的新聞報道還是需要廣播電視媒體來主導。因此,作為廣播電視媒體單位要將新聞內容的延伸作為創新發展的重要方向。發掘一些高價值、高熱點的新聞線索,采取跟蹤報道,通過這種制作精品新聞節目的方式才凸顯廣播電視新聞節目的深度和寬度,以內容取勝。新聞內容的延伸可以從新聞的背景調查、新聞對社會影響跟蹤報道、新聞善后處理實時反饋等方面展開。在新聞采編方面敢于創新,重視新聞背后社會價值的深度開發,積極發展廣播電視媒體在新聞方面的專業水準,才能為觀眾提供高水準的新聞觀賞體驗。
2.3 堅持弘揚社會正氣。廣播電視媒體仍然是社會主流的輿論媒體,堅持弘揚社會正氣的原則是廣播電視媒體存在的關鍵。當前國內社會形勢復雜,各種言論不斷沖擊人們閱讀視野,甚至一些消極、虛假的新聞報道也堂而皇之地出現在各種媒體,給人們生活造成了嚴重不利影響。在這樣背景下,廣播電視新聞媒體必須以弘揚社會正氣為己任,通過廣大廣播電視新聞工作者的努力,還廣大觀眾以真實的新聞報道,對一切虛假、心懷叵測的信息報道以有力回擊,維護國內社會輿論環境的清明。任何新聞工作的改革和創新都必須以此為原則開展,在新聞內容上關注民生、關注時政,堅持正確的輿論監督和導向,為建設和諧社會服務。
3 結語
廣播電視的新聞節目是廣大觀眾喜愛的電視節目,做好廣播電視新聞工作的創新,提高新聞質量和水平,為廣大觀眾提高更好的新聞節目,是廣播電視新聞工作者的核心任務,相信在廣大新聞工作者的努力下,一定能夠迎來國內廣播電視新聞工作新的春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