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 要:隨著社會的不斷進步和發展,人們的文化生活也更加豐富多彩,這就給廣大的電視人提出了新的機遇和挑戰。尤其是與文化傳承密切相關的電視專題紀錄片的制作需要付出更多的精力和時間,我們不僅要在制作前進行精心的布置與安排,后期的編輯與制作也同樣重要,也需要我們調動一切智慧和精力。本文主要針對如何把握電視專題紀錄片的后期編輯制作的“視覺效果”進行簡要的探討。
1 后期編輯制作對整個專題紀錄片的重要作用
在對電視專題紀錄片進行后期制作時,后期的剪輯對電視紀錄片的影響是十分巨大的,涉及了專題片的藝術表現力。此外,在對專題紀錄片進行后期剪輯的過程中,也會針對在制作中出現的一些問題進行協調和處理。現階段,電視專題紀錄片的后期剪輯技術不斷進步,這也對紀錄片的制作效果產生了積極的影響。通過對專題紀錄片的后期剪輯,可以增強紀錄片的藝術感染力,使觀眾與作品之間產生共鳴,使該紀錄片能夠成為人民群眾喜聞樂見的優秀文藝作品。相反,如果在記錄片的制作過程中,無法用到后期剪輯技術,那么就極有可能出現作品不能滿足人民群眾的需求等現象。所以,我們在制作紀錄片的過程中,相關人員必須認真把握創作原則和主題,合理運用有效的制作手段。
在對電視專題紀錄片進行后期編輯制作成中,需要我們普遍注意四個方面。第一,要修正紀錄片的聽覺形象和視覺形象。電視節目制作的工作人員必須充分認識到一個電視節目是聽覺和視覺感覺的結合體,大多數的電視觀眾在欣賞電視節目時,最主要觀察的是電視紀錄片的視覺形象,在整個紀錄片中觀眾對視覺形象的欣賞占據了近80%,其余的20%就是觀眾對聲覺形象的欣賞。所以,在對電視專題紀錄片的后期編輯制作過程中,必須將聲覺和視覺形象有機結合起來,給廣大的電視觀眾帶去更多的藝術感受。第二,在后期的編輯制作過程中,必須清楚地了解電視專題紀錄片的時間特性和空間特性,將時空關系融合在一起,通過時空之間的聯系,使廣大的電視觀眾在內心產生一種共鳴,體驗一種時空交錯的感覺。第三,眾所周知,藝術源于生活同時又高于生活,無論是電視專題紀錄片還是電視劇都是借助人民群眾生活中的各種素材進行加工而成的,所以,電視工作人員在后期的編輯制作過程中,要充分遵循藝術源于生活又高于生活的客觀原則。
2 在后期制作過程中將電視藝術與非線性編輯相結合
電視專題紀錄片的剪輯過程中一般都具有一定的步驟,要將工作人員搜集到的和紀錄片內容相關的素材與節目的音頻材料有機結合,這樣就能夠形成一個完整的電視專題紀錄片。在剪輯的過程中,一個十分重要的環節就是要協調好整部片子中各個環節的聯系,使每個環節都能順利銜接。
在對紀錄片進行非線性的編輯處理時,要在紀錄片本身所具有的一些素材中選取材料,同時還要從所拍攝到的鏡頭中找出其內在的聯系。可以通過調節攝像的鏡頭來展現紀錄片的中心思想。此外,也可以改變攝像頭的拍攝環境,使之在節目中呈現出一個連續性的片段。這時,我們還可以借助非線性的編輯手段對這些片段進行處理,然后根據其內在結構的不同,劃分出來作為紀錄片的原始材料,以備之后的節目處理中使用。
在拍攝鏡頭進行認知時,要將非線性編輯手段與拍攝鏡頭緊密地結合起來,并且通過嫻熟的鏡頭控制技術對拍攝做一個非線性的剪輯與處理。在拍攝的取景中,應該依據環境的不同距離,選取一些有效的措施進行加工和處理。在后期的剪輯過程中,也可以添加相應的非線性編輯處理手段,從而使這些圖片能夠有效地展現節目的主旨及其自身的藝術表現力。
與此同時,在對電視專題紀錄片進行非線性的處理中,必須盡可能地將紀錄片的表現藝術與非線性編輯手段相結合。在紀錄片的拍攝過程中,不可避免地會出現這樣那樣的問題,在解決這些問題的過程中,就需要使用非線性的編輯手段進行再處理,從而使紀錄片的藝術表現力得到更大程度的提升。在剪輯只做素材的過程中,必須遵循靜接靜、動接動的原則;景色類別要逐漸改變,不能失去層次性;節奏的把握要在變化的同時保持和諧,確保影調和色調的一致性;除此之外,還要重視各個鏡頭的時間長短。
3 結語
總而言之,無論電視的剪輯手段如何進步,它無疑都將是對電視專題紀錄片進行拼接的最有效的方式。對電視專題紀錄片進行后期的編輯制作之后,可以將鏡頭所拍攝到的素材進行藝術處理,并且借助非線性編輯手段把這些素材和表現形式緊密結合起來,整體上提升電視專題紀錄片的藝術感染力和表現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