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型文藝晚會節目的制作是一個綜合的復雜過程,在整個節目的創作中,除了前期部分的編排與錄制,作為后期工作部分的視頻剪輯,也在整檔節目中具有十分重要的作用。文藝晚會節目內容比較豐富,有音樂、舞蹈、相聲、小品和戲曲等,由于節目錄制的局限性與特殊性,在前期很多無法實現的節目效果,就需要剪輯師在后期剪輯中利用有限的條件盡力彌補,甚至創造出更好的效果,通過對鏡頭精細而恰到好處的剪接,在不影響節目整體內容的基礎上,創作出主題清晰、節奏流暢,更具感染力的藝術作品。
1 熟悉素材
在開始剪輯之前,熟悉節目的所有素材是非常重要的,現在的大型文藝晚會多采用多機位拍攝,素材量非常大,剪輯師需要在剪輯前對素材進行詳盡的了解和鑒別,特別是對一些極具美感的鏡頭要做詳盡的記錄,以備在接下來的制作中加以利用。
2 確認節目內容
接下來這一環節就需要剪輯師與前期編導進行緊密的溝通合作,剪輯師需要了解編導對這個節目的創作意圖,以及節目所要表達的整體思想,這樣不僅可以提高剪輯工作的效率,也可以在充分了解節目內容的基礎上深度加工,對節目進行二度的藝術創作。
3 節目的剪輯技巧
3.1 節奏的把握
一般來說,節目前后鏡頭的變化幅度越大,視覺感受越強,反之變化幅度越小,視覺感受會越弱。因此,在節目剪輯時,要根據不同節目的創作意圖,來控制鏡頭之間的變化幅度。而在大型的文藝晚會節目中,對節目的節奏要求相對比較高的多出現在歌舞節目中,這個時候剪輯師就需要按照歌曲的內容和音樂的旋律、樂句以及樂段等內容來掌控節奏,為了保持節目的流暢程度,鏡頭的切換通常在音樂節拍的強點切換。例如,2015年《遼寧衛視春節歡晚會》中,華晨宇的歌曲《趁你還年輕》,由于歌曲搖滾風的強弱音樂節奏,剪輯時就需要加大前后鏡頭的景別幅度,多用近景別的特寫鏡頭,而且鏡頭的時長不易過長,根據這首歌曲的樂句等因素,一般都將鏡頭控制在3~5秒,做到畫面和音樂節奏的和諧統一,以加大觀眾視覺上的沖擊。然而,同臺晚會中,霍尊的《東風引》,這首歌的剪輯節奏則與《趁你還年輕》完全不同,這是一首節奏舒緩的歌曲,有二胡的演奏,有舞群配竹林的舞美設計。所以,在這首歌曲的剪輯時,鏡頭景別的跨度不宜太大,由于舞臺元素較多,需要交代的內容也要更豐富一些,所以鏡頭的時常相對要長一些,特別是一些交待舞臺內容的鏡頭畫面,如9號機位的移動軌鏡頭,可以根據樂句和樂段,來控制鏡頭時長,在不產生審美疲勞的前提下,盡量讓鏡頭將其要表達的內容展現給觀眾。
3.2 剪輯特技的運用
大型文藝晚會由于節目種類繁多、創作周期長、參與制作人員眾多、各工種配合等因素,現場錄制時難免會出現一些小瑕疵,這時就需要剪輯師在后期制作過程中,利用編輯軟件的一些特技,以及自身的一些剪輯經驗加以彌補。根據不同的情況我們舉例說明,例如,在節目錄制過程中,有觀眾起身走動出現在鏡頭邊緣,在沒有其他鏡頭替換的情況下,就可以運用3D PIP特技對其進行處理,為了不影響畫面整體的表現內容,最大限度可以將畫面擴大百分之二十。后期剪輯的過程中,我們也會經常碰到有鏡頭輕微晃動的情況,這個時候我們可以運用Stabilize特技,將晃動的鏡頭進行穩定處理。再有就是畫面調色的特技,每個節目的創作意圖都不同,對燈光舞美的要求也都不一樣,由于不同機位角度的問題,難免就會出現有些鏡頭燈光與節目不搭的現象,這個時候就需要剪輯師用有限的條件對鏡頭畫面進行調色,簡單的情況會運用Color Effect特技進行調色,若是復雜的話,可以切換到Color模式進行調色,這個也是筆者比較推薦的模式。Color模式對于畫面的調色比較細致,它的優勢在于,在調節的同時就能看到畫面顏色變化,這樣更直觀也更加細致,而Color Effect特技則需要退出調節模式,才能在播放窗口看到調節后的畫面。接下來要說的特技,就是后期剪輯中經常會用到的轉場特技。轉場特技分很多種,但是在文藝晚會的剪輯中,我們經常會用到的就是硬切(無技巧切換)和淡入淡出的轉場特技,在相聲、小品等節目中通常運用硬切,而淡入淡出的轉場特技的運用,則通常在節奏緩慢的歌曲類節目或是舞蹈節目,由于節奏緩慢,如果前后鏡頭的景別跨度太大,會使觀眾的視覺產生間斷感和跳躍感,這個時候我們就需要用淡入淡出轉場技術,將前后鏡頭進行連接,以達到保持節目的流暢性,讓觀眾的視覺注意力感到自然流暢。
4 結語
事實上,無論是善于記錄現實的攝像機,還是越來越無所不能的剪輯軟件,其操縱者都是有著豐富經驗和豐富想象力的人,剪輯并不是一個將鏡頭進行簡單排列的過程,參與了眾多大型文藝晚會節目的后期制作,讓筆者深刻地體會到了這是一個極其復雜但又非常重要的過程,是對節目的二度藝術創作。我們不僅要掌握剪輯的基礎理論和對剪輯軟件的熟練操作外,更要具備二次創作的剪輯技巧,以不斷提高節目質量,創作出更優秀更好看的節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