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者簡介:王慧(1991-),女,江蘇淮安人,揚州大學教育科學學院,在讀碩士研究生。研究方向:教育基本理論。
一、生命與教育
生命是世界萬物存在的基礎,是人類生存的基本問題。人,作為一個生命的個體,是世界微小的一部分,又是完整個體的全部。世界缺少了生命,將是一個殘缺的世界;個體沒有了生命,會是一個不存在的個體。人的生命與人的教育是緊密相連的。教育作為一種培養人、發展人和完善人的活動,必然與個體的生命發展和生命活動相關聯。
教育與生命,不是彼此獨立的組成。生命的理念貫穿于教育過程的全部,而教育又應在生命的歷程中進行。教育缺少了生命的支撐,將不再是教育;生命缺少了教育的規訓,也不是完整的生命。泰戈爾曾說:“教育的目的是應向人類傳遞生命的氣息。”可見,生命是教育存在的前提。教育的價值不應該只是傳統的知識傳授,更應注入對生命的認知和實踐。“教育是促進人靈魂的轉向”。古往今來,哲人們對教育一直有著正確的理解:關注教育,關注教育的本體,關注生命。而在現實實踐中,對教育本質扭曲的現象數不勝數。生命是教育的前提。教育的核心應該是把握個體的生命意義,從個體生命成長的角度去發展和完善個體。關注生命的教育以及關注教育中的生命,應該是教育內容和教育過程中恒定不變的定律。
二、生命教育的哲學思考
生命教育是什么?生命教育是指一種關注生命本身的教育,既關注自己和他人的生命,也關注大自然一切的生命。除了關注生命本身之外,生命教育更是一種實踐性的教育,關注生存能力的培養,關注生命價值的提升。在教育領域內所提倡的“生命教育”就是“要積極培養學生對所有生命的敏感,關注所有生命的價值,肯定所有生命意義,” [1]教育是關注生命本身的。生命教育是以生命為基礎,關注生命本身的教育。
(一)生命教育是關注人的教育
教育的本真意義是發展人的本性,促進人的健康成長,完成人的“靈魂轉向”。教育的指向是為了使人學會生存。教育應該是關于人的教育。教育的歸宿點和出發點都應是與人的本身相關。人的生命是個體存在的基礎。生命教育也是教育活動的基礎。因此,生命教育應關注個體的存在,關注個體的發展,關注個體的價值,關注個體的歸屬。生命教育是關于人的教育,是關注人的教育。
(二)生命教育是關注人的生命的教育
生命教育是關于人的教育。人是以生命為基礎的。所以,生命教育是關于人的生命的教育。教育的本真意義是發展人的本性,教育的最終歸屬是促進人的發展與完善。真正的教育應是人與人的對話,也就是是生命與生命的對話。教育的本質是對生命的終極關懷。生命教育是以人為基礎、關注人的生命的教育。生命教育關注人的出生與死亡,關注人的生命安全,關注生命的自由形態,關注生命的所有。
(三)生命教育是關注人的生命價值的教育
教育追求的是人的至善發展,生命追求的是生命價值的最終體現。生命價值是生命歸屬的參照。教育的目的是完善人的生命,實現生命的價值屬性。生命教育的實質是感知和體悟生命,最終在人生實踐中實現生命價值。生命教育是基于對生命感知并踐行生命的教育。也就是說,生命教育不僅要從理念上認知生命,更應高標準地踐行生命的真諦,實現生命的價值。生命教育在教人感知生命的同時,也在教人學會如何經營生命。
三、中小學生命教育的理念模式
正如顧明遠所說:“生命教育不是一種教育模式問題,而是教育理念的問題。” [2]生命教育是關注人的教育,是關注人的生命的教育,是關注人的生命價值的教育。生命教育作為一種理念,應貫穿在整個教育的過程中。
(一)生命教育的起點——敬畏生命
生命教育應該是貫穿人的整個生命歷程的教育,生命教育要滲透到個體成長的每一階段。這不僅意味著整個生命的歷程中要進行生命教育,還有生命教育的內容應該也是包括整個生命歷程的,即從出生到死亡。生命教育的理念是讓學生了解生命的可貴,從而敬愛生命、敬畏生命。出生教育可以讓學生了解到生命的起源和出生的秘密,從而尊重生命的到來;死亡教育可以讓學生了解到生命的終結,了解死亡是人的生命周期的一個特定的環節,從而敬畏生命;健康教育讓學生了解到身體的物質屬性,從而更好地認識和了解生命。因此,生命教育的起點是感知生命,從而敬畏生命。
(二)生命教育的過程——尊重并融入生活
生命教育的過程是教育的整個過程,也是人生命歷程的整個過程。生命教育讓學生感知生命后,必須要讓學生融入到生命歷程中。生活是生命活動的主要體現。生命教育的過程就是要讓學生尊重并融入生活。“教育即生活”。教育是在生活中展開的。生命教育是在生活中開展的教育。生活中需要安全教育,生命教育就應給予相對應的安全教育;生活中需要道德教育,生命教育也應給與學生對應的道德教育。在生活中,一切善的、美好的教育都應給予學生。因此,生命教育的過程應該是讓學生尊重生命,并且融入生命活動中去。
(三)生命教育的追求——尋求生命價值
生命教育的起點是感知生命,從而敬畏生命,但這并不是生命教育的最終追求。生命教育旨在幫助學生能更好地理解生命的意義,確立起生命質量與生命尊嚴的意識,使他們能擁有一個美好的人生。 [3]生命教育的追求應該是尋求生命的價值。追求生命價值是生命教育的最高層次。生命本身就具有一定的價值,作為自然界基本的存在,生命給了萬物靈氣。生命還是一種價值的體現。生命的價值在于享受生命、體驗人生。這不是單純的物質享受,而是建立在意識和精神的基礎上的。尋求生命的價值是生命的存在意義,也是生命教育的基本追求。
四、中小學生命教育的實踐出路
生命教育的理念是美國最先提出來的隨著時代的發展,我國也越來越重視青少年的生命教育。《國家中長期教育改革和發展規劃綱要(2010-2020年)》中將生命教育與體育、勞動教育、安全教育、國防教育、可持續發展教育并列成為六大教育,足見國家對生命教育的重視。中小學開展生命教育,應該將認知與實踐相結合,在“知行意”的模式中優化生命教育的現有途徑。中小學生命教育的實踐探索,可以從以下幾個方面開展:
(一)設置生命教育的專門課程
在中小學課程中,生命教育需要被專門的教導。調查研究表明中小學生的生命意識十分淡薄,對生命的意義和價值的認識不清晰, [4]這也導致了許多悲劇的發生。對中小學進行生命教育是迫在眉睫的事情。最直接的生命教育應該是設置專門的課程。在課堂教學中,通過專門的生命課程,教師傳授給學生有關生命的知識,讓學生感知生命,從而珍愛生命。出生教育、死亡教育、安全教育等等,這些有關生命的教育都應該作為知識傳授給學生。同時,生命課程的設置也要注意對生命實踐和生命情感的培養。了解生命知識,參與生活實踐,體驗生命積極情感,中小學生們在豐富多彩的生命知識課堂里感悟生命、了解生命,進而促進生命價值的實現。
(二)進行生命教育的學科和管理滲透
中小學學校的生命教育不應只是生命教育專門課程的孤軍奮戰,而應該是其他所有學科的基本任務。生命教育需要滲透到其他課程的教學中去。如語文課程中,通過賞析美好的自然風景、勵志的人生故事,引導學生審美價值的提升,促進學生更好地感悟生活,感悟生命;歷史課課程中,通過對歷史人物的人生價值的評述,引導學生對生命價值的正確理解,鼓勵學生積極追求生命的至善價值。同時,學校的管理中也應該滲透生命教育。教師應該關注學生,關注學生的生命。在日常的管理中,教師是與學生緊密聯系的。教師必須有生命教育的理念,時刻關注學生。學校的管理制度中,也要滲透生命教育的基本理念。學校要將生命教育作為教育的基本內容,關注學生的健康成長。
(三)開展生命教育的主題實踐活動
生命教育應該受到中小學的高度重視,學校應該開展豐富多彩的主題實踐活動。實踐活動可以讓學生更切身的體驗生命的價值,更好地感知生命、體悟生命。中小學的生命教育實踐活動應該結合中小學生的身心發展特點,設計既易于接受又有體驗價值的實踐活動。如“保護動物、珍愛生命”的主題活動,不僅可以讓學生在現實實踐中體驗保護動物、珍愛生命,更能促進學生對生命價值觀的正確認識。除此之外,教師應該在開展主題實踐活動的時候,注重引導學生樹立正確的生命認知觀,引導學生依據所學內容養成正確的行為習慣,促進學生積極、健康、全面地成長。生命教育的實踐活動有很多,設計者不僅要將生命教育的主題理念設計在活動內容中,更要在活動的過程中促進學生對生命的感悟。
(四)營造生命教育的積極校園文化氛圍
校園是學生所處的社會環境,是學校
(下轉58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