付優
(長江大學教育學院 湖北荊州 434000)
關于積極心里學發展的新研究方向
付優
(長江大學教育學院 湖北荊州 434000)
積極心理學是心理學研究的一種新的模式,它是在二十世紀末西方興起一股研究思潮,這種心理學相對于消極心理學而言。它關注的是人性格中的積極部分,主張積極心理學應對普通人何如在既定的條件下更好的發展、生活、如何能充分發揮具有天賦人的潛質等方面做的諸多研究。在這樣的時代背景下,心理學家對希望、快樂、感激、感戴、滿意等積極情緒展開了廣泛的研究,這些研究組成了積極心理學研究領域中的重要部分。
積極心理學 發展 新研究 方向
隨著通過生化技術來治療心理疾病和情感問題,越來越多的人對精神和心理對抗運動的研究興趣也逐漸增大。而最早意識到積極心理學作用的是:馬丁·賽里格曼博士,它是積極心理學研究的鼻祖,并且用了40多年的時間致力于積極心理學的研究。隨著物質生活水平的提高,科技的迅速發展,人們在追求生活質量的同時,卻忽視了精神追求,因此負面心理紛至沓來。與此同時,傳統的心理學中的諸多理論把人過于機械化,忽略了人內在的潛能和主動性。因此,積極心理學應運而生。
1.積極心理學簡介
在過去10年里,心理學的一個重要的發展是其研究以及應用合理的囊括了人類經歷的精神層面曾經被視為消極的、不成熟的、甚至是病態的心理現象已經不再為人鄙視,而更多的心理學專家對其表現出了積極地態度。
積極心理學主張研究人類積極地品質,它與消極心理學對立而生,相對于消極心理學的負面、低落,積極心理學能充分挖掘人固有的潛能,促進個人和社會的發展,使生活更加的幸福安定。積極心理學本身利用了心理學目前比較完善有效的試驗方法和測量手段,研究人類力量和美德等積極方面的一個心理學思潮。
2.積極心理學的研究范圍及發現的問題
單就目前心理學研究的對象而言,積極心理學主要從三個層面上來研究其對人產生的影響。
首先由內而外,在主觀層面上積極情緒體驗的研究,其包括:幸福感和滿足感、希望和樂觀主義,以及快樂和幸福。而研究表明,人類的各種積極情緒之間是相互影響,相互關聯的,往往在體驗一種積極情緒的同時,也會間接的感受到其他的積極情緒。
單就個人而言,是研究積極的個人特質:愛的能力、工作能力、人際交往技巧、對各種事物的感知能力、天賦、智慧等等,積極的人格有助于個體采取更為有效的應對策略,從而更好的面對生活中的各種壓力。
在群體的層面上,積極心理學研究公民美德和使公民更具社會責任感的社會以及民間組織,包括健康的家庭、關系良好的社區、有責任的媒體等等。
在對積極心理學產生的條件做相應研究的同時,人們也發現了諸多矛盾的問題。例如:在不同的文化背景之下,積極的心理學強調獲得積極情緒,必須存在快樂、滿足、幸福等必要因素,但是中國古人卻留下了:“吃得苦中苦,方為人上人這樣的名言,而一些常識也進一步證明,有些成功,也要面對負面情緒的積累,而長期處于優渥環境下的人,反而玩物喪志,所以積極情緒與消極情緒之間如何轉化?如何塑造更健全的人格?這些也給積極心理學的研究帶來了新的挑戰,因此這也有待專家們的進一步的探究。
1.積極心理學的發展,完善心理學理論體系
積極心理學的發展,并不是全新的流派,它是將以前各種專業研究中忽略的積極心理元素整合在一起,然后取其精華,去其糟粕,進行某種程度上的創新,促進心理學分支中人性積極層面的發掘。如今,積極心理學被越來越多的群體所重視,逐漸成為當代心理學新的研究方向,所以積極心理學發展的研究,有利于構建心理學的完整體系,同時發展積極心理學技術,從而提高人們的心理素質及水平,使之與生活質量的提高相匹配,由此帶動社會的和諧發展。
2.積極心理學能提高人的生活質量和生活水平
積極心理學致力于研究的對象是個人,而且其關注的是人的優點和價值,關注正常人人性中的積極的成分,從而更加全面的了解人心理狀況,更有利于展開積極的干預和誘導,以促進個人、家庭和社會的和諧發展。積極心理學在生活中的應用,也可以減少負面情緒的產生,從而更好的建立健全人格。
3.積極心理學的發展對于傳統研究技術的沿用,促進其更新變革。
從某種角度來說,積極心理學是在消極心理學的基礎上發展起來的,它是消極心理學研究過程中碎片化的整合,是一個創新的過程。積極心理學的研究,繼續沿用了消極心理學研究的方法,例如:問卷、訪談、實驗等,但是又在此基礎上進行了創新變革,研究方法更加的標準、醇熟,從而使研究方法更高的服務于心理學研究體系。
積極心理學的研究方法主要遵循當前主流心理學的研究方法,例如:問卷,訪談,實驗等各種方法,同時中間還融合了人本主義思想。積極心理學倡導探討人的美德、愛、寬恕、感激等各種積極的方面,引導人們不斷的發現自身長處,使普通的個體對社會及生活充滿積極情緒,促進個人,團體和社會的繁榮,從某種意義上來來說,積極心理學彌補了心理學知識體系上的空檔。
但是換言之,積極心理學也并不是憑空出現的新鮮事物,在以前的心理學研究中,就已經存在了積極心理學的元素,只是它們當初相對的分散,沒有被整合成一個整體,雖然西方學者對于積極心理學的研究,得出了許多振奮人心的結論,但是上述研究中發現的矛盾及問題也有待進一步的考證。
[1]曹愛紅,陳曉芳,宋惠佳.當代心理學研究的方向及價值核心.[J].心里科學進展,2008,5(9):30-37
[2]嚴文斌,宋佳鑫.社會對于大學生主觀幸福感的支持和影響.[J].應用心理學,2005,11(8):56-69
[3]王文章,李政.自我決定理論對于積極心理學研究的貢獻.[J].心理學探索,2006,5(6):39-45
[4]王倩,李偉嘉.理念與行動對于積極心理學的影響.[J].中國健康心理學雜志,2003,9(10):79-8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