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者簡介:井思源,女,河北大學新聞傳播學院2014級碩士,主要研究方向:新聞學。
摘 要:在當今媒體變革的時期,隨著用戶地位不斷提高,人際傳播理論得到重視。本文以網絡中的人際傳播為研究對象,重點論述其特點、存在的問題和在當代的新變化。我們應看到網絡人際傳播的重要意義,趨利避害,適應時代發展的要求。
文獻標志碼:A
文章編號:1674-8883(2015)17-0241-01
隨著互聯網技術的快速發展,網絡成為了生活必需品,網絡中的交往占據了人們大量的時間和精力。而網絡上的傳播活動,在傳統意義上來說更多被認為是大眾傳播。而隨著傳播技術的進步,傳播方式變化,對網絡人際傳播逐漸重視起來。人際傳播是個人與個人之間的信息傳播活動,也是由兩個個體系統相互連接組成的新的信息傳播系統。 [1]人際傳播可以溝通信息、交流感情、實現社會協作、傳承文化,是人們實現社會化的重要工具。隨著網絡的迅速發展,傳播渠道更加多樣,普通人可以更好的表達自己的觀點,話語權不斷提升。人際傳播地位的提升是適應用戶意識時代的要求。
網絡中的人際傳播是指在互聯網上進行人際傳播活動,它是傳統人際傳播在新媒介中的延伸。
一、網絡人際傳播的特點
(1)平等性。網絡中的人際傳播弱化了現實人際傳播中的等級、地位,呈現出更為平等的特點。在現實的人際傳播中,有很多的上級對下級、長輩對晚輩的傳播活動,且這種活動是不能選擇的,在這個過程中存在著大量不平等的傳播。網絡中的大眾傳播則是專業的傳播組織對受眾傳播信息和價值觀,是一種主動傳播與被動接受的關系。而網絡中的人際傳播則更多地以興趣愛好聯結到一起,是一種有選擇的傳播活動,因此更為平等。傳者的多元化在一定程度上弱化了受者的被動特征,二者角色的互換經常成為現實,因而交流出現了“控制權的潛在平等”。 [2]網絡將世界各地的人們聯系到一起,這里的傳者不僅是生活中認識的人和可接觸的媒介組織,而且可以是任何不認識的人,他可以向你傳播,你也可以向他傳播。傳播渠道和傳播主體的豐富與多樣,使得過去的一種觀點、一家媒介控制人們思想的情況不會再發生,更加平等成為了傳播中的主流。但也必須承認,這里的平等性是相對意義上的平等性,現實生活中具有影響力的人物、組織,以及網絡中具有影響力的各種因素,他們的觀點、態度更容易被接受和認同。
(2)廣泛性。廣泛性首先表現在地域的廣泛性,它打破了空間的限制,使得傳播擴展到更加廣闊的領域和更廣泛的人群中。傳統意義上的人際傳播一般受到各種因素的限制,相對來說,交流的范圍是有限的。而網絡則仿佛使人們隨時隨地處于旅途中,人們可以不斷地變換交流的對象,這些交流對象的來源也更加廣泛,可以說,基本上打破了地域的局限性。不同文化背景的人通過網絡進行人際傳播的可能性大大增加。 [3]其次,傳播過程中所交流的話題也具有廣泛性。你可以在網絡中與他人交流任何話題,而這些話題很可能是你在現實生活中不會與人交流的。所以說,網絡人際傳播具有廣泛性,它是現實人際傳播的擴大化。
(3)匿名性。在網絡的匿名狀態下,人們會隱藏真實的自己,只將自己想要表現的一面展現出來。網絡人際傳播的匿名性,使個體在進行自我表達時,會較少顧及社會規范的約束,比較任性。因為匿名性,他無需對自己的行為承擔后果。 [3]但也正由于網絡的匿名性,使得人們之間的社會等級差異消失,導致傳播更加平等。
二、網絡人際傳播存在的問題
(1)現實人際交往的缺失。由于人們增加甚至沉溺于網絡中的交往活動,必然導致現實生活中人際交往的減少、人際關系淡漠、忽視與物理世界的聯系。由此可能導致的心理問題和情感缺失值得關注。
(2)外在因素的缺失。網絡中的人際傳播畢竟只是在網絡中通過簡單文字、語音、表情符號的交流,缺少真實的社會化情境,存在著很多問題。首先是身份的隱匿性使得更多的虛假與欺騙發生。其次是環境的外在作用降低。人是社會化的動物,網絡只是一個虛擬環境,不可能代替全部的人類社會,網絡人際交往與真實生存環境斷裂,必然造成極大的不良影響。再次是非語言符號的缺失。傳統的人際傳播包含著大量的非語言符號,文字的字體、語言的音調、聲音的大小、說話時的肢體動作、眼神、面部表情都蘊含著大量的意義,網絡中的人際傳播使得這部分的傳播消失,有可能產生傳播的歧義、理解發生障礙或是傳播失效,傳播質量必然受到影響。
(3)不良思想的影響。網絡人際傳播廣泛發展也伴隨著大量不良觀念侵蝕人們思想的風險。任何人都可以在網絡上發表言論,而且這些言論大部分是不受限制的,存在著不良思想、觀念的可能。人們在進行人際傳播過程中,很有可能會受到這些不良思想的影響。這些影響潛移默化,并長時間作用于普通個人,會產生意想不到、難以控制的危害。
三、網絡人際傳播的變化
現在網絡人際傳播與過去最明顯的差別就是一對多傳播影響力的擴大化。過去網絡人際傳播的主要方式是QQ、電子郵件等,執行的更多是一對一的人際傳播,而隨著新的網絡人際傳播方式如微博、豆瓣、天涯社區、百度貼吧的興起與發展,網絡人際傳播更趨向于一對多的傳播。例如,一個人在微博上發表的觀點,會被搜索同樣關鍵詞的人們看到,或是通過熱門微博被他人看到,他們的觀點會潛移默化的影響這些人,給他們的思考與行動一定的影響。豆瓣上的影評、書評可以直接影響到閱讀者是否觀看電影或購買圖書,而這些影評、書評也是人際傳播的內容。在這里,受眾和傳者都是雙重意義上的,因此人際傳播更具有交互性。 [4]
隨著QQ、微博、推特等的廣泛應用,用戶的地位得到普遍提升,人與人之間的相互影響逐漸加強(這種影響大部分是潛在的)。我們應明確,人們更愿意接受看似與自己平等的對象認同的觀點、提出的言論,這點雖然人們不想承認,但是它的確是普遍存在的。認清這種傾向對于傳播學的研究具有重要的意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