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思 凡
?
你真的需要旅行嗎
文/思凡

國內一家知名的專業戶外旅行網站曾經對5000名年齡段為18歲~40歲的有近期旅行打算的受訪者進行了一項名為《你為什么要去旅行》的調查。
A.早已養成每年工作之余,在固定的時段旅行的習慣,權當放松(25%)
如果只是當作放松,你會考慮其他方式嗎?
a.會(52%)
b.不會(48%)
B.其實自己本沒有打算,只是為了陪伴家人或者朋友(12%)
C.純粹因為想體驗一把“說走就走”的感覺(15%)
D.感覺旅行是一種時尚,跟風而已(18%)
E.喜歡去陌生的地方探險,期待旅行中新奇的所見所聞(22%)
F.說不清楚(8%)
“其實我們5年前在國內做過一個類似的調查,現在的數據和那時發生了很大的變化。”網站調查負責人、業內資深人士、常年在海外旅游咨詢公司擔任高管的香港人Gloria koo說,“那時真正喜歡旅行的人幾乎超過了一半?!?/p>
“我不知道人們的心態發生了怎么樣的變化”,有常年海外生活和行業經歷的Gloria對這種變化表示不解,“人們的消費能力越來越強,現在的出游選擇也越來越多,真正熱愛旅行的人卻不斷減少?!?/p>
盡管如此,Gloria對國內旅游行業的市場前景卻十分看好?!皣鴥鹊穆糜问袌鲆恢痹谠鲩L,旅行開支在國內家庭開銷中的比重有增無減,拋開旅行的初衷不談,人們在旅行上的花費越來越多,我們公司的盈利一直在令人滿意地增長著。”
國內出游的人數和相關消費在不斷增長,旅行心態卻在悄然發生變化。在歐美,旅行之于,人們如同享用飯后甜點一般自然,他們對旅行的熱愛,不會因為歲數的增加或者收入的減少而改變。
筆者曾經寄宿在倫敦一戶三代同堂的英國普通家庭一段時間。奶奶已經過世,健在的爺爺曾經是一位木匠,兒子是銀行職員,媳婦是百貨公司的售貨員,還有一個7歲大的孫子和5歲大的孫女。每個周末,一家人都會駕車出游:河邊野餐,徒步登山,在公園里陪小孩子踢球或是在鄉下的池塘邊陪爺爺釣魚,選擇的地點基本都不會重復,但都基本上限定在往返4~6個小時的車程,幾乎沒有出國旅游的安排。這種家庭式旅行,在爺爺還只有他孫女這么大的時候就已經開始了,并一直傳承下來。
而在人均收入更低的中國,你會發現,環游世界卻是人們常常掛在嘴邊的口頭禪,叫囂著行將進行一次“說走就走”的旅行。按照行為心理學的理論,這個群體可被歸類為“旅行姿態者”。這種姿態只是對個人格調和生活品質的一種粉飾,他們拼命吮吸著關于旅行的一切熱點和最新資訊,依靠搜集網絡信息和默背別人的旅行經歷豐富著自己關于旅行的信息量,在任何場合都能接過有關旅游的話題,仿佛通過別人的雙眼和雙腳,自己早已行遍千山萬水,賞盡日出日落。卻不敢面對因為害怕堵車或是厭惡雨天撐傘,他們甚至連自己城市的郊區都還沒去過的事實。
并且,他們從來沒有問過自己:為什么要去旅行?
(張亞梅摘自《商界·時尚》2014年第12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