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策劃/劉忠才 吳中平
□編輯/李勝基 張麗萍
定要山村換新顏——遼寧省選派駐村工作隊工作綜述
□策劃/劉忠才吳中平
□編輯/李勝基張麗萍

去年教育7月實,踐為活把動黨落的實群到眾基路層線,在聯系基層、服務群眾中推動機關、企事業單位作風轉變,遼寧省委省政府從省、市、縣三級機關和企事業單位抽調5300多名干部,每3人組成駐村工作隊,深入到1790個貧困村開展駐村扶貧工作。駐村干部牢記組織重托,不負群眾期望,堅持“身入”“心入”“融入”農村,上接“天線”尋資金、找項目,下接“地氣”攏隊伍、聚民心,奏響遼沈農村大地強基固本、扶貧攻堅最強音。
由于歷史和現實等諸多因素,全省還有214.4萬農村低收入貧困人口,嚴重阻礙了農村經濟社會發展,農民群眾脫貧致富的愿望十分迫切。全面建成小康社會,重點在農村,難點也在農村,省委省政府強調必須舉全省之力補齊貧困地區這塊“短板”。2014年3月,省委、省政府制定了推進農村扶貧開發工作實施方案,把向貧困村選派駐村工作隊作為創新扶貧開發工作機制
的重要舉措,著力解決村級組織戰斗力不強、經濟發展方向不清、服務群眾缺乏抓手等問題。
駐村工作隊選配得強不強,直接關系扶貧工作效果和群眾對黨和政府的信任。省委組織部、省扶貧辦聯合下發文件,按照“政治素質過硬、協調能力較強、工作作風扎實、適應農村工作”的標準,從省、市、縣三級機關和企事業單位中,重點選拔優秀年輕干部和后備干部組成駐村工作隊,把駐村工作作為培養鍛煉年輕干部的重要措施。去年9月,全省1790個駐村工作隊全部組建完畢并陸續對接進駐農村,發揮政策優勢、技術優勢、資源優勢,直接打通服務群眾“最后一公里”,為推動貧困村脫貧致富注入新的發展動力。
省政府辦公廳在關鍵處室、關鍵崗位精挑細選,確定2名處級干部、1名年輕科級干部組成駐村工作隊。遼東學院黨委從院系領導干部中選派工作隊長,從年輕后備干部中選派隊員,經自愿報名、資格審查、民主評議、黨委會研究,從32名候選人中擇優確定3名工作隊員,落實一包3年幫扶責任。省公安廳交管局干部于學斌得知被選為駐村隊員時興奮地說:“駐村工作既豐富人生閱歷,又補上基層工作經歷,報名時還怕選不上,這回選上了,一定得干出名堂來。”
熟悉政策,掌握方法,轉換工作角色,是做好駐村工作的前提。省委組織部、省扶貧辦舉辦駐村工作隊培訓班,對駐村工作隊長、各市縣組織部門和扶貧辦相關人員進行培訓,明確了駐村工作隊的基本任務:抓好班子、建好隊伍,謀好思路、富民強村,建章立制、規范管理,服務群眾、促進和諧。省人社廳駐村工作隊隊長朱雙友說:“扶貧工作對我們來說是全新的工作。通過這次培訓,我們找到了答案,回去后就要把扶貧工作做好做實。”各市縣委組織部、扶貧辦結合各自實際,采取專題培訓、全員輪訓等方式,對市縣機關選派的駐村干部進行培訓。朝陽市以組織拉練觀摩、先進典型介紹經驗等方式,對341個工作隊1023名駐村隊員全員培訓,幫助創新幫扶理念,提高助推發展能力。
為確保駐村工作隊派得出、蹲得下、干得好,省委組織部等單位聯合下發了管理辦法,建立了駐村工作隊幫扶檔案,實行實名制管理。各級組織部門和扶貧部門安排本級選派的駐村工作隊與鄉村黨組織簽訂“目標承諾書”,作出“不脫貧、不脫鉤”的莊嚴承諾。省委組織部、省扶貧辦采取隨機走訪、聽取縣鄉反饋意見、定期通報幫扶情況等方式,了解各單位駐村工作情況,督促駐村不到位、幫扶不得力單位及時整改。
“給錢給物,不如幫建個好支部”。各駐村工作隊把整頓幫扶基層組織,建強村黨支部,提升村干部能力素質作為首要任務來抓,協助鄉鎮黨委抓班子帶隊伍、選好配強村黨組織帶頭人,指導村黨組織在符合條件的農民專業合作社建立黨組織,采取“走出去”“請進來”的方式培訓村黨員干部,幫助建立村干部崗位目標責任制,調動了村干部干事創業熱情。目前,各地累計調整村黨組織書記195名,培訓村黨員干部1.5萬人次,建立農民合作社黨組織88個。本溪市把駐村工作隊隊長任命為村第一書記,幫助理順村“兩委”關系、規范村級運轉、推進場所建設、化解矛盾糾紛,全市25個軟弱渙散村黨組織全面轉化晉級。省委組織部駐建平縣朱碌科鎮二道河子村工作隊探索實施“村事民議、村務民決、村財民管、村廉民督、村干民評”的“五民機制”,強化了村級民主和村干部管理,讓惠民政策“不打折、不走樣、不變形”。省農委駐阜新蒙古族自治縣(以下簡稱阜蒙縣)富榮鎮魯家荒村工作隊舉辦幫扶村及周邊村98名村干部、黨員致富骨干、合作社負責人參加的農業經濟綜合管理班,擬用兩年時間培養一批適應現代農業發展和新農村建設要求的新型農民。

駐村工作隊隊員參加所在村的組織生活會
健全完善制度規范,推進黨務村務公開,加強以村黨組織為領導核心的村級自治組織建設,也是駐村工作隊的重要職責。省新聞出版廣電局駐阜蒙縣佛寺鎮水泉村工作隊在充分調研的基礎上,會同村“兩委”研究制定了村務管理、議事決策、村務公開、財務監督等制度,給群眾一個明白,還干部一個清白,并提出以制度建設為保障,打造縣級先進黨支部的目標。省海洋與漁業廳駐義縣稍戶營子鎮五臺溝村工作隊指導村黨組織完善“四議一審兩公開”制度,推進村級事
務民主決策,半年召開5次“兩委”班子會、6次村民代表會議,討論并實施了村屯規劃、道路硬化、村部修繕、產業調整、幫扶對象確定等重大事項。村黨支部書記崔仲春深有感觸地說:“去年新建廣場、翻蓋村部,全都是村民主動出工出力,節約資金5萬元,這事擱以前想都不敢想。”
推進村級組織陣地建設達標升級工作是第二批群眾路線教育實踐活動的重點任務。各駐村工作隊積極協助鄉村黨組織搞規劃、跑資金、落項目、抓配套,全年新建和改擴建活動場所243個。省政府機關事務管理局駐昌圖縣大四家子鎮方家船口村工作隊籌資50多萬元,改建村部200平方米,新建文體廣場1000平方米,并配全辦公設施、圖書資料、體育器材,使村部成為服務群眾、議事決策、文體活動中心。省外經貿廳駐寬甸滿族自治縣牛毛塢鎮五道嶺村工作隊,將面積不足100平方米的村部改造成包括辦公場所、服務群眾場所在內的300平方米的多功能綜合性場所。省安監局駐彰武縣大四家子鎮勝利村工作隊到村里對接時,看到村部辦公設施破舊,第二次進村就帶去7臺新電腦、4套辦公桌椅和辦公用品,并對村部粉刷裝修,使村部煥然一新。村級組織翻天覆地的變化對彰武縣大冷鎮大冷村黨支部書記竇海燕觸動很深:“我做村書記這么多年,很多工作想都不敢想,更別提做了。工作隊猶如一陣春風,激發了村‘兩委’的熱情。如果我們再不努力工作,不僅對不起工作隊,也對不起老百姓。”

駐村工作隊成員到農戶家調研走訪 村民拉著駐村工作隊員的手,有嘮不完的嗑
基礎設施差、產業結構單一、集體經濟空殼是制約貧困村發展的主要問題。各駐村工作隊走村入戶訪民意,深入調研定思路,普遍會同村“兩委”制定了三年發展規劃和年度幫扶計劃;引導農民圍繞市場需求調整生產結構,培育和發展優勢特色產業;指導村“兩委”通過盤活存量資產、開發“四荒”資源等渠道壯大集體經濟,破解農村經濟發展瓶頸問題。半年多來,先后爭取扶貧和支農資金2.8億元,發展“一村一品”農業項目464個,領辦創辦農民專業合作社455個,引進合作企業183個,化解村級債務810萬元,激活了農村經濟發展的“一池活水”。省林業廳駐村工作隊針對彰武縣大冷鎮大冷村種植結構單一的現狀,爭取資金建設500畝苗木生產基地,成立了苗木專業合作社和果樹專業合作社。省科技廳駐朝陽市聯合鎮北臺子村工作隊協調省微生物科學研究院提供技術指導和優惠菌棒,建設香菇栽培基地,并與遼寧宏潤食品建立“公司+基地+農戶”的合作化經營,初期建設大棚20個,栽培10萬棒香菇,后期計劃擴大到500個大棚、250萬棒的規模。省海洋與漁業廳駐村工作隊組織農民成立以生產加工小米、雜糧為主的合作社,并注冊了“五臺”牌商標,申報無公害農產品認證。
加強農村基礎設施建設,推進美麗鄉村建設,也是駐村幫扶的重點任務。各駐村工作隊協調資金項目,推進人畜飲水、農田灌溉、通路通電、環境整治等基礎設施建設,改善群眾生產生活條件。半年來,爭取和協調資金3.8億元,完成道路改造1687公里,新建水利設施1547處,安裝村屯節能路燈9651盞,新建垃圾投放點2704處。省委辦公廳駐村工作隊為建昌縣魏家嶺鄉魏家嶺村申請110萬元財政獎補資金,用于美麗鄉村示范村建設;投入60萬元新建5萬立方米垃圾無公害處理場和休閑娛樂廣場。省委宣傳部駐朝陽縣羊山鎮東
升村工作隊投入資金630萬元,用于村部建設、路面改造、生態旅游區建設。省外經貿廳工作隊籌資40萬元建設防洪防護工程,保護耕地面積2260畝。省邊防總隊駐村工作隊協調資金20萬元,為村里新建了一座長15米、寬6米、附帶135米防護壩的“連心橋”,解決了岫巖滿族自治縣哈達碑鎮希林村群眾“出行難”問題。省海洋與漁業廳駐村工作隊隊長李紅岡利用個人關系幫助村里新建衛生室,安排村醫生免費到大連接受了半年培訓,村民實現了“小病不出村,大病能診斷”。

在省婦聯駐村工作隊的協調下,許多農村婦女得到了“玫琳凱母親創業循環基金”
“走屯不落戶,戶戶見干部”。各駐村干部把走訪群眾,了解村情,排查貧困戶作為基礎性工作來抓,一戶一戶走訪調研,一戶一戶幫選致富路子,一戶一戶聯系幫扶對子,做到定戶、定人、定責,實施精準扶貧。半年來,各級駐村工作隊入戶調查村民21萬戶,建立檔案22萬份,結對幫扶11.4萬戶,捐款捐物2713萬元,引進致富項目548個。省委組織部駐村工作隊完成了建平縣朱碌科鎮二道河子村181戶貧困戶走訪調研和分類歸檔,共資助6名貧困大學生,投資50萬元新上養殖項目。省政府發展研究中心駐村工作隊對新賓滿族自治縣旺清門鎮蜂蜜溝村120戶貧困戶逐戶走訪,篩選出53戶較為貧困的家庭,同機關黨員結成“一對一”幫扶對子。省有色地質局駐建平縣燒鍋營子鄉烏克朝村工作隊走訪310多戶村民,為88戶貧困戶送去慰問金3萬元,組織局機關處室與29戶特困戶結成幫扶對子,還投入50萬元幫助發展民俗旅游項目。省人社廳駐阜蒙縣七家子鎮清河村工作隊協調落實困難家庭高校畢業生求職補貼政策,送招聘信息到村,推薦40多人就業。省林業廳籌資幫助3戶貧困戶實施危房改造,住上寬敞明亮房子的季鳳學眼含熱淚說:“如果沒有駐村工作隊和鎮里的幫助,我住上新房子不知要等多少年。這下,我的日子可有盼頭了!”
駐村干部通過與群眾同吃、同住、同勞動,了解了農村,熟悉了農業,親近了農民,轉變了作風,提升了能力,真正在“廣闊天地”里接了地氣,聚了民氣,長了才氣,壯了底氣,實現了助推農村發展和砥礪鍛煉自己的“雙贏”。
朝陽市龍城區委常委、組織部長羅玉紅對省科技廳駐龍城區聯合鎮北臺子村工作隊贊譽有加:“駐村工作隊幫村里修路、安路燈、建廣場,老百姓可信任駐村干部啦。為方便指導菌菇生產,隊員吃住在大棚里,一到飯點群眾就東家請西家讓。到冬季怕爐子出問題,村干部硬是偷著把隊員行李往鎮里搬。”老百姓還編了順口溜:“駐村干部作風實,自帶被褥和糧食,深入村組辦實事,助農增收做得實。”
“送去真情、帶回營養。”今年1月15日,省直機關工委組織了一場別開生面的主題教育會。省直機關工委駐村工作隊將所駐村老支書董福才40余年防沙治沙的先進事跡帶了回來,機關干部與老支書的妻子、同事、親屬面對面交流,老支書帶領群眾防沙治沙,最后病倒在床上的感人事跡讓機關干部淚水打濕衣襟。在盤點半年來駐村工作收獲時,省民委干部張全說:“駐村工作使我真正體會到農民盼富的愿望、基層干部的艱辛,增強了大局觀念和責任意識,今后要更加自覺地把群眾歡迎不歡迎、高興不高興作為定政策、干工作的出發點和落腳點。”省社科聯干部白云峰說:“我是從農村走出來的,總以為了解農村,但這次駐村看到還有很多群眾生活貧困,感覺到肩上的責任沉甸甸的,得想方設法讓老百姓過上好日子。”
一本本厚實的《駐村工作日記》記錄著駐村干部工作和成長的點點滴滴,丈量出駐村干部心系發展、胸懷民生的拳拳深情。省婦聯駐北票市泉巨永鄉巴里營村工作隊隊長戴雪梅動情地寫道:“一戶戶走下去,炕頭的問候和笑聲拉近了與鄉親們的距離,我們與群眾的關系一天天變得更自然、更親近、更真誠,我漸漸明白了省里開展這次駐村工作的真正意義。”
如今,駐村干部正在用自己的辛勤汗水,在農村這片熱土上辛勤耕耘,點亮希望,打造出一個個堅強的戰斗堡壘,樹立起一個個共產黨員的良好形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