何明躍,熊仲金
(云南電網怒江供電有限公司,云南 怒江 673100)
某電網的調度自動化系統(EMS)為ON-2000 系統,具備SCADA 功能。根據調度組織架構調整要求和集控站建設需要,新建了與地調同架構的OPEN-3000 系統,兩套系統均能獨立運行,配置了各自的數據采集設備、網絡設備、前置服務器、SCADA 服務器、數據庫服務器、調度工作站、維護工作站。主站系統基本功能一致。實現主備調功能兩系統應接入廠站131 座。廠站遠動裝置同時向備調系統(調控一體化系統)與主調系統(地調)發送2 路實時數據。
區域配電網地調與配調之間,采用調集控自動化OPEN-3000 系統,實現建設調集控一體化模式。“調控一體化模式”,即將原來的變電監控、變電運行維護全面分離,將監控業務與調度業務融合,實現電網調度與電網監控一體化管理。這種新的管理模式顯著提高了電網故障處理效率和日常操作效率。另外在“異地容災備用”功能上又充分利用了電力通信資源,將地調系統和配調系統遠程互聯,使之邏輯上成為一體,實現數據資源共享。這樣不但提高了系統運行可靠率,還可以通過權限設置和信息分流技術實現調度、監控的智能化。保障調度、監控互不干擾。
互為備用系統的核心是:在正常情況下,兩套OPEN-3000 系統完全獨立運行,互不干擾,在一個系統設備元件故障情況下,另一個系統可互相接管對方故障模塊,實現系統間信息及時轉移。在實際運行中,配調調控一體化主站系統可以與地調系統互為主備調系統,當任何一套系統出現故障時,另一套系統接管其所管轄的廠站,實現互為備調功能。

圖1 區域配電網調控一體化系統通信模式
區域電網廠站遠動裝置同時向備調系統,實現調控一體化系統,區域配電網系統建設與主調系統(地調)發送實時數據。遠動通道均按雙通道配置。正常情況下,兩方互為主備用系統,備用系統進行電網監視和分析,當任一方系統發生異常時,可將備調系統升級為主調用。
1)模式一:兩套主站系統OPEN-3000 主網不需要互聯,兩套系統互置工作站,分別進行維護,實現互為備用功能。正常情況下畫面均可監視,并可通過人員權限分配實現遙控功能。
優劣勢分析:首先優點是此模式對兩套系統影響很小,不需要做大的變更,管理界面清晰。缺點是需要在兩套系統中分別完善系統模型,并達到兩套系統的模型一致、采集量、遙控量信息一致,今后系統維護也需在兩套系統中同時進行。
2)模式二:兩套主站系統OPEN-3000 主網互聯,系統實時備用,同步更新,主系統一側的模型、圖形、參數的更新可以自動同步至另一側,滿足單邊維護,雙向自動更新。OPEN-3000 系統現有數據同步主要完成商用庫和實時庫的同步更新工作。商用庫用于存儲電力系統模型數據,實時庫作為各應用服務器的內存緩沖區,用于存儲電力系統運行中的模型數據和實時方式數據,以提高系統響應速度和處理能力。各應用服務器實時庫中模型數據首先從商用庫中通過下載方式獲得,下載后即可為其他客戶端提供數據訪問服務。當主EMS 系統模型數據需更新時,系統通過商用庫和實時庫同步機制,將模型數據同步至備調系統,從而實現主備調模型數據自動同步。
優劣勢分析:優點是減輕了維護工作量,工作效率高,數據統一;缺點是備系統的維護工作需在主系統上進行,如果主EMS 系統模型或數據庫出現異常,會直接影響到備調系統運行,可能出現主備系統同時故障的風險,嚴重威脅電網的安全穩定運行,存在主備系統同時故障的風險;且在目前調度組織架構下,職責分工不容易確定;管理界面不清晰。
3)模式三:雙邊分區維護,人工同步:目前OPEN3000 系統維護只能單向維護,單向同步。暫時不能滿足雙向同步、雙向更新。這種模式需系統提供手工同步工具,由自動化維護人員定期同步主備EMS 系統模型數據,備調系統更新后反映最新的電網運行模型。
優劣勢分析:根據功能限制兩單位在維護工作中各自維護各自管轄的界面,維護完成后單向手動同步至對側。優點是職責分工明確,各自維護各自的管轄廠站數據。缺點是兩系統維護中對網絡互連帶寬要求比較高,人工同步數據有可能對主站系統造成危害,且未減輕自動化人員工作量。
4)模式四:廣域分布式采集模式:兩套主站系統OPEN-3000 互聯為一套大系統運行,包含一套地調系統和一套配調系統,兩系統實時互備,兩套系統的每臺前置服務器各自承擔一部分通道的接入任務,其他服務器仍按原先方式工作。任一套系統正常,即可保證整個大系統的正常運行。
經研究分析,大多數地區主備調采取模式,數據維護比較方便,系統后續升級擴展方便;缺點是還需要增加軟硬件投資費用,升級勢必影響系統的連續性與穩定性;待配調系統上線運行后分段實現系統升級,以提高怒江地區調度自動化系統運行的連續性與穩定性。
針對以上四種模式,采用了對兩系統影響最小的模式一。即兩套系統主網不互聯,采用在兩系統中均布置對方工作站的方式實現互為備用。這樣既不影響怒江供電有限公司集控項目推進計劃、對今后模式的改變也預留了足夠空間,目前怒江地區電網自動化系統首先要提高廠站的接入率,規劃好通道建設,在前期基礎工作準備完成后逐步發展為廣域分布式采集模式。
1)州市地級互備系統,使調度運行系統可靠性提高。
2)怒江區域數據采集均通過電力通信系統提供的數字或模擬專線通道,采集站端綜自系統數據,該方式多采用點對點通信方式,支持的規約。
3)兩套系統間網絡連接應提前規劃兩路100M 通訊連接,用于兩系統之間主干網連接,作為互備系統,兩系統接入廠站增多都需要接入對方所管轄廠站,數據量巨大,應保證數據及時性。
4)廠站信息量數據采集宜統一。
5)當配調系統上線運行后,將逐步進行軟件升級,應提前為模式四廣域分布式采集模式考慮。。
綜上所述,備調系統建設應盡可能減少對于運行的主調系統的影響,盡可能利用現有網絡資源,做到經濟、高效的實現備調的監視、控制功能。主調系統的運行工況也應盡可能減少對備調系統的影響,主備調的運行模式要根據實際情況進行論證,使備調系統真正發揮“備用”作用。
[1]趙國喜、張海峰,《無人值班變電站運行技術》,中國電力出版社,2010;
[2]李雪松,《對如何加強集控模式下安全技術管理探索》,中國電力出版社,201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