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刊編輯部
中國經濟正在進入增速換擋、結構優化、產業升級、創新驅動、質效提升的新常態。與此同時或者與此相適應,中國的政治建設、文化建設、社會建設、生態文明建設等方面,也正在進入或者呈現新常態。這是當下中國或未來中國發展的大趨勢。
識時務者為俊杰。作為國民經濟基礎和社會發展細胞的廣大企業,必須主動認清、順應、把握這個歷史大趨勢,主動變革企業經營管理舊模式,努力成為中國經濟新常態下大有作為的合格市場主體。
適應新常態,必須告別舊常態。這就要求我們要徹底變革過去那種高投入、高消耗、高污染、低效益的“三高一低”粗放經營模式和管理方式,主動構建起“三低一高”的質量效益型集約增長模式和經營管理方式。這是一個破舊立新的過程。這個過程雖然可能比較痛苦、充滿挑戰與困難艱辛,但也存在著無限的機會,必須義無反顧地順勢而為、乘勢而上,才能創造出企業光明的未來。
適應新常態,必須樹立新心態。這就要求我們要徹底告別在粗放增長舊常態中形成的經營管理觀念、行為習慣和思想作風或舊心智模式,樹立與中高速增長、向中高端邁進、注重結構優化、重視產品質量、提升效益效率、強化創新驅動的新常態相適應的經營管理理念、行為習慣和思想作風或新心智模式,建設與經濟新常態相互適應相互促進的新企業文化體系。
適應新常態,必須要有新作為。這就要求我們要從根本上拋棄在舊常態模式下形成的舊心智、舊習慣、舊作風,特別是舊行為,將新常態的理論觀念、戰略目標、方針政策等,具體轉化成為企業經營管理的新體制機制及其新的持續行動,進而轉化為產業結構優、科技含量高、質量效益好、創新驅動強的綜合競爭力及其豐碩的現實成果。
適應新常態,必須與新的科技革命緊密結合起來。這就要求我們要放眼經濟全球化潮流和第三次工業革命的新趨勢,將大數據、3D打印、移動互聯、智能化等革命性技術成果,創造性地應用于企業的破舊立新、推陳出新、創業創新之中,在競爭中搶占先機,做強做優做久,實現可持續發展。
適應新常態,國有企業特別是中央企業應當發揮帶頭作用。既要在轉變經濟發展方式上發揮帶頭作用,更要在依法治企、合規經營、環境保護等方面發揮帶頭作用。
適應新常態,根本在人,關鍵在領導班子。這就要求我們要全面提升干部職工的思想素質、科技素質和文化素質,尤其是要大力提升各級領導班子的大局意識、政治素質、決策水平和執行能力,在全面深化改革中以身作則,作主動適應新常態的領路人。
編者按:在經濟下行壓力加大的嚴峻形勢面前,2014年中國兵器裝備集團以深入打好全面深化改革,轉型升級、做強做優做大和改進作風“三大攻堅戰”為引領,實現發展爭先,營業收入首次突破4 000億元,達到4 259.76億元,同比增長17.75%;營業收入、利潤增速均居中央企業與軍工集團前列;世界企業500強排名提升至169位。貢獻增大,上繳稅金276.3億元,同比增長51.44%。效益增高,實現利潤169.08億元,同比增長65.89%;連續8年在中央企業負責人經營業績考核中獲得A級。后勁增強,全年獲得專利授權千余項,累計擁有專利超過11 000項,兩項成果獲得國家科學技術進步獎二等獎。活力增加,明確了當前和今后一個時期全面深化改革的方向和重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