茍銀昌 譚文峰 李元勇
他們是奇跡的創造者——
由中鐵五局五公司承建的目前世界上在建規模最大、海拔最高、長度最長的高原凍土公路隧道——共玉公路鄂拉山隧道累計完成開挖5 185米,襯砌4 960米。截至2015年1月12日,隧道進口提前掘進至分界點,比計劃工期提前45天,比出口施工單位提前1年。他們用43個月完成了產值5.03億元。
在鄂拉山隧道施工中,他們實現了10個月百米成洞,創下了世界高原凍土隧道月單口獨頭全斷面掘進113米的紀錄,施工進度一直名列全線8個隧道標段第一,是全線唯一沒有出安全質量事故的單位。
開工至今,鄂拉山隧道施工已取得了多個工藝上的技術創新,在國內外尚屬首次。他們中有17人分別獲中國中鐵總公司、中鐵五局、建設指揮部等授予的先進稱號,項目部斬獲中國中鐵總公司、青海省交通廳、中鐵五局、建設指揮部、公司“紅旗項目部”“文化建設示范單位”等榮譽稱號達20余項。
這一項項的施工紀錄和榮譽,是中鐵五局參建者用汗水和智慧換來的結晶,是那些平凡的筑路人用1 300多個日日夜夜創下的不平凡業績。
共和至玉樹公路地處青藏高原青海省境內,全長633千米,是國道214線重要組成路段,連接新疆、青海、西藏、云南四省區,建成后將提高沿線區域抵御雪災等重大自然災害的能力,保證人民的正常生活。中鐵五局施工的鄂拉山隧道是共玉公路頭號控制性工程,也是8個隧道標段中最長的一座,總長9 330米,海拔4 300米,需要穿越多年凍土,地質條件差,凍土施工工藝復雜,技術含量高。
三年多來,中鐵五局共玉公路參建者發揚“志在高原筑天路,挑戰極限創一流”精神,攻克了世界高原凍土施工、軟弱圍巖施工等多項難題,其施工安全、質量、進度屢獲各級領導好評,共玉公路鄂拉山隧道成為全線一道亮麗的風景線,成為中鐵五局立足西北市場的一張名片。
精細管理獲佳績
2011年開工伊始,中鐵五局五公司共玉項目部就根據項目工程特點和工期效益目標,制訂了“工程創優質、工地創文明、施工創效益、安全無事故”的總體創建目標,從抓好制度建設入手,用制度管事管人,形成“千斤重擔人人挑,人人肩上有指標”的全員抓管理的工作格局。
成本效益是項目管理中的“牛鼻子”,牽住了“牛鼻子”,就活了“一盤棋”。項目經理部堅持在“精細、精算、細管、嚴控”方面做好成本控制。一是精細。圍繞節約增效,針對不同階段、不同對象及工程難點、重點編制優化、翔實、有效的技術方案,使精細化技術成為精細化管理的亮點。二是精算。項目經理部堅持做好計劃成本預算,對隧道和路基班組以完成設計方量計算工費,并把安全質量和進度捆綁在合同預算之中,在縮短施工時間上節約成本。三是細管。項目部管好材料的有效利用,杜絕浪費,堅持定額發料,使材料消耗處于可控狀態。四是嚴控。項目部嚴格做好施工各環節的過程控制,實施成本有效管理。通過加強標準化、集約化、精細化管理,現場施工進度、質量及安全環保等得到有序可控。2012年和2013年,鄂拉山隧道連續兩年被青海省交通廳評定為安全質量標準化管理觀摩點,青海省交通廳兩次組織所屬及全線38個單位到中鐵五局施工的鄂拉山隧道進口進行安全、質量、進度、標準化管理參觀學習。2012年加拿大專家到鄂拉山隧道進口考察時,三次伸出大拇指稱贊“OK!這是一項宏偉的工程”。2012年10月27日,時任青海省常務副省長徐福順到鄂拉山隧道進口考察工作,高度評價中鐵五局干得漂亮!
勞動競賽創紀錄
面對艱巨的施工任務和世界性施工難題,2012年以來項目部開展了“創高產、創百米、創樣板”為主要內容的勞動競賽活動——
“創高產”競賽。項目部對重點工程的工序進行排隊,把施工隊、班組、職工分別結成對子,互相開展挑應戰;聘請曾在青藏鐵路昆侖山隧道擔任總工程師的局高級工程師何曉春到項目講課,讓員工掌握凍土隧道施工的技術要領;開展“百米成洞奪紅旗”競賽,促使職工和勞務工干勁倍增。
“創百米”競賽。2012年至2014年,項目部連續三年利用二、三季度施工的黃金時期,組織開展“大干100天”“大干120天”等勞動競賽,將目標任務層層分解到班組和每一天,致使競賽高產迭起,生產紀錄不斷刷新。2012年7、8、9三個月,隧道隊連續創下了三個百米成洞佳績,其中8月份創下了世界高原凍土隧道月單口獨頭全斷面掘進113米的紀錄。
“創樣板”競賽。在鄂拉山隧道施工中,為創一流水平,面對工藝新、科技含量高、工期緊等困難,項目部分開挖、支護、一次襯砌、二次襯砌、鋪設鋼筋、鋪設防水板鋪設保溫板、仰拱襯砌8個工序開展創優競賽,項目部每周召開工程質量分析會,每月進行創優評比,促進了各道工序質量都達到一流水平,多次得到青海省交通廳領導稱贊。
科技攻關結碩果
針對這種特殊的地質狀況和施工條件,項目部大膽創新,選擇了在洞口搭設黑色防曬網有效阻隔高原陽光輻射,控制溫度上升使洞口邊仰坡凍土融化,邊坡開挖時采取邊開挖邊噴聚氨酯泡沫隔熱層,再噴低溫早強鋼纖維混凝土加強支護,邊坡腳設置片石混凝土保溫擋墻,避免了凍土邊坡熱融滑塌,確保了邊仰坡的穩定。據交通部專家測算,黑色遮陽網技術的成功應用,與青藏鐵路昆侖山隧道施工中采用的洞口搭設遮陽棚方案相比,節約了數百萬元資金。
三年多來,凍土施工已取得了多個技術創新,其中,自行研發的《用于高寒多年凍土隧道洞口鋼桁架弧棚》技術,成功獲得國家實用新型專利證書;用于高寒多年凍土區的隧道低溫早強混凝土配制方法獲2014年貴州省發明專利;大管棚跟管施工工藝兩項科技攻關獲青海省共玉公路建設指揮部科學技術進步創新獎。
雪域高原黨旗紅
項目部黨工委堅持以“雪域高原黨旗紅,中鐵五局爭先鋒”為目標,充分發揮基層黨組織的戰斗堡壘作用和黨員的先鋒模范作用,施工現場呈現出“奮戰在高原、立功在高原、奉獻在高原、取勝在高原”的生動局面,充分展示出“一個支部一座堡壘、一個黨員一面旗幟”的嶄新風貌。
2013年7月7日,公司黨委在共玉公路項目經理部召開了“雪域高原區域黨建現場推進會”,并在鄂拉山隧道口舉行了“雪域高原黨旗紅,中鐵五局爭先鋒”黨建主題實踐活動宣誓承諾簽名。項目經理部還舉行了道德講堂揭牌授課,實現道德講堂項目化、具體化、實踐化。
在推進項目黨建中,項目部黨工委制定和完善了20多項黨建制度辦法,對公司長期沿用的《黨建工作記錄簿》進行分門別類細化,使其豐富化。他們共編制了《黨建工作手冊》《廉政工作手冊》等13本基礎資料,推進黨建工作制度化、規范化、精細化、手冊化,這一工作在全公司和共玉公路全線得到了推薦和學習參考。
在創先爭優活動中,項目部主要領導總是沖鋒在前。2011年10月12日,在鄂拉山隧道左洞明洞施工現場,大雪紛飛,氣溫達-10 ℃以下。項目經理兼黨工委書記身裹棉衣同15名黨員在雪地里抬鋼軌和鋼模,經過6小時的艱苦奮戰,完成了臺車拼裝,為明洞施工提前創造了條件。共玉公路總工程師蔡名玖,號稱“拼命三郎”,平均每天工作時間不少于12小時,天寒地凍,即使是零下20多度,他都堅守在施工現場解決問題。長期超負荷工作,使他的身體明顯消瘦,但在強烈的紫外線照曬下,他黝黑的臉上更顯得精神抖擻。
黨員領導干部的率身垂范,用行動詮釋了中鐵五局五公司在雪域高原展示的項目精神,打造出了雪域高原區域黨建品牌。
(責任編輯:李萬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