何增旺 姚文全 文峰
在海拔4 300多米的高寒缺氧地帶施工,中鐵五局五公司珍稱公路項目部譜寫了一曲志在高原與天斗與地斗的奉獻者之歌。
2015年1月17日15時10分,一聲巨響在海拔4 300多米的珍稱公路拉庚拉隧道深處傳出,宣告全長2 735米的拉庚拉隧道全隧貫通,中鐵五局建設者們在隧道深處歡呼雀躍,擊掌相賀,相互擁抱。回首近四年的艱辛付出,一個個都流下了喜悅的淚水。
稱多縣稱文鎮下莊村村長索昂江才在得知隧道貫通的消息后,帶領村民向剛從隧道出來的中鐵五局建設者敬獻上哈達。
順著通天河往玉樹藏族自治州稱多縣而行,莽莽雪域群巒起伏,過海拔4 458米的毛哇山埡口時,不禁讓人想起“人間四月芳菲地”的江南美景,而這里卻是天空雪花飄飄、地上冰雪鋪滿的寒冷氣候。這里是名副其實的冰雪世界,每年除了5~9月份,余下的歲月都是千里冰封。
海拔4 300多米,距離西寧750余千米,高寒、缺氧、低溫構成了這里的神秘面紗。中鐵五局五公司珍稱公路項目駐地就位于拉庚拉山腹地,自建點開始,在這場如火如荼的大會戰中他們歷盡了艱辛,譜寫了一曲志在高原的奉獻者之歌。
鏖戰爛洞出奇招
拉庚拉山高4 488.9米,位于青藏高原、三江源水源涵養區。中鐵五局五公司負責施工的拉庚拉隧道出口長1 435米,具有低氣溫、低氣壓、低含氧、強輻射特點,隧道地質條件復雜,穩定性極差,地下水豐富以滲水和滴水為主,是名副其實的“爛洞子”。
臨危受命的項目經理劉卓、項目總工程師王華端以及項目黨工委書記等領導班子成員身體力行,為干部職工作出了奮戰拉庚拉的表率。新上任的隧道隊隊長袁昌全更是明確表示:公司派我來,不是來享受的,而是來攻堅克難的。
的確,拉庚拉隧道的地質結構復雜多變,簡直就是一個魔鬼。開工以來陸續遇到大小坍方及涌水10余次,其中最嚴重的有三次:2012年7月,施工至K9+930時,因上述地質原因造成塌方,項目部花費了一個月時間才完成塌方處理;2012年10月,施工至K9+714時因為同樣地質原因又發生一次塌方,項目部采取換拱處理方案,直到2013年3月份才順利度過坍方段;2013年11月底,再次出現塌方,最后想方設法才解決了問題。復雜的地質變化給施工帶來了重重困難,嚴重制約著施工進程。為了激發全體參建者的工作激情,項目部先后開展了“四比一創”“大干180天”“迅速掀起決戰四季度生產大干活動”以及日(周)循環時間卡控管理等勞動競賽,從而有效地激發出參建者的奮戰決心和毅力。
拉庚拉隧道施工得到了時任公司總經理文澤成、現任公司總經理申劍和董事長、黨委書記曾平以及分管西北片區施工生產的公司黨委副書記、紀委書記隋述江、公司總工程師朱東平等的高度關注,他們多次到現場辦公,會商隧道塌方整治方案,不斷給參建干部職工鼓勁打氣。項目部領導班子及時召集技術人員和現場作業工班員工商討對策,并根據地質圍巖變化情況優化施工方案,穩扎穩打地向前艱難挺進。
雪域建功斗萬難
在這被稱為生命禁區的高原,要生存下來都不容易,更何況還要建功立業那就更加困難了。然而,由于團隊成員的執著和堅守,他們用一腔熱血和堅忍不拔的精神演繹出了排除萬難的精彩人生。
作為施工隊隊長,袁昌全的房間書桌上擺滿了各種瓶瓶罐罐,有葡萄糖注射液、胃舒寧,還有一些叫不出名稱的藥品。臨危受命負責拉庚拉隧道施工管理,他第一次感受到高原氣候和環境的惡劣,他經常感到頭疼欲裂,睡不著覺。為了搞好現場管理,他每天要在隧道里待上4個小時。2014年春節,他又一次在工地度過,老婆打電話責問“過年都不回來,到底是工作重要,還是老婆孩子重要”?其實,他明白:老婆孩子重要,但更重要的仍然是那不離不棄的工地。有一次,他胃痛發作,被迫下到西寧一家醫院輸了一個星期的液,因為老是放心不下工地,又匆忙地趕回了施工現場。
項目總工程師王華端,是個年輕的技術骨干,負責全線現場施工技術工作。2013年拉庚拉隧道因工期緊,冬季也堅持施工,春節的回家團聚也只好成為泡影。他與同事一起堅守陣地,認真做好技術指導,即使遇到隧道塌方,他總會第一時間趕至現場指揮排險。真是哪里有問題,他就會出現在哪里。
高原上設備損壞的頻率較高,功能損耗高達40%,內地一般3年大修的設備到了山上一年就要大修。為了解決好高原機械設備的保養維修,項目部機電部兼機械服務站站長劉繼順和機械服務站副站長劉君成不辭辛勞,盡心盡責,現場機械只要出現問題,他們就會立馬上去排查故障,確保順暢使用。
項目部年輕技術員雷卓飛、李強、付明明,他們分別負責拉庚拉隧道的測量放線與日常監控量測工作,每天不管如何刮風下雨,他們都雷打不動地扛著測量儀器徒步到現場,為掌子面施工、仰拱作業、二襯施作與隧道沉降變形量測等工作服務。隨著隧道不斷向深處掘進,他們從洞口徒步進去的距離達到了上千米,而他們每天負重往返四五次下來距離已達10多千米,其勞累程度可想而知。
惡劣的自然環境沒有嚇倒建設者們,他們在艱難中向前、在惡劣中拼搏。他們在青海省公路建設管理局組織的“四比一創”勞動競賽中7次獲得了優勝獎。
紅旗飄飄入云端
在黨旗的鼓舞下,項目部形成了一股排山倒海的力量。項目黨工委發揮了凝聚人心、鼓舞斗志的重要作用。
勞務隊伍的穩定工作直接關系到項目施工生產的順利進行。為了了解勞務工思想動態,做好勞務工管理,項目部黨工委書記每季度都要到現場對勞務工工資發放情況進行調查,與勞務工交心談心,并結合工會“雙亮”活動,將勞務工反映的問題與行政負責人及時溝通,采取相應措施解決。
為構建和諧的路地關系,黨工委主動運用少數民族政策,依靠當地政府部門解決問題。有一次,當地村民與村社因為征地補償分配不均,跑到隧道口阻工,黨工委書記一邊向稱多縣委、縣政府匯報,一邊主動邀請當地國土局領導到現場一起做群眾的思想工作,晚上又登門到當地已經卸任的村干部家里交心談心,取得了讓他們出面做工作的支持。在與藏族同胞交往相處過程中,項目部幫助藏族同胞解決生產生活中的實際困難,當路基施工完成后還幫助當地牧民恢復了牧道,為當地部分藏民提供了到工地務工的就業機會,提高了他們的經濟收入。
針對高寒缺氧對作業人員身體、精神等帶來的影響,黨工委結合青海玉樹災后重建工作繁重、工作生活環境艱苦的特點,引導項目部黨員開展了“如何在玉樹災后重建做最好的黨員”活動,通過加強組織領導、強化宣傳動員,讓全體黨員深入了解“最好的黨員怎樣想、怎樣做、怎樣學、怎樣說”的內涵;黨工委還建立健全了廉潔項目示范點建設制度、管理辦法,與重要崗位管理人員簽訂了《廉潔從業承諾書》,在項目部張貼了“廉潔文化理念”和“家庭助廉曲”,在全體黨員中開展“算好個人廉政七筆賬”活動,有效地促進了項目廉政建設。
項目部黨工委是一個戰斗堡壘,他們的每一個黨員都是一面旗幟,無數鮮艷的旗幟在高原上空迎風飄揚!
(責任編輯:李萬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