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管 偉 安澤華 王 潔
越來越多的廣播節目采用立體聲方式播出。當立體聲信號反相時,節目特有的方位感、現場感會減弱或消失,失真變大。嚴重時,接收機無聲音輸出。每個廣播工作者都希望在節目制作和播出中避免反相現象。
當廣播節目采用立體聲形式播出時,左右聲道信號相位之差稱為相位差。當左右聲道信號的相位差正好等于180 度時,我們稱之為節目反相。立體聲廣播對節目信號相位差有嚴格要求,其相位計讀數應在0.5~0.7 刻度之間,左右聲道信號平衡。在實際工作中,如果相位計指針接近-1刻度,且持續一段時間,可視為反相。
立體聲節目反相會嚴重影響節目的收聽質量,主要影響如下:
一、聲像無法定位,噪聲和失真變大,聲音原有音色特點消失。人們收聽正常的立體聲節目時,會感覺聲音是從空間中的某個點發出,這個發聲點就是聲像。聲像是人耳對聲音方位的空間感知和定位。當音源與聽音人的雙耳存在距離差時,聲波到達雙耳時的時間、強度、相位就存在著差異。人體的聽覺系統就是根據聲波抵達雙耳時的時間差、強度差和相位差來判斷發聲點的方位,即聲像定位。
當用音箱播放反相的立體聲音頻信號時,收聽者會感覺聲像游離,難以定位。聲源的位置難以判斷,節目特有的方位感、現場感等效果減弱或消失。原有的音色特點消失,聲音發干,特別是聲場中部分頻率的音頻信號相互疊加、抵消,出現音量降低、高頻失真等現象。
二、單聲道收音機收聽效果變差,甚至無法收聽。收音機收到立體聲廣播信號后進行鑒頻,獲得頻分復用信號。再對頻分復用信號進行相應的分離,恢復出(L+R)、(L-R)信號。單聲道收音機輸出其中的(L+R)信號,而立體聲收音機對(L+R)和(L-R)信號進行和差處理后,輸出L、R 信號。
當立體聲廣播節目反相時,由于單聲道接收機輸出的是和信號,即(L+R)信號,所以其輸出聲音的響度明顯變小,甚至無聲。噪聲上升明顯,失真嚴重,雜音很大;對于立體聲收音機來說,由于輸出的是反相的L、R 信號,所以聲音強度不會有明顯的變化,但會對立體聲的聲像再現產生影響,特別是對音樂類節目影響巨大,可明顯感覺到音樂節目的空間感、臨場感消失。
廣播節目反相對收聽效果有很大影響。為確保安全播出,工作人員須監控信號的相位狀態。常用的檢測立體聲節目相位狀態的方法有相關表檢測法和示波器檢測法。
一、相關表檢測法。廣播工作者在進行節目錄制和播出時,經常使用相關表來監測立體聲信號的相位狀態。音頻信號相關表的量值區間是-l~+1,其數值為對左右聲道音頻信號的相位差做余弦。因此,當相關表讀數在-1~0 區間內時,表示立體聲信號存在反相成分;當相關表讀數在0~+1 區間內時,表示立體聲信號同相。該方法簡單便捷,深受音頻編輯人員喜愛。
二、示波器檢測法。示波器可以有效地檢測立體聲信號相位相關性。在X—Y 模式下,把立體聲的左右聲道信號分別送入示波器x、y 軸對應的通道。此時,示波器顯示的是由立體聲左右聲道信號合成的李莎育圖形。李薩育圖描繪的是兩個互相垂直的簡諧振動的合振動軌跡,它的形狀由兩個輸入信號的頻率、相位和幅度決定。如果左右聲道信號相位正常,那么立體聲信號構成的李莎育圖在l、3 象限內;反之,立體聲信號構成的李莎育圖形在2、4 象限內。
廣播節目的制作和播出一般要經歷采訪、編輯、灌錄、直播、傳輸、接收等環節。在上述環節中,均應注意立體聲節目信號的相位狀態。另外,還有如下幾個建議:
一、認真閱讀設備說明書,正確使用采訪設備;使用正規廠家生產的信號連接線;定時檢查、維護,養成良好習慣。
二、編輯音頻節目時,認真核查信號是否反相。若聲源的位置飄忽不定、立體聲感丟失時,應立即檢查。若出現反相問題,可以使用音頻編輯軟件中的反相功能,把節目調整至正常相位。
三、節目灌錄至播出庫后,主持人務必對節目進行二次嚴格審聽,防止出現因灌錄問題導致節目反相。若出現反相問題,應立刻進行處理,確保節目質量。
四、直播時,主持人應注意查看相關表,一旦發現節目反相,立刻使用調音臺對節目進行反相處理。同時,如果對調音臺進行了反相設置,那么在離開直播室前,主持人一定要把調音臺恢復至原本狀態,否則將影響后續節目。
五、在新建或檢修信號傳輸系統時,技術人員務必正確連接音頻設備,特別是要認真檢查輸入輸出信號線,確保信號熱端、冷端焊接正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