杜 剛
(公安縣中醫醫院超聲科,湖北 公安 434300)
?
介入性超聲診斷后方衰減在乳腺腫瘤中的應用價值
杜剛
(公安縣中醫醫院超聲科,湖北 公安 434300)
摘要:目的探討介入性超聲診斷后方衰減在乳腺腫瘤中的應用價值,以期為乳腺腫瘤的診斷方法的選擇提供參考。方法選取70例有后方衰減的乳腺腫瘤患者,行彩色多普勒超聲檢查、介入性超聲檢查,與手術病理結果進行對照分析。結果彩色多普勒超聲檢查診斷為惡性29例,良性41例; 介入性超聲檢查診斷為惡性33例,良性37例;病理金標準結果惡性39例,良性31例。采用超聲多普勒超聲檢查,診斷惡性腫瘤的靈敏度為56.4%(22/39),陽性預測值為75.9%(22/29),特異度為77.4%(24/31);介入性超聲檢查惡性腫瘤靈敏度為91.4%(32/39),陽性預測值為97.0%(32/33),特異度為97.1%(34/35)。結論介入性超聲對存在后方衰減的乳腺腫瘤能提高對良、惡性腫瘤的鑒別診斷靈敏度、特異度及診斷符合率。
關鍵詞:乳腺腫瘤;后方衰減;超聲多普勒;介入性超聲
乳腺腫瘤包括良性腫瘤與乳腺癌,以中年女性多發。乳腺腫瘤最基本檢查方法是進行觸診,但是觸診并不能完全辨別腫瘤的良、惡性。隨著影像學的發展,鉬靶及超聲成為乳腺腫瘤最常用的兩種檢查方法,但兩種方法檢查乳腺腫瘤各有優缺點[1-3]。一般采用聯合檢查以提高診斷準確率,但是仍然存在一定的誤診及漏診情況發生。介入性超聲是超聲醫學領域最前沿技術,采用介入性超聲診斷乳腺腫瘤是近年來臨床研究的一個新的方向[4-5]。本研究通過對乳腺腫瘤患者采用介入性超聲進行診斷后方衰減以判斷腫瘤的良、惡性,旨在探討介入性超聲診斷后方衰減在乳腺腫瘤中的應用價值,以期能為乳腺腫瘤的診斷方法的選擇提供參考,現報道如下。
1資料與方法
1.1一般資料選取2012年3月至2013年3月公安縣中醫醫院收治的無法排除為乳腺腫瘤的乳腺腫瘤患者70例,彩色超聲多普勒檢查顯示具有腫瘤后方衰減存在,其中34例為輕度衰減,36例為重度衰減,患者均為女性,年齡33~68歲,平均(46±11)歲,腫瘤均為單發,直徑最小8.3 mm×6.9 mm,最大26 mm×18 mm。患者后期均行手術治療并且有病理檢查結果。
1.2儀器和方法
1.2.1儀器檢查采用Acuson Sequoia 512型彩色多普勒,探頭頻率為5.0~8.0 MHz,配有專用的穿刺高頻探頭及自動活檢槍。
1.2.2方法患者入院后先常規進行血常規、心電圖、凝血功能等檢查,如無超聲介入檢查禁忌證方可進行介入檢查?;颊哐雠P位暴露乳房,先用高頻探頭對兩側乳腺進行掃描,了解腫瘤所在位置、大小、二維形態、回聲及包膜、鈣化、血流信號等情況,并且截圖進行記錄檢查結果。然后在患側乳房腫瘤所在位置確定穿刺點及穿刺途徑,穿刺途徑一般取最短路徑,常規進行消毒、鋪巾,2%利多卡因進行局部麻醉,將穿刺針射程進行調節在合適位置,在超聲引導下將穿刺針刺入至腫塊邊緣位置,激發活檢槍,然后退針取出所取組織觀察是否滿意,取材3~4次,取得的組織采取4%甲醛進行固定送病理科進行檢查。穿刺取材結束后穿刺部位局部壓迫止血5~10 min,采取無菌敷料覆蓋包扎。
1.3乳腺腫瘤超聲診斷標準根據相關文獻及參考書中的診斷標準診斷[6]:①癌瘤邊界不規則,呈鋸齒狀或蟹足狀、毛刺狀,無包膜;②內部回聲不均勻,伴有鈣化或顆粒狀物;③腫塊內部有豐富的血流信號;④癌瘤后方回聲衰減明顯。
2結果
2.1超聲多普勒、介入性超聲、病理檢查結果比較70例患者彩色多普勒超聲檢查診斷為惡性29例,良性41例;介入性超聲檢查診斷為惡性33例,良性37例;病理金標準結果惡性39例,良性31例。超聲多普勒7例診斷為惡性,術后病理檢查顯示為良性病變,其中纖維瘤3例、乳腺增生2例、導管瘤2例;17例超聲多普勒診斷為良性病變者術后病理顯示為惡性病變,其中乳頭狀癌11例、黏液癌3例、浸潤性癌3例;介入性超聲1例診斷為惡性術后病理證實為纖維瘤鈣化,7例診斷為良性者術后病理顯示為惡性,其中黏液癌3例、浸潤性微乳頭狀癌3例、乳頭狀癌1例。
2.2超聲多普勒、介入性超聲、病理檢查診斷價值比較對乳腺腫瘤后方衰減采用超聲多普勒超聲檢查,診斷惡性腫瘤的靈敏度為56.4%(22/39),陽性預測值為75.9%(22/29),特異度為77.4%(24/31);介入性超聲檢查診斷惡性腫瘤靈敏度為91.4%(32/39),陽性預測值為97.0%(32/33),特異度為97.1%(34/35),見表1。

表1 超聲多普勒、介入性超聲、病理檢查診斷價值比較 (例)
3討論
乳腺腫瘤一直是危害中年婦女身體健康的惡性腫瘤,在近年來有年輕化及發病率呈現升高趨勢,能否進行早期診斷及治療是改善患者預后的最關鍵因素,對乳腺腫瘤的診斷需要依靠體格檢查、超聲、鉬靶、MRI、CT等進行診斷,其中超聲檢查有無創性,對乳腺及胸壁解剖層次能清晰顯影,在乳腺腫瘤診斷中應用最廣。介入性超聲是在普通超聲基礎上發展而來,最早于1972年由國外Holm等使用有穿刺功能的探頭對組織進行活組織檢查,后于1983年被正式確定為超聲醫學中一門新的醫學[7]。
乳腺腫瘤在彩色多普勒下表現為回聲不均、腫塊邊緣不規則、血流豐富、腫塊后方有所衰減、縱橫比≥1等影像學特點[8-9],其中后方衰減被認為是乳腺腫瘤的特征性表現之一。之所以乳腺腫瘤的腫塊存在后方衰減,主要是由于其含有較為豐富的腫瘤間質膠原纖維,而腫瘤間質膠原纖維在超聲多普勒中會表現為衰減顯影,部分良性病變也會出現以上影像學表現,并不是乳腺腫瘤特異性表現,普通的多普勒超聲容易出現誤診,本研究中就有7例患者為良性病變被誤診為乳腺腫瘤。由于部分纖維瘤在病程較長的情況下會出現致密結締組織的增生,在影像學上會出現后方衰減影像學特性,而且纖維瘤也會出現形態不規則變化及回聲不均情況,是引起誤診的主要原因。因此,臨床上需要一種既能提高診斷準確率又創傷性小的方法,以排除良性病變,避免誤診。介入性超聲檢查是在超聲多普勒超聲檢查的基礎上采用活組織檢查針進行局部穿刺取材,取材后能將取得的組織直接送檢,即使對微小的惡性乳腺腫瘤也能采用此方法精確取材,操作也較為安全,據臨床報道顯示,采用彩色多普勒對乳腺腫瘤的診斷符合率僅為70.0%,而進行介入性超聲檢查診斷符合率可提高到96.7%[10]。本研究結果也顯示,介入性超聲檢查無論是在臨床靈敏度、陽性預測值還是診斷特異性方面均明顯高于彩色多普勒超聲檢查,雖然檢查結果中也出現了1例診斷為惡性術后病理證實為纖維瘤鈣化、7例診斷為良性者術后病理顯示為惡性病變的情況,但是與彩色多普勒超聲比較,其誤診率明顯下降。誤診為良性病變的原因可能與穿刺取材時未能取得準確的標本有關,因此對于懷疑為乳腺腫瘤患者進行穿刺取材時盡可能讓經驗豐富的醫師進行操作。整體來看,介入性超聲檢查較彩色多普勒超聲檢查后方衰減乳腺腫瘤時診斷準確性更高,而且具有以下特點:①操作簡便,創傷性較小,穿刺采用穿刺針,減少了針道種植風險性。②在術前即可取材進行病理檢查明確診斷,有助于指導臨床醫師制訂治療方案。③介入性超聲檢查,在超聲顯影下進行穿刺,避免了盲目穿刺可能出現的出血、穿刺位置不準確等情況發生。④穿刺孔較小,出血少,不留瘢痕,即使確診為良性病變也不影響后期生活,易為患者接受。
綜上所述,介入性超聲檢查對有后方衰減的乳腺腫瘤能提高對良、惡性腫瘤的鑒別診斷靈敏度、特異度及診斷符合率,而且創傷性小、操作方便,具有較高的實際使用價值。
參考文獻
[1]田云霞,孟慶春,劉怡培,等.X線鉬靶聯合彩色多普勒超聲對乳腺癌的診斷價值[J].河北醫藥,2012,34(7):1021-1022.
[2]邱建明,李盈盈,歐陽蘊瑜,等.超聲聯合X線鉬靶對早期乳腺癌的診斷價值[J].臨床超聲醫學雜志,2012,14(6):388-391.
[3]程元平.彩色多普勒超聲在乳腺腫塊診斷中的應用[J].醫藥論壇雜志,2012,33(7):120-121.
[4]蔣淑紅.超聲在乳腺腫瘤診斷中的價值[J].醫學綜述,2010,16(18):2835-2838.
[5]陳菲.超聲在乳腺癌中的應用[J].醫學綜述,2009,15(2):279-283.
[6]何秀麗,劉馨,邢園園,等.介入性超聲診斷后方衰減乳腺腫物良惡性的價值[J].山東醫藥,2012,52(9):69-70.
[7]馮平,粟玉彬,李秋穎,等.介入性超聲的研究機制[J].中國老年學雜志,2013,33(4):1981-1983.
[8]符忠蓬,王雪梅.高頻超聲對乳腺良惡性腫塊鑒別診斷中的應用價值[J].海軍醫學雜志,2012,33(1):29-31.
[9]郭艷.彩色多普勒超聲對乳腺癌的應用價值[J].安徽醫科大學學報,2013,48(3):322-324.
[10]陳爍,楊斌,魏淑萍.超聲引導下自動活檢對乳腺腫瘤的診斷價值[J].醫學研究生學報,2011,24(9):930-933.
Diagnosis Value of Interventional Ultrasound in Breast Cancer Rear AttenuationDUGang.(DepartmentofUltrasound,ChineseMedicineHospitalofGong′anCounty,Gong′an434300,China)
Abstract:ObjectiveTo investigate the diagnosis value of interventional ultrasound in breast tumor with rear attenuation, in order to provide reference for the choice of method for the diagnosis of breast tumor.MethodsA total of 70 cases of breast cancer with rear attenuation were included in the study,color Doppler ultrasound and interventional ultrasound examination were done,and were comparatively analyzed with surgical pathological results.ResultsColor Doppler ultrasound diagnosis results:malignant 29 cases,benign 41 cases;interventional ultrasound diagnosis results:malignant 33 cases,benign 37 cases; pathological gold standard results:malignant 39 cases,benign 31 cases.Color Doppler ultrasound examination:the sensitivity of diagnosis of malignant tumors was 56.4% (22/39),positive predictive value was 75.9% (22/29),specificity was 77.4% (24/31);interventional ultrasound inspection:the sensitivity of diagnosis of malignant tumors was 91.4% (32/39),positive predictive value was 97.0% (32/33),specificity was 97.1% (34/35). ConclusionInterventional ultrasound can improve the sensitivity,specificity and diagnostic coincidence rate of differential diagnosis of benign and malignant tumors of breast tumor with rear attenuation.
Key words:Breast tumor; Rear attenuation; Ultrasonic Doppler; Interventional ultrasound
收稿日期:2014-07-15修回日期:2014-10-29編輯:樓立理
doi:10.3969/j.issn.1006-2084.2015.09.060
中圖分類號:R445.1; R737.9
文獻標識碼:A
文章編號:1006-2084(2015)09-1693-0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