付鴻鷹
(浠水縣人民醫院耳鼻咽喉科,湖北 浠水438200)
?
自體耳屏軟骨-軟骨膜鼓室成形術治療老年粘連性中耳炎療效分析
付鴻鷹
(浠水縣人民醫院耳鼻咽喉科,湖北 浠水438200)
摘要:目的探討自體耳屏軟骨-軟骨膜鼓室成形術治療老年粘連性中耳炎的臨床效果。方法回顧性分析2003年6月至2013年6月黃岡市浠水縣人民醫院收治的采用自體耳屏軟骨-軟骨膜鼓室成形術治療的100例老年粘連性中耳炎患者的遠期效果。結果患者治愈率為92.0%,移植反應好轉,干耳時間較短,僅為(22.3±3.4) d。聽力明顯好轉,6個月至3年氣導音閾和骨氣導差基本保持不變(P>0.05)。患者在術后1年及可有較好的活動度,成形的鼓膜與正常鼓膜外形基本相同;移植后,不良反應較少,發生不良反應后經有效治療均可完全好轉。結論采用自體耳屏軟骨-軟骨膜鼓室成形術治療老年粘連性中耳炎,治愈率高,可明顯提高患者聽力。
關鍵詞:粘連性中耳炎;鼓室成形術;軟骨
粘連性中耳炎由于廣泛性粘連存在于鼓室黏膜和鼓膜之間,其主要臨床癥狀為耳悶、耳鳴及傳導性聽力下降。目前,粘連性中耳炎的治療難度相當大,是耳外科的常見疾病[1]。本研究采用自體耳屏軟骨-軟骨膜鼓室成形術治療粘連性中耳炎100例,取得了較好的療效。
1資料與方法
1.1一般資料選取2003年6月至2013年6月黃岡市浠水縣人民醫院采用自體耳屏軟骨-軟骨膜鼓室成形術治療粘連性中耳炎的患者100例,男73例、女27例,年齡53~72歲,平均(64±3)歲。有分泌性中耳炎病史32例,慢性中耳炎病史52例,病史不明16例。按西安會議中耳炎分類和分型標準,所有患者均傳導性聽力下降,伴耳鳴和(或)耳悶,超聲阻抗、體格檢查及CT結果顯示診斷為粘連性中耳炎。排除鼻咽部良惡性占位、咽鼓管咽口病變及乳突病變等疾病。術前半年對鼻息肉、腺樣體肥大和鼻中隔偏曲等疾病行手術治療。
1.2方法
1.2.1移植材料的準備取患者耳屏軟骨-軟骨膜制成橢圓形或圓形復合體,注意保留突出軟骨外的軟骨膜。其環半徑與鼓膜半徑基本保持一致,稱為軟骨環-鼓膜復合體。
1.2.2手術方法患者均全身麻醉,經口氣管插管。采用常規耳內切口,向前下方按照皮膚、皮下組織的順序切開,使乳突鼓面暴露,找到外耳道后上棘。將外耳道后壁皮瓣掀起并取下,以防止電鉆研磨時使皮瓣被破壞。用電鉆研磨使外耳道口得到擴大,掀起下方的外耳道鼓膜瓣。分離鼓室粘連,若鼓膜與鼓室間存在明顯粘連,則應去除已經發生粘連的鼓膜,防止殘留鼓室上皮。打開鼓室,探查聽骨鏈的情況。若聽骨鏈被上皮組織、肉芽組織或硬化灶粘連包裹,應去除粘連組織,注意對鼓索神經的保護。若無明顯病變,則只需用生理鹽水沖洗即可。術中發現,咽鼓管鼓室口阻塞28例,其中咽鼓管鼓室口附近有肉芽組織或息肉18例、咽鼓管鼓室口狹窄10例。沖洗術腔,行鼓室成形術。對聽骨鏈完整的患者直接將耳屏軟骨-軟骨膜復合體放置于聽骨鏈上,與鼓膜平面保持一致。若聽骨鏈連續性中斷或不完整,則需進行聽骨鏈重建。為防止再次粘連,將含有地塞米松的明膠海綿碎片放置于鼓室內。復位外耳道皮瓣后,填塞外耳道紗條,15 d后取出。全部患者于術后10 d開始使用抗生素,所有抗生素均根據藥敏結果選用。
1.3觀察指標術后觀察患者的鼓膜生長和外觀、干耳、聽力狀況及移植后反應。分別于術后1、3、6個月及1、3年觀察患者干耳時間及鼓膜生長情況。聽力測定采用丹麥Madsen公司MM-622型聽力計,按國家標準(GB/T160321996)測試方法在隔音室內進行測定,以了解聽力恢復的程度。

2結果
2.1鼓膜生長狀況15 d后,取出填塞于外耳道的紗條,在移植物表面及鼓室腔內可見較多滲出物,外耳道皮瓣及植片沒有移位。其中15例患者愈合不良。21 d后,新生血管開始向鼓環周圍生入,外耳道皮膚開始變平,愈合不良的患者中10例經搔刮貼補后愈合,5例遷延不愈。1個月后,鼓膜呈紅色,表明新生血管生入鼓膜。3個月后,發現不斷生長和修復的新生組織、新鼓膜及新生血管,新生血管前下方較后上方稀疏。6個月后,顏色逐漸恢復正常。琥珀色正常鼓膜形態63例,其余37例色澤渾濁,較肥厚。1年后,63例生長較好的鼓膜繼續生長。其余37例患者中,17例鼓膜開始出現萎縮,12例鼓膜出現粘連,8例愈合不良。3年后,92例患者鼓膜形態完整,8例患者愈合不良,經搔刮補貼后遷延不愈,愈合率為92.0%。100例患者不同時期鼓膜愈合情況比較差異無統計學意義(χ2=0.74,P>0.05),見表1。
2.2鼓膜外觀術后1年,鼓膜變薄,部分透明,活動度好,與正常鼓膜外形基本相同(圖1)。

表1 100例粘連性中耳炎患者不同時期鼓膜愈合情況比較

圖1粘連性中耳炎患者自體耳屏軟骨-軟骨膜鼓室成形術后1年鼓膜外觀1A.鼓膜變薄,部分透明;1B.鼓膜透明,活動度好,與正常鼓膜外形基本相同
2.3干耳情況停藥10 d后,8例患者的鼓室出現感染,植片無移位,局部應用抗生素后治愈。干耳時間為17~27 d,平均(22.3±3.4) d。
2.4聽力情況術后1個月,患者平均氣導音閾為(31.57±7.34)dB,骨氣導差為(19.71±6.11)dB。隨著時間的推移,兩項指標逐漸減小,于1年后基本穩定。100例患者不同時期聽力情況的比較差異均無統計學意義(P>0.05)。術中發現咽鼓管鼓室口狹窄患者10例,術后檢查10例患者聽力情況與其他患者的差異無統計學意義(P>0.05)。見表2。


時間氣導音閾(dB)骨氣導差術前41.75±8.3423.45±5.791個月31.57±7.3419.71±6.113個月25.16±7.1411.98±6.946個月23.44±6.3411.03±5.381年22.83±6.9110.58±5.643年23.15±6.7410.89±5.23F0.311.08P>0.05>0.05
2.5移植后反應移植后,7例耳悶患者病情加重,一般處理3個月后,7例患者均恢復術前程度;7例患者出現眩暈癥狀,3例于移植前產生癥狀,移植過程中加重,移植后逐漸減輕,3個月后徹底消失。4例患者于移植過程中產生,移植后即消失;12例術前伴有耳鳴患者術后恢復8例,癥狀減輕3例,1例病情無好轉;19例術前伴有頭痛患者術后病情均好轉;2例患者于移植過程中發生輕度面癱,一般處理后1年恢復;2例患者于移植后15 d發生輕度面癱,經過1個月治療即恢復正常。
3討論
有研究提出[2],粘連性中耳炎存在纖維結締組織粘連,鼓室膨脹不全,致使鼓室黏膜和鼓膜之間產生廣泛粘連,導致鼓膜運動障礙,引起傳導性聽力下降。粘連性中耳炎部分是由分泌性中耳炎發展而來,部分是由慢性化膿性中耳炎產生的后遺癥,少部分患者由不明病因引起發病,目前在治療上仍然存在相當大的難度,仍然是耳外科的常見疾病。治療不及時或治療不徹底,可能會造成嚴重的聽力障礙,對人們的身體健康、生活質量造成很大的影響[3]。軟骨是治療粘連性中耳炎、鼓膜修補的良好材料[4]。因其不會被吸收,不易穿孔,適用于粘連性中耳炎及其他復雜腔隙病變,與其他材料相比,聽力恢復功能明顯占優勢[5]。軟骨按部位分主要有三類,其中耳屏軟骨最為常見,彈性好;耳甲腔軟骨較厚,組織較脆,取用時易造成創面滲血,影響對鼓室內的操作[6]。自體耳屏軟骨-軟骨膜復合物作為移植物,移植過程中遇到血液不會收縮,不易粘連,聽力穩定持久。目前治療粘連性中耳炎的有效手段是鼓室成形術[7]。鼓室成形術的理想效果是[8]:封閉鼓膜穿孔,移植鼓膜與正常鼓膜在大小、位置、厚薄及外觀形態基本保持一致;重建的完整的聽骨鏈活動好,能有效地將來自于鼓膜的振動能量完整的傳導至前庭窗;鼓室腔內含有足夠氣體,使解剖結構盡可能恢復;盡可能將手術腔從腎形變為圓形。
手術過程中發現,咽鼓管鼓室口阻塞28例,占28%,其中咽鼓管鼓室口附近有肉芽組織或息肉18例、咽鼓管鼓室口狹窄10例。所以應該對咽鼓管及咽鼓管鼓室口是否通暢保持足夠的重視,必要時需放置咽鼓管通氣管[9]。咽鼓管不通暢,可能持續出現鼓室負壓,導致手術失敗[10]。移植后,100例患者中有5例患者前期愈合不良,恢復過程中又有3例患者因再感染等原因導致不能愈合或愈合不良,最終治愈率為92.0%。移植前或移植過程中產生的一些不良反應在移植后的恢復過程中均得到消除或情況好轉。移植后干耳時間較短,平均干耳時間僅為(22.3±3.4) d。移植后聽力較移植前明顯好轉,從6個月至3年,氣導音閾和骨氣導差基本保持不變(P>0.05)。
綜上所述,采用自體耳屏軟骨-軟骨膜鼓室成形術治療老年粘連性中耳炎,手術操作簡單,治愈率高,干耳時間較其他手術方法短,移植反應恢復好,移植物易成活,聽力狀況基本恢復并得到保持,移植的鼓膜與正常鼓膜形態相似,且抗感染情況較好,是較為理想的移植方法。
參考文獻
[1]林靜,陳爾嘉,羅玲,等.軟骨鼓膜修補聯合Ⅲ型鼓室成型治療粘連性中耳炎的手術配合[J].護理實踐與研究,2013,10(8):138-139.
[2]黃遠紅.粘連性中耳炎的治療方法分析[J].當代醫學,2013,19(4):188-189.
[3]伍紅良,謝玉蓉.25例粘連性中耳炎聽力損害分析[J].華夏醫學,2012,25(3):354-356.
[4]申玉梅,孫文青,申洪,等.耳屏軟骨鼓室成形術治療粘連性中耳炎[J].南方醫科大學學報,2010,30(6):1382-1384.
[5]徐開旭,周子寧,金國威,等.自體耳屏軟骨在鼓膜嚴重內陷手術中的應用[J].山東大學耳鼻喉眼學報,2009,23(2):47-49.
[6]高秋月,李勇,施紫光.鼓室成形術后聽力的臨床觀察[J].中國現代醫生,2012,50(5):20-21.
[7]黃宇梅.慢性中耳炎患者行鼓室Ⅲ型成形術的護理分析[J].護理研究,2013,20(23):134-135.
[8]郭哲寧,梁燕娜.鼓室成形術后骨導聽閾和氣導聽閾變化的臨床研究[J].現代醫生,2010,10(10):40-42.
[9]伍紅良,唐安洲,劉強和.耳軟骨鼓室成形術治療粘連性中耳炎的臨床觀察[J].山東大學耳鼻喉眼學報,2012,26(2):49-50.
[10]孫文青,劉運春,王云霞.兩種軟骨-軟骨膜復合體在鼓室成形術中的應用[J].南方醫科大學學報,2009,29(9):1896-1898.
Analysis on the Effect of Autologous Tragus Cartilage-Perichondrium Tympanoplasty on Senile Adhesive Otitis Media
FUHong-ying.
(DepartmentofOtolaryngology,People′sHospitalofXishui,HuanggangCity,Xishui438200,China)
Abstract:ObjectiveTo explore the effect of autologous tragus cartilage-perichondrium tympanoplasty on senile adhesive otitis media.MethodsClinical data of 100 elderly patients with adhesive otitis media treated with autologous tragus cartilage-perichondrium tympanoplasty in Xishui People's Hospital from Jun.2003 to Jun.2013 was retrospectively analyzed,the long-term effects among those patients were analyzed.ResultsThe curative rate of all the cases was 92.0%,the graft reaction turned well,dry ear time was (22.3±3.4) days,the hearing improved markedly,but the differences of air conduction sound and air-bone conduction remained the same from 6 months to 3 years after treatment.The patients had good activity 1 year after treatment,the transplanted tympanic membrane as similar shape as the normal tympanic membrane(P>0.05).There were very few adverse reactions after transplantation,and the adverse reactions can be cured by effective treatment.ConclusionAutologous tragus cartilage-perichondrium tympanoplasty has high curative rate in treating senile adhesive otitis media,it can significantly improve the patient′s listening.
Key words:Adhesive otitis media; Tympanoplasty; Cartilage
收稿日期:2014-03-16修回日期:2014-08-15編輯:伊姍
doi:10.3969/j.issn.1006-2084.2015.07.076
中圖分類號:R764
文獻標識碼:A
文章編號:1006-2084(2015)07-1339-0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