屈宏斌(匯豐大中華區首席經濟學家及董事總經理):我國供給面決定的潛在增長率和總需求增長08年以來同時放緩。但過去3年需求減速的幅度更大。供需失衡,也就是出現負產出缺口,產出缺口持續擴大導致通縮壓力。因此,要抗通縮就必須重點解決需求問題,降息降準,盤活近4萬億的財政資金,減稅費,增加必需的民生領域公共投資和匯率波幅都是可用的政策工具。
(http://weibo.com/p/1005051679602805)
綿州一哥(職業投資人):降息降準之于當前中國宏觀是必然的貨幣政策選項,過分強調外資撤離,淺薄而不當。整治瘋牛癥狀的股市,去杠桿,必然而必須。因主板調整而深感不安不滿,未免短視嫌疑。當整治股市瘋牛的政策見效并得以鞏固,貨幣政策全面寬松的窗口已然打開之后必然進一步深化,國家意志主導的股市慢牛可期。
(http://weibo.com/p/1005052861590343)
光遠看經濟(央視特約財經評論員):當下中國經濟的最大問題不是數據有多難看,而是在舊的動力:諸如低端制造業,投資,出口等馬車熄火之后,根本找不到新的替代者。馬云的阿里巴巴的成功并不是中國經濟新的動力,移動互聯網、大數據、智能化的產業并未形成真正的增長點,第三次科技革命、工業4.0中國已落伍。這才是焦慮的關鍵。<\\Hp1020\圖片\13年固定彩圖\結束符.jpg>
(http://weibo.com/p/100505143516055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