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孔一帆]
閱讀歷史,改變了我的人生
[孔一帆]

從小我就喜歡閱讀,不管遇到什么樣的書,哪怕是零零碎碎的紙片,只要上面有文字,我總會一睹為快。記得小時候家里并不怎么富裕,而且在上世紀80年代的農村,除了每天上學需要的課本,能見到一本課外書,那真是比見到親娘還要親,非一口氣把它讀完不可。但是,在我爸媽的觀念里,這些和學習無關的書就是閑書,有這會兒閑工夫,還不如下地干點兒農活來得實在。所以當時的我既沒有書看,也沒有看書的時間,別提多郁悶了。
記得我讀的第一本歷史課外書是《說岳全傳》,那是我爸不知從哪兒借來的,足有半塊磚那么厚。這本書是在勞作的間隙看完的,當時放暑假,每天都跟著爸媽下地干活兒。中午吃完飯,我爸拿起書看上兩眼就在不知不覺中睡著了,我便偷偷拿到我跟前,貪婪地讀起來。一進入書中的世界,我整個人就徹底放松了,全身的乏困也不知跑哪兒去了。就這樣,我利用我爸休息的時間看完了《說岳全傳》,這本書令我大開眼界,從此閱讀課外書的渴望與日俱增。
我看的第二本書是《楊家將》,也是在瞞著爸媽的情況下看完的,讀完后和歷史課本一對照,宋朝那段歷史一下子清晰了許多,好多歷史上的事情,我也能說出個子丑寅卯來。再后來,班里的同學們漸漸的也有拿課外書看的,我便和他們交換著看完了《三國演義》《水滸傳》等經典名著,從此我的視野不再局限于我們每天學習的課本。以前不怎么覺得,但看完這些經典著作后,我深有感觸:想要了解更深更透徹的知識,就需要不斷加大閱讀量和閱讀面。
再后來,我閱讀的東西就更雜了,由于沒錢,我經常去地攤上淘舊書看,從中外名著到武俠故事,從小說到詩歌,凡是淘來的書,我都會在第一時間看完。閱讀多了也就有了很多很新的想法,于是我就想著用筆把自己想到的寫下來。一篇篇歷史隨筆就這樣誕生了,剛開始我不敢叫人看,認為自己的想法不成熟,直到有一次,一個編輯看了我的歷史隨筆后,在他們的刊物上選發了一篇,這更加激勵了我閱讀和寫稿的熱情。至今我寫的稿子足夠出一本書了,這都歸功于我的閱讀,如果沒有閱讀這么多歷史名著,只看我們平常的歷史課本,是萬萬寫不出來這些歷史隨筆的。
如今我家里面的書放了好幾個書架,而且我還保持著每天閱讀的習慣,我想,這是我一生都改變不了的習慣了。
而在當下,好多人都沒有了閱讀的習慣,他們的觀念甚至和當年我父母如出一轍。有一個朋友這樣問我,你讀那么多書有用嗎?我回答,當然有用,往深了說,它可以幫你了解世界,所謂秀才不出門便知天下事就是這個道理;往淺了說,它可以直接影響到你的寫作能力,見多則識廣,總比孤陋寡聞,提筆詞窮好吧!他還不放心,又接著問,那小孩子讀課外書呢?而且是厚厚的一本名著。那就更有用了,你想啊,小孩子平常讀的作文書都是些什么人寫的?大概都是些作文寫得好的學生和一些寫手的文章集萃,而名著之所為稱之為名著,就是因為它的文學價值高,思想境界非常人所能及,名家范兒在那兒擺著呢。會差得了嗎?這下他高興了,說是前幾天孩子要買幾本與課程無關的書,他沒同意,看來是錯怪孩子了,他這就把那些書都買回來。
其實我還有很重要的一點沒告訴他,閱讀這件事純屬個人喜好,而且閱讀的作用也沒有我說的那么立竿見影。閱讀只是你認識世界的一種方式,但在這個事事講求實用的社會,我們有時不得不編出那么幾項閱讀的好處來糊弄別人,因為不這樣做,別人總會以為你無所事事,不務正業。面對世俗的壓力,喜愛閱讀的人不得不找一些冠冕堂皇的理由。但我也可以很負責地告訴你,多讀書,多閱讀,對你的人生百利而無一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