蒲宏偉 陳漠水 劉文舉 許 云 李文霞 陳世雄(海南省農墾那大醫院心血管內科,海南 海口 57700)
海南“候鳥”老年高血壓患者降血壓治療療效及相關炎癥因子和神經功能缺損評分變化
蒲宏偉陳漠水1劉文舉許云李文霞陳世雄
(海南省農墾那大醫院心血管內科,海南海口571700)
〔摘要〕目的了解中國南(時段Ⅰ)北(時段Ⅱ)方人群的高血壓降壓療效及其相關性。方法黑龍江省在儋州過秋冬季節、年齡≥60歲的高血壓患者100例,采用苯磺酸氨氯地平規律治療,比較南北方生活時段高血壓的治療效果。結果經治療后,兩時段總膽固醇、甘油三酯、低密度脂蛋白膽固醇、葡萄糖均明顯下降,而高密度脂蛋白膽固醇明顯上升(P<0.05),時段Ⅰ變化更明顯;兩時段經治療后,收縮壓、舒張壓、血清炎癥因子C反應蛋白、白細胞介素-6、腫瘤壞死因子α水平、顱內壓(ICP)、神經功能缺損評分均明顯下降,時段Ⅰ下降幅度>時段Ⅱ(P<0.05) ;收縮壓、舒張壓值與血清炎癥因子、神經功能缺損評分及ICP等呈正相關關系(P<0.05)。結論老年“候鳥”高血壓人群南北方生活期間,規律降壓均有效,但南方更有利于血壓控制。
〔關鍵詞〕高血壓;降血壓
1海口市人民醫院心血管內科
第一作者:蒲宏偉(1961-),男,副主任醫師,主要從事高血壓、慢性充血性心力衰竭、冠心病研究。
黑龍江地區為我國高血壓高發區,高血壓患病率逐年增高,氣候、年齡、體重指數、飲酒、高鹽飲食等因素是黑龍江地區高血壓的主要危險因素。而海南省位于我國的南部,氣候濕熱為主,明顯氣候差異對高血壓的發生和發展及治療等均產生重要的影響〔1,2〕。近年來,海南省出現了我國北方大批“候鳥”人群遷徙海南過冬的現象,即:這部分人群于10月至次年4月在海南生活,而5~10月則在北方生活。本研究分析老年高血壓患者南北居住期間降血壓療效,并探討療效指標的相關性。
1.1一般資料黑龍江省在海南省儋州市過秋冬季節高血壓患者100例,年齡≥60歲,收集時間為2012年10月至2014年11月。2012年10月到2013年4月在儋州市; 2013年5月到9月在黑龍江省; 2013年10月到2014年4月在儋州市; 2014年5月到10月在黑龍江省。儋州市生活定義為時段Ⅰ,黑龍江定義為時段Ⅱ。60~65歲56例、>65歲44例。男53例、女47例。均為漢族。受教育程度≤高中59例、>高中41例。人均年收入水平≤1.5萬37例、>1.5萬63例。吸煙26例。飲酒42例。腰臀比<0.85 61例,≥0.85 39例。
1.2高血壓的界定參照2005年《中國高血壓防治指南》對高血壓進行定義〔3,4〕。
1.3納入及排除標準納入標準:①依從性好,血壓穩定,一直服用1~3種藥物治療,血壓穩定3個月以上;②意識清醒;③年齡<75歲;④病程>1年;⑤正在服藥治療。排除標準:①嚴重心肺功能疾患;②活動性肝病、肝腎功能不全;③惡性腫瘤患者;④惡性進行性高血壓;⑤癡呆、癲癇或精神疾病患者;⑥呼吸衰竭患者;⑦偏癱患者;⑧聾、啞人;⑨腦卒中再發者。
1.4資料收集采用特制的調查問卷收集資料,包括:姓名、性別、出生年月、身高、體重、體重指數、籍貫、民族、飲酒史、吸煙史、家庭住址、聯系方式、學歷、從事工作;既往史等。
1.5降壓治療服用降壓藥物苯磺酸氨氯地平(江西制藥有限公司),起始量每日5 mg,根據血壓調整劑量。分別于入選時、降壓治療每月進行一次評定。使用血壓計測量、血壓。評定時由獲得職業資格≥5年的醫師監測,監測血壓前30 min內禁止吸煙和飲用咖啡,在安靜環境下休息5~10 min。平時由家人或病人自己進行操作。
1.6血脂、血糖指標采用邁瑞BS-400全自動生化分析儀測定總膽固醇(TC)、甘油三酯(TG)、高密度脂蛋白膽固醇(HDLC)、低密度脂蛋白膽固醇(LDL-C)、葡萄糖(Glu)。
1.7C反應蛋白(CRP)、白細胞介素(IL) -6、腫瘤壞死因子(TNF) -α水平采用免疫透射比濁法檢測CRP水平;采用ELISA法檢測IL-6、TNF-α水平,試劑盒由上海生工生物工程技術服務有限公司提供。
1.8其他記錄神經功能缺損評分、顱內壓(ICP)。上述指標均在治療前、治療4個月后各評定一次,觀察期間為用藥開始至用藥4個月。
1.9統計學方法采用SPSS20.0統計軟件進行兩獨立樣本t檢驗、χ2檢驗、Pearson相關分析。
2.1治療前后血脂、血糖水平比較治療后,兩時段TC、TG、CDL-C、Glu均明顯下降,而HDL-C明顯上升(P<0.05) (時段ⅡLDL-C除外) ;治療后時段ⅡTC、TG、CDL-C、Glu均明顯高于時段Ⅰ,HDL-C明顯低于時段Ⅰ(P<0.05)。見表1。
2.2治療前后血壓變化兩時段用藥治療后,收縮壓和舒張壓均明顯下降,時段Ⅰ血壓下降幅度明顯高于時段Ⅱ(P<0.05),見表2。
2.3治療后4個月血壓變化趨勢分析用藥后,兩時段的收縮壓和舒張壓均下降,收縮壓在用藥6 w后,兩時段血壓出現統計學差異(P<0.05),時段Ⅰ的收縮壓低于時段Ⅱ;舒張壓在用藥2 w后,兩時段血壓出現統計學差異(P<0.05),從用藥后8 w,時段Ⅰ的舒張壓持續低于時段Ⅱ。見圖1。
2.4治療前后血清炎癥因子水平比較兩時段治療后,血清CRP、IL-6、TNF-α水平均明顯下降,但時段Ⅰ血壓的下降幅度明顯高于時段Ⅱ(P<0.05),見表3。
2.5治療前后神經功能缺損評分及ICP比較兩時段治療后,ICP、神經功能缺損評分均明顯下降,治療4個月后,時段Ⅰ的ICP、神經功能缺損評分明顯低于時段Ⅱ,差異有統計學意義(P<0.05),見表4。
2.6治療4個月血壓與血清炎癥因子、神經功能缺損評分及ICP相關性治療4個月后,收縮壓和舒張壓值與血清炎癥因子、神經功能缺損評分及ICP呈正相關關系,見表5。
表1 治療前后血脂、血糖變化水平比較(±s,mmol/L,n=100)

表1 治療前后血脂、血糖變化水平比較(±s,mmol/L,n=100)
與治療前比較: 1) P<0.05;與時段Ⅰ比較: 2) P<0.05;下表同
時段 TC治療前 治療后TG治療前 治療后HDL-C治療前 治療后LDL-C治療前 治療后Glu治療前 治療后時段Ⅰ 4.33±0.40 4.00±0.371) 1.19±0.23 1.08±0.291) 1.37±0.18 1.42±0.201) 2.25±0.47 2.16±0.471) 5.03±0.72 4.58±0.671)時段Ⅱ 4.34±0.38 4.20±0.331) 2)1.20±0.24 1.17±0.211) 2)1.39±0.21 1.36±0.201) 2)2.24±0.41 2.23±0.402) 4.99±0.60 4.70±0.671) 2)
表2 治療前后血壓水平變化比較(±s,mmHg,n=100)

表2 治療前后血壓水平變化比較(±s,mmHg,n=100)
收縮壓 舒張壓時段Ⅰ 159.7±20.3 128.8±15.71) 98.4±12.7 80.5±10.21)時段Ⅱ 157.6±21.8 135.2±18.41) 2)100.0±14.5 85.5±14.41) 2)

圖1 用藥后4個月兩時段血壓變化趨勢
表3 治療前后血清炎癥因子水平比較(±s,n=100)

表3 治療前后血清炎癥因子水平比較(±s,n=100)
時段 CRP(mg/L) IL-6(ng/L) TNF-α(ng/L)時段Ⅰ 治療前 4.61±0.63 27.55±7.89 191.56±57.36治療后 2.20±0.221) 18.86±5.861)142.30±36.381)時段Ⅱ 治療前 4.54±0.57 27.19±7.46 192.55±59.64治療后 3.87±0.301) 2)22.69±7.851) 2)183.39±55.331) 2)
表4 治療前后神經功能缺損評分及ICP比較(±s)

表4 治療前后神經功能缺損評分及ICP比較(±s)
時段 ICP(mmHg)治療前 治療后神經功能缺損評分治療前 治療后時段Ⅰ 16.45±4.93 11.10±4.231)27.85±10.09 14.29±7.981)時段Ⅱ 16.58±4.87 14.26±3.561) 2)27.99±11.01 20.27±7.041) 2)

表5 治療4個月血壓與血清炎癥因子、神經功能缺損評分及ICP相關性
我國的國土面積遼闊,中國領土南北距離約為5 500 km,跨緯度近50度,跨5個時區。海南省為我國低緯度最低的地區,全島年平均氣溫(22.3~26.4)℃,環境優美、空氣新鮮。工業少,冬天溫暖,生活習俗悠閑,飲食清淡。黑龍江省為我國緯度最高地區,屬溫帶季風氣候,氣候特點是夏季高溫多雨,冬季寒冷干燥,工業較發達,飲食傾向較咸膩〔5,6〕。每逢冬季很多北方的老人都會選擇到海南過冬,人們稱這些人群為“候鳥”。據報道:目前黑龍江省在海南省流動人員約30萬,其中常住人口近13萬。據統計,我國目前的高血壓患者人數約2.0億,且患者有年輕化趨勢,我國每年用于高血壓的醫療費就高達366億元〔7~10〕。黑龍江35~45歲人群高血壓患病率為20.47%,明顯高于全國平均水平。究其原因,可能與高血壓的傳統危險因素,如:寒冷氣候、高體重指數、飲酒、高鹽飲食等因素有關〔11~13〕。
研究發現季節、氣溫與氣壓等氣象要素與高血壓發病有密切關系,氣溫氣壓急劇變化、氣溫日較差增大、持續高溫和氣壓低谷等因素可預測2~4 d內高血壓患者數量增加〔14〕。我國高血壓的發病率從地理分布上呈現出明顯的南低北高,且呈梯度變化的趨勢;同時,腦卒中的發病率也是如此〔15〕。不同緯度的地域高血壓發生率可能與氣壓、氣溫、濕度等環境因素及飲食、生活習慣有關。遷徙至海南的“候鳥”人群除了受自然環境:氣候、氣壓、溫度、濕度、陽光、氧含量高的影響,其飲食結構、生物節律也發生改變。
本研究提示在南北方降壓治療均有效。在南方居住生活期間,血壓值下降幅度更大,說明:與生活在北方相比,海南居住更有利于血壓的改善。究其原因,可能與以下機制有關:海南氣候溫和,溫差低,對患者的毛細血管系統的刺激比較溫和,有利于血壓值回歸正常〔16,17〕,南方更有利于血壓控制。血壓值降低后,患者體內的微炎癥狀態開始逐步緩解,并促進了ICP和神經功能的恢復,這仍有待進一步確證。
1胡大一.關注高血壓,重視膽固醇——應對中國心腦血管疾病的第二次浪潮〔J〕.中西醫結合心腦血管病雜志,2005; 3(7) : 565-6.
2韓彥彬,董柏青.高血壓人群健康干預常見模式的研究進展〔J〕.中國慢性病預防與控制,2008; 16(5) : 540-3.
3Trudel X,Brisson C,Milot A.Job strain and masked hypertension〔J〕.Psychosom Med,2010; 72(8) : 786-93.
4 Ducher M,Fauvel JP,Cerutti C.Risk profile in hypertension genesis: a five-year follow-up study〔J〕.Am J Hypertens,2006; 19(8) : 775-80.
5 Ducher M,Cerutti C,Chatellier G,et al.Is high job strain associated with hypertension genesis〔J〕? Am J Hypertens,2006; 19(7) : 694-700.
6傅世英,曹雅,李耀平.黑龍江省高血壓病流行病學的研究〔J〕.中華內科雜志,2002; 41(2) : 114.
7王玲,白原,劉小云,等.高血壓與氣象因素的關系〔J〕.醫學綜述,2007; 13(3) : 239-40.
8 Gapon LI,Shurkevich NP,Vetoshkin AS,et al.The rhythms of arterial pressure and heart rate in individuals with arterial hypertension under the conditions of far north〔J〕.Klin Med(Mosk),2006; 84(2) : 39-44.
9 Theorell T,Alfredsson L,Westerholm P,et al.Coping with unfair treatment at work-what is the relationship between coping and hypertension in middle-aged men and women? An epidemiological study of working men and women in Stockholm(the WOLF study)〔J〕.Psychother Psychosom,2000; 69(2) : 86-94.
10王增武,王文,王馨.社區高血壓控制:方案及患者基線特點〔J〕.中華高血壓雜志,2009; 17(10) : 921-4.
11那開憲,余平.關注高血壓診治中的一些誤區〔J〕.中國臨床醫生,2009; 37(4) : 3-7.
12高俊嶺.社區高血壓群組干預模式的評價研究〔D〕.上海:復旦大學,2009.
13 Landsbergis PA,Hatch MC.Psychosocial work stress and pregnancy-induced hypertension〔J〕.Epidemiology,1996; 7(4) : 346-51.
14王建生,姜垣,金水高.2002年我國高血壓的疾病負擔分析〔J〕.中國慢性病預防與控制,2001; 15(3) : 194-5.
15 Young JH,Chang YP,Kim JD,et al.Differential susceptibility to hypertension is due to selection during the out-of-Africa expansion〔J〕.PLoS Genet,2005; 1(6) : e82.
16 Markovitz JH,Matthews KA,Whooley M,et al.Increases in job strain are associated with incident hypertension in the CARDIA Study〔J〕.Ann Behav Med,2004; 28(1) : 4-9.
17胡映.合肥市科學島社區高血壓流行特征及影響因素調查〔J〕.安徽醫藥,2009; 13(8) : 922-3.
〔2014-06-13修回〕
(編輯苑云杰)
〔中圖分類號〕R544.1+5
〔文獻標識碼〕A
〔文章編號〕1005-9202(2015) 16-4512-03;
doi:10.3969/j.issn.1005-9202.2015.16.040